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6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象头山野生果树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象头山野生果树资源的特点、经济价值和利用现状,并对有重大开发价值的野生果树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描述,提出了相关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湖南省坡耕地综合治理开发的障碍因素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湖南省坡耕地治理开发的障碍因素除投入少、政策不配套外 ,主要是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季节性干旱和种植结构不合理等 ,其综合治理开发途径是 :实施坡改梯工程 ,建立土体“富水层” ;合理施用有机肥 ;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建立健全投资和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张恩东  慕永刚  陈桂秋 《森林工程》2000,16(6):33-33,10
市场经济给木材标准化工作带来了冲击。本文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抗好木材标准化的新思路,并提出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企业标准体系,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探讨了现行原木缺陷标准中对漏节的检算方法,认为统计漏节个数时不应把漏节数目相加。且漏节尺寸与树干内腐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红壤坡耕地综合治理与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坡耕地是在山区落后的生产力背景下,人口与资源矛盾冲突中出现的产物,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但是,不合理的开垦利用甚至超强度的掠夺式经营,已使坡耕地成为南方红黄壤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以湖南的坡耕地为研究对象,在系统地分析了坡耕地治理与开发的主要障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近10年的攻关研究成果与治理实践经验,阐明了坡耕地治理与开发应采取的原则和选择的模式,并就治理与开发过程中如何防止水土流失、抗御季节性干旱、提高土壤肥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投资机制与激励机制等技术途径和措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经济绿肥开发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传统绿肥直接经济效益低 ,导致绿肥生产严重滑坡 ,土壤肥力普遍下降 ,农业环境日趋恶化等问题 ,以提高种植绿肥的经济效益为中心 ,采用“攻关—示范—推广”协同发展的技术路线 ,在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绿肥引种筛选与评价方案的基础上 ,研究确定了 10多个适宜湖南推广应用的经济绿肥品种及其优化栽培技术 ,因地制宜组装了 11种与湖南农业结构调整相配套的高效复种制度 ,提出了走菜肥、饲肥、粮肥、经肥等兼用的道路来恢复和发展绿肥生产。 9年来 ,经济绿肥已推广应用 83万hm2 ,新增产值 3 2亿元 ,产生了显著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18.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及其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系统研究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成因与发生规律结果表明 ,该区季节性干旱严重 ,“土壤 作物”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85 .7%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 5 0 .0 % ,7~ 8月份和 11~ 12月份为年内高发期 ,以夏秋干旱危害最大 ;气候性干旱 (Z值法 )年发生概率为 5 9.5 % ,其中≥中等干旱年发生概率为31.0 %。“土壤 作物”干旱明显大于气候性干旱 ,且二者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均为 2 0世纪 90年代 >80年代 >70年代 >6 0年代 ,表明红壤丘陵区抵御季节性干旱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农业生态系统抗逆性能仍在不断退化。  相似文献   
19.
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从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手段及方法上,对《土壤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尝试,以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工学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工作.采用课题专题讨论和小论文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将土壤学基础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旨在工学领域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灵芝孢子油番茄红素复合制剂中麦角甾醇的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2 nm。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麦角甾醇在1.01~100.75 mg·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为0.999 9,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2.26%,RSD为1.28%。该方法简便,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可为灵芝孢子油番茄红素复合物制剂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