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南疆枣-麦间作系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果粮间作生态系统土壤营养状况,为科学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南疆典型枣麦间作农田,对土壤养分进行定位监测和分析.[结果]下层(20~40 cm)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随着与枣树距离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土壤盐分和速效钾无规律性;而在垂直方向上0 ~20 cm土层有机质、氮素、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20 ~40 cm土层,但土壤pH值20~40 cm土层高于0~20 cm土层.[结论]南疆枣粮间作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速效磷含量等均存在明显垂直、水平方向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以下简称吉国)与中国新疆土壤有机质的变化情况及原因,为该国土壤培肥提供对策,保障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实地考察及相关文献资料方法,分析研究吉国7个州22~ 35 a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和中国新疆30 a间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情况.[结果]吉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近30年呈不断下降趋势;新疆耕地土壤有机质近30年来多趋于上升,个别地区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疆氮磷钾长期配合施用并配施有机肥的施肥方式有利于保持并增加土壤有机质;吉国在有限施用有机肥情况下,很少或不施化肥的施肥方式造成长期消耗土壤肥力,有机质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3.
南疆枣麦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揭示南疆枣麦间作模式下土壤养分垂直分布规律,为枣麦间作模式合理施肥及土壤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疆不同树龄枣麦间作模式下,0~20 cm、20 ~ 40 cm土层中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1)在垂直方向上,结合2005年、2008年和2010年不同枣树种植年份,枣麦间作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总体呈降低.(2)枣麦间作土壤垂直方向(0 ~20、20 ~40 cm)中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层次变化均非常显著(P<0.01),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枣麦间作土壤养分的垂直变化分析:全氮、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随着枣树行距增大,有一定变化;速效钾随着枣树行距增大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结论]加强南疆枣麦间作系统日常水肥管理;及时、合理修剪枣树枝叶以减少养分损耗;合理布置枣麦间作距离;在近枣树带区(50 ~ 100 cm)和小麦作物区(100~200 cm)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44.
【目的】评价新疆叶城县核桃土壤养分有效性,研究其与核桃产量的相关性,分析限制核桃产量养分因子。【方法】在叶城县核桃园采集土壤测定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pH和可溶性总盐,进行土壤养分分级,分析各种养分与核桃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都属于中低水平,速效钾属于中等水平,69.7%的土壤pH大于8.5,98.6%的土壤可溶性总盐<2.0 g/kg。有机质、速效钾对核桃产量没有显著影响,速效氮>90 mg/kg时核桃增产13.1%,速效磷>20 mg/kg时核桃增产11.4%,pH>8.5时核桃减产17.1%,可溶性总盐>2.0g/kg时核桃减产15.0%。【结论】叶城县核桃土壤整体处于中低水平,pH值和可溶性总盐对核桃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速效氮和速效磷。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配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新疆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宜拜城县膜下滴灌玉米的黄腐酸的用量。【方法】以新玉31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施用相同氮磷钾(N 240 kg/hm2、P2O5 150 kg/hm2、K2O 90 kg/hm2)的基础上,以单施氮肥处理为对照,分析施不同用量的黄腐酸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相对于单施氮肥处理,合理施黄腐酸(180~270 kg/hm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增产率为10.2%~12.6%,玉米氮肥利用率提高8.0~10.5个百分点,但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增加。大量施用黄腐酸(450 kg/hm2)能显著增加玉米的生物量、氮肥利用率以及收获后土壤中的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但是产量降低,减产率为3.5%。【结论】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与黄腐酸用量进行综合分析,适宜的黄腐酸用量为180~270 kg/hm2。  相似文献   
46.
