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6篇
  25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5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槜李又名醉李,为传统名果,栽培历史久远,是我国李属品种的珍稀品种,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类型为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但由于历史原因槜李这一传统名果得不到应有发展。保护和发展槜李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改善生态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首先从桐乡槜李的生态价值进行阐述,然后分析目前桐乡槜李的生存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2.
重组CTA1-DD蛋白具有与完整CT分子相当的全身性和黏膜佐剂功能,但在复杂的生理环境中易被酶或酸降解。本研究以同样具有佐剂活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OCS)和硫酸葡聚糖(DS)为载体,通过离子交联形成纳米颗粒,将CTA1-DD蛋白嵌入其中,使其得到稳定保护。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150 nm, Zeta电位约-50 mV,质量浓度1.0 mg/ml的CTA1-DD蛋白投入制备的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载药率25.33%,包封率86.56%。体外模拟释放试验结果显示CTA1-DD蛋白可在7 d内缓慢释放。将CTA1-DD蛋白与PRV灭活抗原混合后,接种至小鼠鼻腔,结果表明,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能够同时诱导更高的血清IgG抗体和黏膜IgA抗体表达,证明了其作为黏膜佐剂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为深入研究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Khn)发酵液经硫酸铵沉淀,用离子交换柱层析、疏水层析和分子筛层析方法分离纯化胞外蛋白酶。[结果]从水稻纹枯病菌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到一个分子量约为49.5ku的胞外蛋白酶。其活性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6.4。Zn^2+、Fe^3+、Cu^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Mg^2+、Mn^2+对酶活性无影响,Ca^2+在低浓度下对酶活性有激活作用。[结论]水稻纹枯病菌可产生胞外蛋白酶,该胞外蛋白酶与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4.
复合型丸粒剂对防风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复合型丸粒剂对防风种子发芽和发芽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防风种子经复合型丸粒剂处理后,种子活力、过氧化物酶和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丸粒化防风种子发芽集中度较裸种子显著提高,为裸种子的1.39倍。这说明复合型丸粒剂可有效改善防风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35.
福建橄榄瘿螨Fujianacaricalus albumus sp. nov.主要为害橄榄新梢和嫩叶,造成叶片变褐、变硬、枯萎脱落。该螨背盾板、背瘤及足基节与橄榄裂柄瘿螨存在明显区别,为橄榄上发现的另一种瘿螨。调查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福建橄榄瘿螨发生时期与气温及橄榄梢萌发时间有关,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一年中以春梢受害最为严重,其次为秋梢。本文针对福建橄榄瘿螨的发生规律,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6.
为研究饲料锌在育肥猪粪尿中的排泄规律,建立饲料锌摄入量与锌排泄量的预测模型,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约克夏去势育肥公猪20头,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独饲养于代谢笼中。对照A组饲喂基础日粮,锌添加量为0,试验B、C、D、E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40、60、80 mg/kg锌的试验日粮(硫酸锌形式)。预试期7 d,正试期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除试验B组外,其他试验各组风干粪锌含量和粪锌日排泄总量随日粮锌添加水平或日粮总锌水平增加显著升高(P<0.05);经回归分析,日粮锌添加水平或日粮总锌水平与风干粪锌含量和粪锌日排泄总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1),可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控制。(2)各组尿锌含量和尿锌日排泄总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回归分析,日粮锌添加水平或日粮总锌水平与尿锌含量和尿锌日排泄总量无显著回归关系(P>0.05)。综上,日粮中多余的锌主要通过消化道从粪中排泄,可根据日粮中锌水平预测粪锌排泄量,从源头上控制锌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37.
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鲜食橄榄‘福榄1号’、‘福榄2号’和加工橄榄‘长营’果实为试材,研究橄榄果实发育过程中单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鲜食橄榄‘福榄1号’、‘福榄2号’果实总单宁、可溶性单宁含量显著低于加工橄榄‘长营’,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总单宁、可溶性单宁含量呈下降趋势,而不溶性单宁含量呈上升趋势。橄榄果实涩味与单宁含量存在相关性;涩味与可溶性单宁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不溶性单宁含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38.
为研究橄榄鲜食品种(系)的氨基酸组成和营养品质,试验以福州主栽的灵峰、闽清2号和清榄1号橄榄为材料进行氨基酸含量测定,并对其进行营养和品质风味评价。结果发现,灵峰的总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20.078 mg.g–1,而清榄1号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均衡。在各类氨基酸中,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为3种橄榄鲜食品种(系)的主要氨基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过剩,而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可能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在橄榄特征风味形成过程中,组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均会影响鲜食橄榄甜味的形成,精氨酸对苦味的形成存在较高的贡献率,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大量存在可能是其鲜味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灵峰的药用氨基酸组分含量最多,达到13.94 mg.g–1。研究认为,不同橄榄鲜食品种(系)的氨基酸营养和风味品质存在差异,而药用氨基酸可能是橄榄的重要功能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39.
2014年笔者首次发现了枇杷梢小蠹(Cryphalus sp.)在福建省福州地区对枇杷树的危害,该虫是一种蛀干性害虫,属于树皮小蠹类,主要为害枇杷的树干和枝条,通过钻蛀为害韧皮部,导致树皮坏死,树体逐渐衰弱,致使叶片发黄脱落枝条枯死,严重的甚至全株死亡,经济损失惨重。本文介绍了其为害特点和主要形态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40.
‘灵峰’和‘闽清2号’橄榄是从福州地区的‘长营’橄榄实生群体中筛选出的鲜食新品系。‘灵峰’橄榄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重7.40 g,可食率81.00%,总糖4.10%,总酸1.16%,可溶性固形物11.40%,钙1230.00 mg.Kg-1;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质地脆、化渣无涩味,回甘好,为晚熟类型。‘闽清2号’橄榄果实纺锤形,平均单果重7.60 g,可食率82.40%,总糖2.46%,总酸1.19%,可溶性固形物8.83%,钙627.33 mg.Kg-1;果皮绿色,果肉黄白色,果肉质地脆、化渣无涩味,风味清淡,并且表现出丰产和稳产特性,为中熟类型。‘灵峰’橄榄可作为鲜食品系,‘闽清2号’橄榄可作为鲜食兼加工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