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篇
农学   2篇
  6篇
综合类   62篇
园艺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四倍体菊花脑与栽培菊种间杂交及F1杂种的遗传表现#br#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染色体加倍途径克服栽培菊花与二倍体野生菊种间杂交障碍,实现野生菊的优异性状或基因导入栽培菊花,拓宽菊花基因库,获得菊花新种质。【方法】以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二倍体)及其四倍体为父本,与栽培菊花‘钟山紫星’(Ch. grandiflorum ‘Zhongshanzixing’)杂交,通过细胞学进行杂种鉴定,并对杂种F1代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二倍体与四倍体菊花脑的花粉活力均较高,且在母本‘钟山紫星’柱头上能正常萌发,但‘钟山紫星’与二倍体菊花脑杂交不能结实,而与四倍体菊花脑杂交结实率达3.25粒/花序。‘钟山紫星’、四倍体菊花脑及其杂种F1代体细胞染色体数分别为54、36和45,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平均构型均以二价体为主,分别是27Ⅱ、1.70Ⅰ+13.23Ⅱ+0.03Ⅲ+1.90Ⅳ和5.32Ⅰ+13.84Ⅱ+2.79Ⅳ+0.16Ⅵ。杂种F1代株高、叶宽和叶柄长呈正向中亲优势,而节间长、叶形指数、花序直径、花盘直径和小花数目均呈负向中亲优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二倍体菊花脑通过染色体加倍途径可以有效克服其与栽培菊花间的远缘杂交障碍。  相似文献   
92.
菊花观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用3个切花菊品种为母本,4个盆栽小菊为父本,以3 × 4不完全双列杂交(NC II)设计衍生的12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估算了菊花(Dendranthema × grandiflorum)7个观赏性状的配合力和群体遗传参数。结果表明:(1)花径、舌状花数和舌状花长主要由加性基因效应控制,株高和叶长主要由非加性基因效应控制,叶宽和舌状花宽可能由加性和非加性两种基因效应共同控制。(2)‘早意红’在7个观赏性状上均具有正向的一般配合力(GCA)效应,综合表现较好;在培育重瓣性高的品种时,‘Herby’ 可以作为重要亲本;‘Herby’ב玉满堂’,‘青心红’ב早意红’和‘红雀舌’ב03-11-2’杂交组合在大部分性状上具有正向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杂种后代综合表现较好。(3)群体配合力方差及其对杂种贡献率表明,除舌状花宽外,其他6个观赏性状具有不同程度的母本效应;7个观赏性状广义遗传力(h2B)差异较大,其中舌状花宽最小,为59.56%,舌状花数最大,达80.40%;除舌状花数的狭义遗传力(h2N)达到80.40%外,其他6个性状的低于50%,说明舌状花数的遗传稳定性高,早期世代时应增加选择压。  相似文献   
9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托桂型菊花和非托桂型菊花的花发育过程以及花瓣的组织机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菊花的花芽分化可分为花序分化和小花分化两个阶段,托桂和非托桂型菊花的花芽分化过程在小花花冠伸长期开始出现差异,桂瓣的发育过程中组织结构的变化更类似于舌状花;成熟的桂瓣和舌状花一样,其花瓣结构均由上下表皮细胞和内部多层叶肉细胞构成,而非托桂花型菊花管状花花瓣仅有上下表皮细胞。桂瓣内层细胞旺盛的分裂能力以及发达的维管束组织可能是菊花形成托桂花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
那贺川野菊的离体保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那贺川野菊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蔗糖和多效唑(PP333)对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并对保存材料再生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温(23 ± 2)℃、光照强度2 000 ~ 3 000 lx、光照时间12 h • d-1的培养条件下,在MS + 2.0 mg • L-1 KT + 0.1 mg • L-1 NAA + 6.5 g • L-1琼脂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15 ~ 30 g • L-1时附加6 ~ 9 mg • L-1 PP333能保存试管苗360 d以上,存活率达93.53% ~ 100%,且恢复生长后试管苗长势良好,其再生后代的形态特征、过氧化物酶(POD)酶谱和ISSR-PCR扩增图谱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5.
