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53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中国疏广蜡蝉属比较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7种疏广蜡蝉(眼纹疏广蜡蝉Euricania ocellus、长刺疏广蜡蝉E.longa、短刺疏广蜡蝉E.brevicula、带纹疏广蜡蝉E.facialis、西藏疏广蜡蝉E.xizangensis、类透疏广蜡蝉E.paraclara透明疏广蜡蝉E.clara)的外部形态和雌雄外生殖器进行较深入的形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7种疏广蜡蝉在外部形态(前翅斑纹、后翅色泽),雄虫外生殖器(肛节形状、阳茎干背刺突长度与阳茎干长度比),雌虫外生殖器(肛节形状、侧面观第三产卵瓣长宽比)方面差异较大。这些特征可用于该类群的物种鉴定与农林害虫防治。另外,还给出了现有标本的6种疏广蜡蝉的整体照片、局部特征照片、雌雄外生殖器特征图,并提供中国7种疏广蜡蝉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2.
为探究蠋蝽对两种烟草害虫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捕食能力,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开展了蠋蝽雌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卵及3龄幼虫的捕食试验,利用HollingⅡ功能模型拟合蠋蝽雌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蠋蝽雌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瞬时攻击率为:烟青虫3龄幼虫(1.056)>斜纹夜蛾卵(1.055)>烟青虫卵(1.035)>斜纹夜蛾3龄幼虫(0.973);控害效应高低为:烟青虫卵(152.21)>斜纹夜蛾卵(124.18)>烟青虫3龄幼虫(15.09)>斜纹夜蛾3龄幼虫(9.63);蠋蝽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瞬时攻击率为:烟青虫卵(1.060)>斜纹夜蛾卵(1.056)>烟青虫3龄幼虫(0.825)>斜纹夜蛾3龄幼虫(0.760);控害效应高低顺序为:斜纹夜蛾卵(111.16)>烟青虫卵(101.92)>烟青虫3龄幼虫(8.87)>斜纹夜蛾3龄幼虫(7.04)。随着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密度的增加,蠋蝽成虫的搜寻效应会逐渐下降。研究结果表明蠋蝽雌雄成虫对烟青虫和斜纹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控能力,因此,可结合害...  相似文献   
43.
根据文献资料及贵州大学昆虫研究所馆藏的圆瓢蜡蝉属昆虫标本进行整理和鉴定,共记述中国圆瓢蜡蝉属昆虫35种,鉴定出贵州省圆瓢蜡蝉1新纪录种:皱脊圆瓢蜡蝉(Gergithus rugiformis Zhang&Che,2009)。详细描述了该圆瓢蜡蝉的外部形态和生殖器特征及其分布。并浅析了中国圆瓢蜡蝉属地理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4.
昆虫斑蝥素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斑蝥素(cantharidin)是由芫菁科Meloidae等昆虫产生的单萜类防御物质,因其具有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而长期、广泛地被人们研究和利用。对斑蝥素的化学特性、生化特性、在昆虫体内的分布和生物合成、毒性、药理作用以及在医学、植物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本文对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5.
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alis Guenee)对杀虫剂抗性的发展、抗药性形成及其影响因素、抗药性机理与治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46.
对中国凯利飞虱属分类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简单概述。文中记述1中国中,氏凯利飞虱Kelisia ribauti Wagner。详细描述了新记录外部形态特征,并附主要特征图。记载中国现有3种地理分布,编制成虫检索表。  相似文献   
47.
[目的]介绍发生在贵州省龙里县乌桕上的一种新害虫——中华卡扁蜡蝉的形态及分子鉴定的方法。[方法]对中华卡扁蜡蝉卵、若虫(5龄)及成虫3个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记;同时通过PCR扩增,获取了中华卡扁蜡蝉的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利用MEGA 6. 0软件对其序列组成及遗传距离进行分析,以竹鳎扁蜡蝉、红线鳎扁蜡蝉、勐仑鳎扁蜡蝉为外群,采用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系统发育树显示中华卡扁蜡蝉10个样品的COI基因序列能较好地聚为一枝;中华卡扁蜡蝉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 000 0. 065,4种扁蜡蝉科昆虫种间遗传距离为0. 142 0. 202,种内遗传距离与种间遗传距离不存在重叠现象。[结论] COI基因序列可作为DNA条形码片段,实现中华卡扁蜡蝉快速、准确的物种鉴定。初步调查了中华卡扁蜡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48.
对贵州省稻飞虱主要迁入、迁出地(盘县、锦屏、惠水、三都、道真)稻区的灯诱稻飞虱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稻区灯诱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拟褐飞虱(N.bakeri)、伪褐飞虱(N.muiri)、灰飞虱(Laodelphgax striatellus)5种;灯下稻飞虱种群以白背飞虱所占比例最高,为47.86%,其次是褐飞虱,所占比例为43.90%,伪褐飞虱、拟褐飞虱及灰飞虱的数量都较少,分别占7.26%、0.43%和0.55%;在各地的比例也存在差异,伪褐飞虱以盘县较多,而拟褐飞虱较少;灰飞虱以道真最多,比例达到0.99%,比盘县、锦屏多1倍,是三都的20多倍;正确辨别灯下飞虱种类有助于提高稻飞虱预测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9.
采用MTT法,研究芫菁体内斑蝥素、斑蝥素酸钾及斑蝥素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抑制试验斑蝥素的浓度分别为10.20、20.41、30.61、40.82、51.02μmol/L,斑蝥素酸钾浓度分别为7.75、15.50、23.26、31.01、38.76μmol/L,斑蝥素酸钠浓度分别为8.85、17.70、26.55、35.40、44.25μmol/L。结果表明:斑蝥素浓度为10.2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16.17μmol/L;斑蝥素酸钾浓度为15.5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20.41μmol/L;斑蝥素酸钠浓度为17.70μmol/L时,对SGC7901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药物浓度升高其抑制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抑制中浓度为27.83μmol/L。斑蝥素酸钾和斑蝥素酸钠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作用比斑蝥素差,提示它们对胃癌的治疗效果可能不如斑蝥素。  相似文献   
50.
为了对三都县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治预报提供参考,对贵州省三都县2009年、2010年稻纵卷叶螟灯下诱集蛾量动态及2010年田间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都县稻纵卷叶螟灯下始见期年际间不同,2009年始见期是5月11日,2010年是4月30日;灯下诱集蛾量与田间虫害的发生程度存在关联性,可利用诱集峨量对稻纵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