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64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4篇
  35篇
综合类   271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6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中微量元素肥料不同用量对超级稻品种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明确中微量元素肥料(主要成份Ca O、MgO、SiO_2和ZnO含量分别为20%、12%、10%和3%)不同用量对超级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于2014年早、晚季以超级稻品种天优3618为材料,设置4个用量水平(F0,对照,全生育期不施用,F1、F2和F3用量分别为25 kg/667 m~2、50 kg/667 m~2和75 kg/667 m~2)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中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对水稻的茎秆抗折力、形态结构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早晚稻的倒伏指数和重心高度,与对照相比,F1和F2处理分别使水稻的倒伏指数和重心高度下降10.50%、8.37%和2.56%、2.22%;显著提高了水稻的单株和单茎抗折力、节间抗折力、节间的鲜质量百分比和茎壁厚度,分别较对照平均提高10.78%、13.49%、12.33%、11.93%和4.81%;同时基部不同节间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第2节间倒伏指数的下降幅度较第3节间多5.51个百分点,而第2节间的鲜质量百分比、鲜质量/干质量、茎壁厚度和粗度则分别多增加3.55个、2.41个、0.98个和0.19个百分点;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也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但除成穗率和抽穗期绿叶面积外,其他指标各处理与对照的差异并未达显著水平。上述结果表明,中微量元素肥料能提高水稻的抗倒伏能力,有利于水稻产量的形成,其适宜用量为25~50 kg/667 m~2。  相似文献   
82.
玉米致死性坏死病是由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MCMV)和一种或多种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复合侵染引起的。2014年1月在对云南省玉溪市玉米病毒病害的调查中发现了一些表现严重花叶、矮化叶片甚至整个植株坏死症状的玉米。对采集样品进行RT-PCR检测,所有样品中都同时检测到了MCMV和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在一个样品中同时检测到了MCMV、SCMV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相似文献   
83.
为了了解规模化养殖模式下鸡群新城疫和禽流感带毒情况和抗体滴度,从2007年9月~2008年8月,对规模化养殖场肉种鸡定期进行新城疫和禽流感带毒监测和抗体检测。每月采集鸡群气管和泄殖腔棉拭子各30份(抽检率0.3%)进行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监测,每2周采集30份血样(抽检率0.3%)进行新城疫和禽流感抗体检测。研究结果显示,监测鸡群从进雏到淘汰未发现新城疫和禽流感病毒感染;从6.5周龄开始,鸡群新城疫和禽流感(H9亚型)抗体一直维持在免疫保护临界值以上,比较之下,禽流感(H5亚型)抗体上升较慢,且滴度比H9低(2~4)log2。  相似文献   
84.
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毒性及风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氰氟草酯(cyhalofop-butyl)对泽蛙(Rana limnocharis)蝌蚪毒性,室内毒性与田间风险的关系。通过监测氰氟草酯在田间的降解规律,解释其对泽蛙蝌蚪的室内外毒性差异。室内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的24h-LC50和48h-LC50分别为0.718 和0.677 mg·L-1,属于高毒级。田间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00 g·L-1氰氟草酯乳油施药剂量为300 g·hm2以下对泽蛙蝌蚪无影响;100 g·L-1氰氟草酯EC施药剂量在1 500 g·hm-2,蝌蚪死亡率为86.7%。降解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氰氟草酯在田间条件下降解极快,1 500 g·hm-2处理,田水中氰氟草酯2 h含量为0.112 mg·L-1,远低于理论初始浓度42.9 mg·L-1。因此,虽然氰氟草酯对泽蛙蝌蚪高毒,但在田间对泽蛙急性毒性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85.
基于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森林树种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详细介绍高光谱树种识别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利用高光谱数据进行森林树种识别的研究应用现状;剖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今后开展高光谱树种研究的方向与潜力。  相似文献   
86.
4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评价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采用“半静态法”,分别研究了“速渗1号”(SUSHENYIHAO)、“好湿”(High-Speed)、“杰效利”(JIEXIAOU)及“捷润”(JIERUN)4种新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环境安全评价。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速渗1号”、“好湿”、“杰效利”及“捷润”对斑马鱼的【|C如值(96 h)分别为135.0,17.4,11.3和5.9 a.i.mg/L,即前3种有机硅表面活性对斑马鱼毒性表现为低毒,“捷润”为中毒。  相似文献   
87.
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氮肥基追比和追肥时期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基追肥比例为1∶3及1∶1。追肥时间宜在3月18日-3月28日之间。提高追肥比例会减少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千粒重;追施氮肥时间后移会使穗数减少,穗粒数、千粒重增加,灌浆期延长,成熟期推迟。  相似文献   
88.
小麦次粉营养价值高,在面制品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用粉质仪研究分析了小麦次粉对面团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次粉增加了面团的吸水率,延长了面团的形成时间,降低了面团的稳定时间,增加了面团的弱化度,降低了面团的粉质指数。小麦次粉添加量与吸水率呈正相关,与其他指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9.
将别藻蓝蛋白(Allophycocyanin,APC)与抗鸡IgG抗体交联制备荧光抗抗体,用于鸡疫病的间接荧光检测.首先采用羟基磷灰石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法高效制备APC,然后利用蛋白质交联技术高效制备荧光抗抗体.分别用摩尔比50:1、100:1的交联剂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SPDP)将APC、抗鸡IgG抗体衍生,衍生物以摩尔比1:1液相交联,经高压液相色谱(HPLC)纯化制备出APC标记的抗鸡IgG荧光抗抗体,最后对制备的荧光抗抗体从荧光特性、吸收光谱特性、抗体活性、稳定性及纯度等方面进行鉴定.结果表明,APC标记的抗鸡IgG荧光抗抗体交联效率达95%以上,纯度达电泳纯,红色荧光明亮,抗体活性高,4 ℃保存90 d荧光亮度和抗体活性稳定.研制的APC标记的抗鸡IgG荧光抗抗体可作为通用荧光抗抗体用于鸡传染性疾病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相似文献   
90.
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并结合国内外面源污染的防治经验,提出了针对福建省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