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34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61篇
  68篇
综合类   333篇
农作物   4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21篇
园艺   22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探索稻麦或稻油轮作制下,小麦、油菜秸秆还田对汉中盆地稻田土壤碳库组分的变化,设置小麦秸秆不还田(WSN)、小麦秸秆常规还田(WS)、小麦秸秆促腐还田(WSM)、油菜秸秆不还田(RSN)、油菜秸秆常规还田(RS)、油菜秸秆促腐还田(RSM),共6个处理,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类型及还田方式对稻田0—5,5—10,10—15,15—20,20—25cm 5个土壤层次中的土壤容重、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活性有机碳效率(ACL)、碳储量(SCS)、碳库管理指数(CPMI)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显著降低0—15cm土层容重,对15—25cm并未产生显著影响。与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明显增加了各层次土壤有机碳库指标含量,但TOC和LOC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两者在0—15cm土层含量较高,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与不还田相比,小麦及油菜秸秆还田后可明显增加稻田0—25cm土层中的土壤碳储量(SCS),增幅可达21.9%~23.5%和1.7%~6.7%。不同土层中的LOC、ACL、CPIM对秸秆类型的响应不同,具体表现为小麦秸秆还田(WS、WSM)对0—15cm土层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油菜秸秆还田(RS、RSM)对15—25cm土层中的有显著促进作用。产量方面,秸秆促腐还田模式下(WSM、RSM)水稻产量最高,常规还田模式(WSN、RSN)次之,而不还田时产量最低。相关分析显示0—10cm土壤活性有机碳有效率与水稻产量显著相关。秸秆还田是提高汉中盆地稻田土壤有机碳和产量较为有效的农田管理措施。两种轮作模式下,小麦秸秆全量旋耕还田更有利于固持稻田土壤有机碳和增加水稻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12.
从黑米品种黑帅中克隆水稻内源调控花青素合成的转录因子OsC1和OsPAC1,并导入到白米粳稻品种Chao 2-10和ZH11中超量表达,结果显示:在超量表达OsC1的Chao 2-10的抗性愈伤分化阶段、再生转基因植株的叶片、叶鞘、稃尖等部位观察到花青素的积累;其他转基因材料,如超量表达OsC1的ZH11、超量表达OsPAC1的Chao 2-10和ZH11均未观察到花青素的积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转基因水稻叶片中花青素含量,发现主要是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素-3-O-葡萄糖苷2种花青素。对转基因材料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Chao 2-10和ZH11超量表达OsC1后,花青素代谢途径上的大部分结构基因上调表达;Chao 2-10中超量表达OsPAC1后,OsCHS、OsCHI、OsANS、OsUFGT上调表达,而OsF3 H、OsF3’H表达基本没变;ZH11中超量表达OsPAC1后,OsCHS、OsANS、OsUFGT上调表达,而OsCHI、OsF3 H、OsF3’H的表达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13.
为进一步减少喜德烟区烟蚜危害,降级农药施用量,进一步增强烟区烟叶绿色环保性和烟叶安全性,该文结合凉山州烟蚜茧蜂技术在烟区的示范推广,通过对烟区烟蚜种群的发生情况,烟蚜茧蜂防治效果的调查,结果表明:喜德烟区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为烟蚜发生高峰期,在此期应加大对烟蚜的防治;烟蚜茧蜂放蜂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烟蚜的防治效果越好,能有效降低烟蚜数量,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14.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先天免疫系统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TLRs通过与病原微生物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相结合,活化相关信号途径,引发抗病原体防御反应、炎症反应以及活化T细胞等免疫效应.目前已经识别了10个禽类Toll样受体,包括与其它脊椎动物在结构上具有高度同源以及作用模式相对保守的TLR1\6\10、2、3、4、5、7和21,以及禽类所特有的chTLR15.本文主要阐述有关禽类Toll样受体的分子进化以及独特的作用方式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5.
