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7篇
  5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分析了目前库区移民致富面临的政策机遇和挑战,以投资建设农产业项目形式为合作平台,初步探索出库区移民"万元增收"致富模式,即以建设产业项目形式帮扶移民;强化组织领导,建设农产业项目带动移民致富;创特色农产业项目助推移民致富。  相似文献   
32.
桐梓县引种优良笋用竹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通过对引种地和原产地生态因子的比较分析,论述引种优良笋用竹的可能性,并通过对不同海拔引种的笋期,厉竹率、地下竹鞭生长及产量测算等恢复适应性指标的观测,从而进行适应性分析,初步得出的适应性顺序为:(1)新站;早竹、雷竹、红竹、白哺鸡竹;(2)元田大早竹、红壳雷竹、红竹、安吉金竹、雷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尖头青竹,高节竹;(3)凉砚垭;早竹,红竹、白哺鸡竹,雷竹。  相似文献   
33.
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陕北是全国马铃薯五大产区之一,种植面积近30万公顷,其中脱毒种薯推广面积达到10万公顷,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1200千克左右,增产增值效益显著。榆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榆林大地种业公司联合组建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工厂,具备年产试管苗1500万株,微型原原种薯2000万粒,基本满足现有脱毒种薯种植面积。为了防止马铃薯退化,以保证及扩大脱毒薯面积,应加大现有的原原种工厂化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34.
池塘内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示范推广实施以来,各地积极开展技术试验示范,取得了新进展,截至目前已在全国10多个省(区、市)示范应用流水养殖槽2 000多条,覆盖池塘3万多亩.但是在示范应用中也暴露一些技术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5.
永春县通过分析不同资源类型和时空条件,探索出农业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六种模式,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综合开发提供示范模式,不断优化区域布局,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循环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6.
陈章 《科学养鱼》2007,(12):78-78
(3)治疗①因烂皮、刺激性强的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可用有机碘2~3克/米~2水体消毒,连用2次,隔天一次。电解多维3克/千克饵料 鱼肝油2克/千克饵料 诺氟沙星(说明书1.5倍量),连喂7天,每天两次。②用高锰酸钾-冰乙酸合剂3克/米~2水体全池泼洒,磺胺-六-甲氧嘧啶拌料投喂5~7天 电解多维。  相似文献   
37.
福建省永春县2006年芦柑总产量24.28万t,实现产值6.19亿元,平均单价每公斤2.55元;其中出口2877批次9.989万t,创汇5629万美元,与2005年比分别增加  相似文献   
38.
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现状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探讨总结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现状及前景。对当前的生物防治现状及其应用前景做了综述。研究表明生物科技防治虫害,可以达到除害增产、减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和降低生产成本的良好效果。水稻害虫生物防治在我国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9.
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架起了科技成果研究者与应用者之间的桥梁,通过信息载体传递和推广科技成果,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因此,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是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40.
王涛  单世涛  杨超  吴宗文  陈章 《水产学报》2016,40(2):218-224
为降低投饵网箱养鱼氮、磷排放对水库水体的影响,探求生态网箱养殖模式,以体质量为(167.81±34.66)g的框鳞镜鲤幼鱼为研究对象,对加装集污装置的网箱与传统网箱养殖框鳞镜鲤的生长情况和氮(N)、磷(P)的输入和回收情况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集污网箱框鳞镜鲤的生长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网箱,加装集污装置对框鳞镜鲤的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集污网箱和传统网箱中N的回收率分别为76.83%和44.14%,P的回收率分别为63.13%和35.18%,2组网箱间差异极显著;集污网箱和传统网箱中N的利用率分别为28.36%和25.57%,P的利用率分别为21.30%和18.25%,集污网箱中N、P的利用率均高于传统网箱且差异显著;投饵网箱加装集污装置后减少了氮、磷向水库水体的排放,减轻了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富营养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