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以长寿花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对不定芽的诱导、芽苗的继代增殖、生根及移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代培养诱导不定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芽苗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 IAA 1.0 mg/L,无根苗生根的最适培养基为1/2 MS IBA 0.5 mg/L,试管苗移栽的成活率达85.0%以上.  相似文献   
22.
根据茉莉花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茉莉花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VD)基因,命名为JsMVD(GenBank登录号为MH311041.1).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JsMVD基因5′端上游调控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JsMVD基因在茉莉花植株不同组织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水平.测序结果表明,JsMVD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长度为1 500 bp,包含长度为1 26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422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可能位于细胞质上.JsMVD蛋白含有GHMP激酶N-端和C-端保守结构域,具有多个保守氨基酸残基及ATP结合位点,与野生油橄榄的相似性最高,相似系数达到88%,且进化树显示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JsMVD基因5′端启动子序列长度为893 bp,该调控序列包含多种植物激素响应元件和光响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JsMVD基因在成熟花中的表达量最高,从高到低依次为成熟花、花蕾、茎、叶、根,且受GA、IAA和ABA不同程度的诱导.  相似文献   
23.
曼地亚红豆杉离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红豆杉带侧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繁殖.结果表明:在WPM、MS、B53种基本培养基中,WPM为红豆杉离体培养最适的基本培养基;初代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WPM+4.0mg·L-12-ip+30.0mg·L-1Ad;芽继代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WPM+4.0mg·L-12-ip+1.0mg·L-1IAA;生根壮苗的最适培养基为1/2WPM+0.5mg·L-1IBA+0.1mg·L-1NAA.  相似文献   
24.
 NPR1是水杨酸诱导抗病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因子之一,主要作用于水杨酸信号转导途径的上、下游。采用稀释池PCR法,筛选U+3B8F(Prunus salicina var. cordata)叶片全长均一化cDNA文库,分离U+3B8F叶片NPR1同源基因的全长cDNA;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喷施一年生U+3B8F嫁接苗嫩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所获得的NPR1同源基因的表达量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共获得了4个NPR1同源基因的全长cDNA,分别命名为PsNPR1、PsNPR3.1、PsNPR3.2和PsNPR3.3,其长度分别为2 442、1 827、2 244和2 615 bp,其ORF长度分别为1 788、1 770、1 767 和1 782 bp,分别编码596、590、589和594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U+3B8F这4个NPR1同源基因的编码区均含有BTB/POZ和ANK两个保守域及核定位信号(NLS);PsNPR1与拟南芥的AtNPR1和AtNPR2聚为一簇,PsNPR3.1、PsNPR3.2和PsNPR3.3与拟南芥的AtNPR3和AtNPR4聚为另一簇。PsNPR1在喷施1.0 mmol ? L-1水杨酸的叶片中表达量最高;PsNPR1、PsNPR3.1、PsNPR3.2在响应1.0 mmol .  L-1水杨酸诱导过程中表达量持续上升, 30 h表达量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因此,水杨酸诱导抗病基因高表达的最佳处理浓度为1.0 mmol ? L-1,最佳响应时间为30 h。  相似文献   
25.
琯溪蜜柚汁胞粒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观测分析了溪蜜袖汁胞的粒化过程、症状及若于相关因素。结果表明,汁胞粒化现象在果实生长后期(9月中下旬)开始出现,与果实正常种子数的有无与多寡有关。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汁胞的粒化是从顶端开始,外表横纹的消失是重要的外表特征;粒化汁胞细胞壁加厚,纤维、半纤维增多,高尔基体增加,核体积增大。并首次观察到粒化汁胞的细胞多核仁现象。  相似文献   
26.
茶树脂肪酸去饱和酶家族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品种‘铁观音’为试材,利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5个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家族基因的cDNA序列,分别命名为CsFAD2-2、CsFAD3、Δ7-CsFAD、Δ8-CsFAD和CsFAB2,其编码序列长度1 137 ~ 1 320 bp。系统发育与基序分析结果表明,茶树FAD成员来自4个亚家族,即ω3/ω6-FAD亚家族、Δ7/Δ9-FAD亚家族、Front end FAD亚家族和FAB亚家族。同一亚家族成员的保守基序一致,而不同亚家族的保守基序存在较大不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5个CsFAD家族基因都显著响应低温诱导,Δ8-CsFAD对低温胁迫响应最强烈,表达水平上调千倍;外源ABA处理后,除CsFAD3外,其他4个CsFAD基因的表达均上调2倍以上;干旱胁迫下,5个CsFAD中CsFAD2-2、Δ7-CsFAD和Δ8-CsFAD表达水平都上调1.5倍以上,其中Δ8-CsFAD的表达上调最大,达5.5倍,而CsFAD3和CsFAB2的表达受到干旱处理抑制显著下调。克隆并分析Δ8-CsFAD启动子,发现存在多种与逆境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元件。烟草亚细胞定位观察表明Δ8-CsFAD定位于细胞膜。根据上述结果推测5个CsFAD可能参与茶树抗逆响应,尤其是Δ8-CsFAD,可能通过调控茶树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进而影响茶树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27.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一些植物的脂氢过氧化物裂解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芸香科的2种植物(九里香、柚)的花瓣中扩增出该基因的cDNA片段。测序表明,片段大小为512bp。2个片段均包含HPL基因的4个活性中心,并且同源性很高。  相似文献   
28.
