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林业   1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凹纹胡蜂食用虫态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利用价值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凹纹胡峰3种食用态即幼虫,蛹,成虫的水分,灰分,粗蛋白,氨基酸组成,粗脂肪及总糖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幼虫,蛹、成虫水分含量分别为71.58%,71.43%,70.88%,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5.13%、17.12%、21.07%;粗脂肪及总糖含量:幼虫〉蛹〉成虫,对氨基酸组成进行比值计算,幼虫,蛹和成虫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6.20%。,39.23%和42.48%,必需  相似文献   
52.
3株茶蔗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的形态鉴定及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利  李靖  陈玉惠  李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211-6213
[目的]探讨更为客观的木霉菌鉴定手段.[方法]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鉴定手段(rDNA-ITS序列分析),对3株茶藨生柱锈重寄生木霉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依据TR1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描述,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atroviride);TR2、TR3的培养性状和显微特征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依据其形态特征,初步鉴定这2个菌株为绿色木霉(T.viride Pers.ex Fr.).从Genbank中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的6个菌株与TR1、TR2、TR3所作的系统发育树可知,TR1应该归为深绿木霉,TR2和TR3属同种真菌,应该归为绿色木霉,这与形态学观察结果一致.[结论]形态特征结合ITS序列分析可作为木霉菌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3.
西双版纳热区木霉的分离及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西双版纳热区枯枝落叶上的木霉进行分离,共获得19株木霉(Trichoderma spp.)。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19株木霉的发酵液对3种病原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Botrytiscinerea Pers.,Colletotrichum sp.)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菌株SWFC1291对3种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均超过了80%;SWFC1511对Botrytiscinerea Pers.的抑菌率达90%。19株木霉中,SWFC2470对红酵母(Rhodotorulasp.)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达到了2.65cm;SWFC2397,SWFC2470,SWFC3499和SWFC3568这4株菌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制作用明显,其中SWFC3568的抑菌圈达到了1.60 cm。SWFC1925和SWFC2470两个菌株对红酵母和大肠杆菌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SWFC2470菌株对两种菌的抑制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54.
华山松疱锈病检疫技术研究初探——组织染色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病区华山松罹病植株和非病区华山松正常植株为材料,通过组织切片后从两种不同染色方法中选出品红染色法,再经正交试验对品红染色法进行综合检测,筛选最佳染色方案.按此方法检测出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在罹病植株枝干部的分布情况,为基层的检疫及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为优化高脂植物样品氮含量的消化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大豆、花生和麻疯树籽饼等多种高脂肪含量的消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消化时间为1.5 h,最佳浓硫酸用量为8 ml,K2SO4与CuSO4最佳质量比为5∶1,而最佳消化温度根据样品不同而略有差异,当消化大豆、花生样品时,最佳消化温度为420℃,而消化麻疯树籽饼时,最佳消化温度为380℃。  相似文献   
56.
采用液体发酵和抑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SS003菌株所产抗病原真菌类物质的基本性质。结果表明:(1)SS003发酵液对壳囊孢菌(Cytosporasp.)菌落生长的抑菌率为87.25%,发酵液中非蛋白等小分子部分的抑菌率为75.18%,而蛋白等大分子部分的抑菌率仅为51.03%;(2)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对SS003发酵液提取后,提取液对壳囊孢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抑菌率在28.95%~74.44%,其中甲醇提取液的抑菌率最高,达74.44%;(3)在0~121℃的温度范围内,抗菌活性成分(毒素)粗提液对壳囊孢菌的抑制活性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抑菌率在88.32%~95.81%;毒素粗提液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壳囊孢菌菌落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81.25%~98.80%,其中在pH值为5.00~8.00时,毒素粗提液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均超过95%;(4)SS003菌株的毒素粗提液经活性炭吸附后,滤液对壳囊孢菌菌落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抑制活性最强的滤液抑菌率达到60.31%。SS003菌株产生的抑制病原真菌壳囊孢菌菌落生长的活性成分种类复杂,性质多样,极性分布范围较广,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  相似文献   
57.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是剑湖广泛分布的沉水植物,对不同采样点不同生长季节金鱼藻体内的总氮、硝态氮和氨态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显示,环境中的氮源直接影响金鱼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在污染严重的永丰河入湖口,金鱼藻体内的总氮和氨态氮含量较高.在污染相对较小的格美江入湖口,金鱼藻体内的硝态氮含量较高,环境中高浓度的氨态氮会抑制金鱼藻对硝态氮的吸收利用.金鱼藻体内氮素水平随季节变化明显,3~5月金鱼藻体内不同形态氮含量均高于7月.  相似文献   
58.
[目的]筛选适于保存橡胶籽油生物柴油的抗氧化剂。[方法]采用均相碱催化法制备橡胶籽油生物柴油,使用TBHQ、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测定不同条件下生物柴油样品的过氧化值、酸值,分别考察2种抗氧化剂对生物柴油贮存稳定性的影响。[结果]TBHQ、维生素E均对生物柴油贮存稳定性有改善效果,当添加油重0.12%的TBHQ时,生物柴油安全贮存时间比未添加时延长5倍,达到15d,而添加油重0.08%的维生素E时,生物柴油安全贮存时间可延长3.3倍,达到10 d。[结论]在均相碱催化条件下制备的生物柴油更适合采用TBHQ作为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59.
生防木霉SS003菌株(Trichoderma atroviride)的固体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酷绿木霉SS003菌株固体发酵产孢子的较优工艺条件.分别以酷绿木霉SS003菌株为供试菌和以玉米秸秆、麦麸发酵基质,分别进行了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固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筛选,试验设计均采用单因索试验.试验最终检测方法采用血球计数板倍量稀释法镜检孢子量(108个/g).分别获得了酷绿木霉SS003菌株产孢固体发酵的较优培养基配方和较优固体发酵条件,即80目的玉米秸秆与麦麸配比1:3,接种1×106个/mL的SS003孢子液,保持含水量55%和充分通气,培养11d后,酷绿木霉SS003菌株固体发酵产孢量达到最大(76.14×108个/g).初步探索到绿木霉SS003菌株固体发酵产孢的较优工艺条件,为该菌的深入研发提供了有益的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60.
以菊科4种植物为实验材料,分别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对菊科4种植物的提取物进行萃取,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萃取物对5种核桃病源的抑菌活性,通过SPSS 19软件计算了不同的萃取物对5种核桃病原真菌的毒力回归方程和半抑制浓度。结果表明:菊科4种植物的有机溶剂萃取物对5种核桃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小飞蓬石油醚萃取物对壳梭孢、壳二孢、炭疽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到达了77.5%、81.6%、79.5%,EC50值分别为1.31、1.34、0.71 mg/mL。波斯菊石油醚萃取物对叶点霉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4.1%,EC50值为0.56 mg/mL。小飞蓬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拟茎点霉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61.8%,EC50值为3.63 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