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43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36篇
  18篇
综合类   323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60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 毫秒
81.
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对氮肥用量的响应,以宁杂1818和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设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和360 kg/hm~2(N360)4个氮肥水平处理,于2014-2016年度在南京市、扬州市和泰州市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产油量、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对氮肥用量的响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油酸和芥酸含量的响应较小,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硫苷含量的响应因品种、试点和年度的不同均有明显差异,部分试点达到显著水平。籽粒产量和产油量对施氮量的响应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研究结果还表明籽粒产量、产油量和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含油率与施氮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硫苷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试验中发现每增施120 kg/hm~2氮肥, 3个施氮处理的籽粒增产效率依次为81.11%、34.12%和-2.24%,籽粒增产效率随施氮量增加逐渐下降,品种间表现一致。在南京、扬州和泰州试点,每1 kg氮肥供给平均可增收菜籽11.94 kg、11.35 kg和12.36 kg,最适施氮量宁杂1818分别为300~310 kg/hm~2、300~320 kg/hm~2和270~300 kg/hm~2,秦优10号分别为315~335 kg/hm~2、295~315 kg/hm~2,300~310 kg/hm~2,最适施氮量下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优。  相似文献   
82.
以康保县为研究区,使用Landsat8 OLI数据,结合134个野外样地调查数据,通过像元二分法、完全约束最小二乘法和随机森林三种方法来进行混合像元的分解,探讨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对提取地表植被覆盖度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基于随机森林的混合像元分解方法结果最优,F为0.664,RMSE为0.127;三种方法都能较为精确地估测出康保县的植被覆盖情况,且与实测数据较为拟合,因此采用混合像元分解的方法进行植被覆盖度估测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
通过明确四川省猕猴桃主要产区果实采后炭疽病致病的主要原因及条件,筛选高效低毒的防治药剂,为病害的防治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技术指导。选取不同温度、光照、湿度、pH、碳源、氮源等条件确定炭疽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分别选取50%多菌灵、65%代森锌、50%乙烯菌核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500倍液、800倍液、1 000倍液,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药剂不同浓度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炭疽病最适宜菌丝生长温度为25℃,最适宜菌丝生长湿度为30%和70%,最适pH 6时菌落直径最大,菌丝生长相对最快,病原菌对光照条件不敏感,猕猴桃炭疽病菌在以麦芽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快,以乳糖为碳源时生长最慢;以蛋白胨为氮源时生长最快,在硫酸铵上生长最慢,且菌落畸形。高效低毒试验表明50%多菌灵、65%代森锌、50%乙烯菌核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种杀菌剂对炭疽病原菌菌丝生长的中间致死浓度差异显著,代森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炭疽病菌分生孢子效果最好的是65%代森锌1 000倍液,EC_(50)为2.9 ug/mL。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南方双季稻区晚季灌浆期温光资源对不同类型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为适应性双季晚粳稻品种的筛选与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年在浙江富阳和温州两地开展,以当地主栽3个籼稻品种为对照,根据专家推荐选择20个候选粳型品种(包括10个常规粳稻、3个杂交粳稻和7个籼粳杂交稻),评估和研究灌浆期温光条件差异对晚粳稻品质的影响。