【目的】植物第III类过氧化物酶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前期研究发现荔枝果皮具高活性的离子结合态过氧化物酶(BPox),与果实的着色、成熟密切关联,但其特性、作用机制不清楚。明确BPox的生化特性及其基因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BPox参与荔枝果实着色和成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乌叶’荔枝成熟果果皮为材料,通过提取及Streamline Phenyl、CM-52、Phenyl Sepharose HP和Superdex 200等柱层析,纯化获得BPox。测定BPox的最适反应pH、最适反应温度、底物特异性、抑制剂等生化特性。采用双倒数法测定其催化愈创木酚、(-)-表儿茶素的Km值及Vmax。应用MALDI串联质谱鉴定BPox的肽段序列,克隆BPox的cDNA。分别测定盛花后58、69、76、80和90 d荔枝果皮BPox的活性变化,应用荧光定量PCR分析BPox的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从荔枝果皮纯化得到BPox最主要的2个组分,分别命名为BPox-2和BPox-3。凝胶过滤层析和SDS-PAGE结果显示,BPox-2和BPox-3的表观分子量分别约为30 kD和34 kD。BPox-2和BPox-3的最适反应pH均为6.0,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40℃和45℃;二者具有相似的底物特异性;DTT、ASA和L-Cys等能强烈抑制其活性。BPox-2和BPox-3催化愈创木酚的Km值分别为2.97和2.58 mmol∙L-1,其Vmax分别为38.72×106和23.06×106 U∙mg-1;其催化(-)-表儿茶素的Km值分别为3.49和3.24 mmol∙L-1,Vmax分别为38.72×106和23.06×106 U∙mg-1。尽管BPox-2和BPox-3的肽质量指纹(PMF)不同,串联质谱分析显示,二者均具一个序列为TASLSAANSDLPSPFADLATLIAR的胰酶水解肽段。克隆得到BPox2的cDNA,大小为960 bp,共编码319个氨基酸。cDNA编码的多肽链N端包含1段26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C端缺乏液泡分选序列,具1个潜在的N-糖基化修饰位点。幼果期,荔枝果皮BPox的活性表现弱;至盛花后76 d,果皮开始着色变红,BPox的活性迅速启动升高直至果实成熟。qPCR的结果显示,在盛花后的58和69 d,果皮BPox2的转录水平很低;盛花后76 d,BPox2的表达急剧上升,达到高峰,为盛花后69 d的60.56倍,而后下降。至盛花后90 d,其表达水平又显著上升。【结论】荔枝果皮的BPox-2与BPox-3最适反应pH、最适反应温度、底物特异性等与荔枝果皮可溶性Pox组分相似,但其对愈创木酚和(-)-表儿茶素的催化效率显著高于SPox。BPox-2与BPox-3同为BPox2所编码,因翻译后修饰差异而形成同工酶。BPox参与荔枝果皮的着色和成熟进程,其活性受转录水平调控。  相似文献   
29.
柑桔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动态变化与花粉育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育性柑桔品种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都呈单峰型曲线变化,从孢原组织形成期到花粉母细胞期呈上升趋势,在花粉母细胞期达到高峰,以后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渐次下降。败育型的蕉柑花粉在游离小孢子释放之前虽已陆续败育,但在此之前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一直高于育性正常品种雪柑和碰柑;从游离小孢子期到花粉成熟期是小孢子败育的高峰期,同时游离脯氨酸含量也急剧下降到最低点。因此,蕉柑成熟花药游离脯氨酸含量的相  相似文献   
30.
蕉柑(CitrustankanTanaka)是少核或无核的优良宽皮柑桔品种.其花粉高度败育.对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解剖观察表明.其花粉败育不是在某一发育时期同步出现.而是从花药形成开始到花粉成熟的整个发育进程中各阶段相继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