多花型园林小菊品质评价与品种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的评价体系,开展品种观赏品质、生长特性和适应性的观测与综合评价,为品种筛选和新品种引进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连续2年通过田间观察统计,对69个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主要品质性状数据进行分析,应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和K-Means聚类法建立评价体系。[结果]对69个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综合评价的结果为:优级品种12个,占17.39%;良级品种16个,占31.88%;中级品种19个,占33.33%;差级品种12个,占17.39%。12个优级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分别为‘钟山金阳’‘钟山光辉’‘钟山赤焰’‘钟山早白’‘钟山银桂’‘钟山敷粉’‘钟山紫瑞’‘钟山樱桂’‘钟山紫鹃’‘钟山紫松果’‘钟山紫辰’‘钟山紫日’。冠丛圆整性、花朵繁密度、花朵数量、花色持久度、花期长度、植株紧凑性、缺株数等是多花型园林小菊品种的重要品质评价指标。[结论]层次分析法可有效地应用于多花型园林小菊综合评价和品种筛选。  相似文献   
96.
对太行菊和芙蓉菊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行菊和芙蓉菊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为同时型胞质分裂.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基本构型为9个二价体,其中太行菊和芙蓉菊每个花粉母细胞(PMC)平均染色体配对构型分别为005Ⅰ+892Ⅱ+003Ⅳ和004Ⅰ+861Ⅱ+002Ⅲ+017Ⅳ;部分花粉母细胞后期Ⅰ和后期Ⅱ及末期Ⅰ和末期Ⅱ发现有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微核及不同步分裂等减数分裂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7.
地被菊雨花勋章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匍匐型地被菊雨花勋章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其高频再生体系及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稳定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离体再生影响很大,以MS+1.0 mg·L-1 6-BA+1.0 mg·L-1 NAA的诱导率最高,达91.1%;分化前期一定时间的暗培养可防止愈伤组织褐变,提高再生率.预培养3 d,侵染10 min,共培养3 d,延迟培养3 d为最优转化体系;乙酰丁香酮导致外植体褐化加速,不利于转化.叶片对潮霉素十分敏感,叶盘再生筛选以6~8 mg·L-1为宜,生根筛选以7 mg·L-1为宜.羧苄青霉素抑菌质量浓度以250~350 mg·L-1为宜.获得的抗性芽部分株系经PCR检测初步证实外源基因已转入植物基因组DNA中.  相似文献   
98.
以晨光、友谊牡丹莲、瑰丽、红樱桃、厦门碗莲和素馨6个荷花品种为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共配制杂交组合26个,并对结实种子数超过10粒的13个杂交组合F1的部分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花色遗传上,白色的遗传潜能最低,黄色次之,红色遗传潜能最强;杂种一代的花瓣数目和叶柄高度表现出明显的遗传优势,F1代花瓣数目和叶柄高度的总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122.4%和121.1%;花冠直径和花梗长度在F1代有衰弱的趋势,F1代花冠直径和花梗长度的总平均值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95.4%和84.7%.  相似文献   
99.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圆片遗传转化方法,建立了盆栽小菊稳定而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试验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预培养2d,根癌农杆菌A600约0.5、侵染10 min,共培养3 d,延迟培养5 d能获得较高的转化率;10~15 mg/L的潮霉素具有很好的筛选效果.获得的抗性芽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初步证实外源基因已转入受体植物的部分株系中.  相似文献   
100.
重瓣和重台莲品种花芽分化过程的解剖结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莲重瓣花品种‘友谊牡丹莲’和重台品种‘红台莲’为试材, 采用石蜡制片及显微观察方法比较了两类品种的花芽分化过程中的结构特征。结果发现, 重瓣品种‘友谊牡丹莲’花芽分化可分为:分化起始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雄蕊分化期和雌蕊与花托向上发育期; 而重台品种‘红台莲’的花芽分化过程包括了分化起始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和花托向上发育期。与重瓣品种相比, 重台品种由于雌雄蕊完全瓣化, 因此缺少性细胞分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