新疆棉花施肥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通过对棉花产量、施肥量及其它管理措施的调查,分析了新疆主要植棉县棉花的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对棉花种植户生产状况分析结论如下:(1)在棉花生产中,农民施肥盲目性较大,区域间有机肥施用量不平衡,南疆农民较重视有机肥的施用;(2)肥料投入不平衡严重,施肥量上有较大的差异,很少施用钾肥,氮肥(N)投入量0~495 kg/hm2、磷肥(P2O5)0~813.75 kg/hm2、钾肥(K2O)0~49.5 kg/hm2、有机肥0~60 000 kg/hm2;(3)氮磷钾配比不协调,氮磷钾配比为1∶0.14~2.9∶0~0.28;(4)施肥品种单一,主要是以尿素和磷酸二铵为主,只有33.9;的农户施用专用肥或者复合肥.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棉花生产的施肥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7.
乌鲁木齐蔬菜主产区土壤镉污染评价及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壤污染指数法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乌鲁木齐蔬菜主产区四个乡镇土壤镉元素含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土壤存在镉污染,其中六十户乡最为严重,其次为四十户乡,进一步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对该地区土壤镉含量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为:六十户乡、四十户乡达中等变异水平,青格达湖乡、安宁渠镇属弱变异.半方差函数计算结果说明:六十户乡土壤镉空间相关性弱,块金值/基台值(C0/C0+C)>75;,变程为17.6 m,表明六十户乡土壤镉污染主要由人为活动引起,可能为农田采用污水灌溉或过量施用含镉磷肥.安宁渠和青格达湖乡不存在镉超标土壤,四十户乡数据不存在半方差结构,无法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需进一步尝试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48.
干旱是制约小麦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探究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锰对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采取室外盆栽试验的方法,设置3种土壤水分处理[正常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70%~75%(CK),中度缺水为田间持水量的50%~55%(MS),重度缺水为田间持水量的40%~45%(SS)]在孕穗-扬花期期间分别对小麦叶面喷施质量浓度为0%、0.2%、0.5%、1.0%、2.0%的Mn SO4溶液,检测小麦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拟合结果表明:两次喷施后小麦叶片MDA含量最低值在CK处理下对应的锰浓度分别为3.19和4.04 g/L,在MS和SS处理下仍为较低浓度值且小麦叶片MDA含量明显降低;POD活性最大时在MS处理下对应的锰浓度分别为5.13和4.30 g/L,在CK和SS处理下对应的锰浓度差异较大;两次喷施后SOD活性最大时在各处理下对应的锰浓度均在10 g/L以上且SOD活性均有所提升。喷施锰肥降低了小麦叶片MDA含量并提高了SOD和POD活性,能够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叶片衰老起到一定延缓作用,但最适浓度却不相同。  相似文献   
49.
基于GIS的县级耕地地力评价及土壤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以沙湾县为例,研究新疆县级耕地生产潜力及耕地土壤障碍因素,为分区改良利用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在GIS支持下,充分应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及成果,利用新疆沙湾县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4 002个,采用模糊评价、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等,选取了土壤管理、物理及剖面性状、化学性状等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沙湾县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全县的78 060 hm2耕地中,一至五等地分别占耕地的10.55;、37.80;、37.57;、9.10;和1.93;.耕地土壤障碍因素有:(1)土壤部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处于不同程度缺乏状况;(2)土壤结构存在不同的土壤障碍层次;(3)部分土壤存在盐渍化障碍.[结论]评价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将沙湾县分为三个改良利用片并提出改良利用方向及措施.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地下水作用条件下土壤的积盐规律,为研究其土壤盐渍化的成因以及制定合理改良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运用GIS和地统计学的原理与方法,结合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对土壤盐分分布规律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地下水埋深、耕层土壤含盐量均属于中等变异强度,中、底层土壤含盐量属强等变异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地下水埋深、底层土壤含盐量呈强空间自相关性,耕层、中层土壤含盐量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对空间尺度上的地下水埋深与土壤含盐量定量分析表明,耕层、底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呈负相关性,中层土壤含盐量与地下水埋深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加强排水,制定合理灌溉定额并严格实施,从而控制并降低地下水位是当前盐碱改良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