【结果】(1)基于稻米品质特征聚类,晚籼稻因其特有的长宽比(3.18)与直链淀粉含量(19.40%)归属一类;相比晚籼稻,大部分杂粳型水稻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和食味值分别升高了4.31%—5.28%、6.51%—9.33%、25.83%—28.34%、-1.81%—4.27%、11.62%—50.85%和2.31%—2.85%,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则降低了20.98%—28.14%和1.16%—14.85%,表现出明显的米质提升;常规粳稻品种的米质表现则出现分离,部分源于苏南和嘉兴的常规粳稻(4个)与杂交粳类似,同属于米质提升一类;而部分源于江苏、上海的常规粳稻品种(6个)因其在晚季中相对较差的米质表现(高垩白度、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归属一类;(2)晚稻灌浆期稻米品质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气候因子对水稻品质的作用主要以齐穗后10—20 d为主;加工品质(糙米率)与日均辐射(R:-0.40— -0.19,P<0.05)和昼夜温差(R:-0.45— -0.28,P<0.05)呈负相关关系,与日最低温度(R:0.24—0.53,P<0.05)和降雨量(R:0.38—0.45,P<0.05)呈正相关关系;灌浆期降雨增多以及夜间温度的提高会显著提高垩白率和垩白粒率(R:-0.37— -0.16,P<0.05;R:-0.43— -0.12,P<0.05),从而降低稻米外观品质,同时夜间温度和降雨与食味值呈负相关关系(R:-0.37— -0.16,P<0.05;R:-0.43— -0.12,P<0.05);双季晚稻灌浆期最高温度与稻米食味值成正相关(R=0.37,P<0.05),日最低温度则与稻米蛋白质含量(R=0.19,P<0.05)和垩白度(R=0.16,P<0.05)及垩白粒率(R=0.12,P<0.05)成正相关。【结论】齐穗后10—20 d是气候因子调控稻米品质的关键时期。南方双季稻区晚粳稻品种米质优化,应着重于优质粳稻基因与当地适应性籼稻基因的融合,选择杂粳稻(籼粳杂交稻和杂交粳稻)相比常规粳稻更可靠便捷,常规粳稻品种在引进应用时则应考虑育种来源地及其生态适应性,南方稻区优质常规粳稻仍需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选育。  相似文献   
85.
指出了2015年以来,张家界市永定区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广泛应用园林技术,有力地加快了该区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工作。针对园林技术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的应用方法、苗木管理、栽培技术以及应用效果进行了全面总结,旨在起到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86.
水稻氮钾吸收的交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和钾都是水稻生长的大量必须营养元素,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稻对氮、钾的吸收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本文在综述水稻氮、钾吸收的机理上,探讨了氮素对水稻钾素吸收的影响,以及钾素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四川柑橘园农药的施用现状呈现"使用农药种类多、用药水平高、果农科学用药意识较差、施药器械落后和橘园面源污染严重"等5个特点,四川柑橘农药减量增效迫在眉睫,且任重而道远。"农药精准施药技术、化学农药+增效剂合理混用技术、科学用药技术"等3个核心技术与"冬春季清园、橘园铺设地布、理化诱杀"等3个配套技术的使用,能使柑橘园农药实现"量能减""效可增"的目标。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健康鲤鱼肠道菌群组成情况,为其饲料添加剂和水质改良剂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试验对鲤鱼肠道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化试验进行鉴定.结果:在鲤鱼肠道中分离出4种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89.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反应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成土颗粒的组成状况。不同质地土壤间养分含量、蓄水导水、保肥供肥、保温导热、耕性、微生物种类及其活动等性能的差异,影响肥料的固定、转化、吸收和流失,并影响作物的产量形成,进而形成区域性的肥料利用效率的差异。水稻肥料利用状况的改善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土壤质地对肥料利用和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质地土壤的养分状况和理化性质差异,分析了土壤质地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在简要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不同土质土壤的肥料高效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90.
四川柑橘种植面积已近33万hm~2,柑橘产业已是四川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为确保我省今年柑橘主要病虫害有效防控和极大降低化学农药残留超标风险的目标,本文根据团队人员在川内主要柑橘种植区,开展主要病虫害越冬基数系统调查,结合"暖冬"气候,预测2020年四川柑橘病虫害发生危害趋势,时值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时期,制定了春季柑橘病虫害关键防控技术对策,春季柑橘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控把好柑橘春梢萌芽前的"清园关",幼苗定植或桩头芽接前的苗木和接穗的"植物检疫关",以及春梢抽发到开花前的"科学用药关"这3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