黄土坡面薄层流产流过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层流径流过程是最基本的坡面水文过程,揭示黄土坡面薄层流产流过程机理对于认识坡面产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黄土坡面薄层流产流过程进行研究,取得了如下结果:(1)坡面薄层流径流率随降雨历时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可用幂函数方程很好地描述,开始产流后的2~10 min内增加很快,以后逐渐趋于平缓、稳定;(2)不同坡度条件下,坡面薄层流径流深均随雨强的增大而呈显著增加,可用线性方程很好地表示;(3)不同雨强条件下,坡面薄层流径流深随坡度的变化趋势相似,皆可用对数线性方程描述;(4)不同雨强条件下,薄层流径流深随坡长增大总体呈增加趋势,可用倒数线性方程描述;(5)雨强、坡度、坡长对坡面薄层流径流深的综合影响可表述为三元线性经验方程,其中雨强的影响最大,坡度和坡长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6.
以洪雅县柳江镇为试验区,选用SPOT-5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为材料,采用PCA、Brovey以及IHS变换融合方法,对SPOT-5全色与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为退耕还林工程面积监测奠定基础。通过对各融合结果图像进行主观和客观的综合评价,得到评价结果:Brovey变换融合方法得到的结果图像在其空间质量和光谱质量综合表现的最好,适宜于低山丘陵区的遥感监测使用。  相似文献   
117.
亚麻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亚麻枯萎病病原菌形态特征和致病性等特点,鉴定亚麻枯萎病病原菌为Fusarium oxysporum f.sp.Lini。通过供试的13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的抑制效果研究表明:对亚麻枯萎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有较强抑制效果的杀菌剂有枯萎灵、代森锰锌,其抑菌率均为100%,其次为多菌灵(抑菌率为86.3%),爱苗(抑菌率为83.8%),根腐宁(抑菌率为82.5%)。  相似文献   
118.
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高效的汽车制动辅助装置,俗称电刹,它是国际流行的第三制动系统。可以通过驾驶员手动或脚动实现制动。该产品既可以使汽车在坡道行驶时,方便地实现缓速或恒速行驶,也可以在高速公路或路况较差的情况下,轻松地进行缓速,因此可极大提高汽车行驶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电涡流缓速器已经应用近五、六十年历史,而在我国则在九十年代末期才引进相关技术并逐步推广应用在大型载客汽车、载重汽车等汽车领域;并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产品的安全与可靠性的意识日益增强,汽车必须具备二级以上的刹车系统已经成为汽车行业趋势跟国家强制性规定。基于我国汽车产业井喷方式的大环境下,以及结合产业的逐步成熟,电涡流缓速器也得到了狂飙式的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PAG芯片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案。系统中利用FPGA状态机高效地控制ADC进行信号采集。在FPGA中搭建的模糊控制器通过对励磁电流的连续调节,实现了恒速、恒转矩和恒流等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19.
辐照对茶叶中菊酯类农药的降解及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农药残留量超标时有发生,采用辐照技术对茶叶进行处理是近年来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新方法。通过对茶叶中菊酯类农药的辐照降解研究以及茶叶水浸出物及主要成分氨基酸、茶多酚、粗蛋白、咖啡碱的分析,结果发现:茶叶中的菊酯类农药,随着辐照吸收剂量的增加降解增加;剂量率对茶叶的农残降解没有影响;茶叶中菊酯类农残含量在限量标准的1.4~1.7倍时,在50 kGy吸收剂量下,茶叶中菊酯类农药残留降解可以达到或接近欧盟农残限量标准。0~50 kGy的辐照剂量范围处理农残时,茶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基本未变,说明在0~50 kGy辐照处理农残对茶叶的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0.
景观型防护林是现代防护林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在简要回顾沿海防护林发展过程、介绍景观防护林概念及一般设计原理的基础上,以舟山普陀东港新城基干林带为例,提出了景观防护林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