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6篇
  8篇
综合类   76篇
农作物   25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旨在探究山羊卵巢黄体生命周期中细胞自噬相关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分别采集山羊早期(E)、中期(M)和晚期(L)黄体的卵巢,应用蛋白免疫印迹(WB)、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LC3B、JAK2、p-JAK2、STAT3、p-STAT3在黄体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WB结果显示:LC3B的表达水平在黄体晚期显著升高(P<0.05);黄体早期p-JAK2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中期和晚期(P<0.01),JAK2表达水平在黄体不同发育时期无显著差异(P>0.05);p-STAT3和STAT3表达水平在黄体不同发育时期均无显著差异(P>0.05)。IHC结果显示:LC3B、STAT3主要定位于黄体类固醇生成细胞的细胞质中,p-STAT3主要定位在黄体类固醇生成细胞的细胞核中。以上结果表明可能存在多条信号通路调控山羊黄体细胞自噬,为深入探究山羊黄体形成与退化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2.
为了解太子参叶斑病菌Phoma sp.FJZR01的固体发酵代谢产物,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RP-C18柱色谱和正相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其进行分离鉴定,并应用叶片穿刺法测定化合物对太子参叶片的毒害作用。结果表明,从菌株FJZR01固体发酵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结构鉴定分别为3-氯-4-羟基苯乙酸(1)、3-氯-4-羟基苯乙酰胺(2)、flemingipanic acid(3)、腺苷(4)、乙基α-D-吡喃葡萄糖苷(5)、甘露醇(6)。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太子参叶斑病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系首次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3-氯-4-羟基苯乙酸(1)在1 mg/mL对太子参叶片造成明显的毒害作用,形成组织坏死状叶斑,与田间发病症状相似。目前尚未有关于3-氯-4-羟基苯乙酸(1)致病性相关报道,是一种新发现的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163.
在水温15℃~25℃和盐度24.2~27.7下,将体质量(10.31±2.88)g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饲养在长4 m×宽2m×高2.5 m的养殖池中,投喂添加0.5%、1%、2%和4%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乙醇提取物的饲料,8周后采集大黄鱼的肌肉、肠、胃和肝脏组织,分析消化酶及肝脏中营养物质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探究柳叶蜡梅醇提物对大黄鱼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的影响。结果发现:4%的柳叶蜡梅醇提物能提高了大黄鱼肝脏和胃肠道中α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促进大黄鱼胃肠道中消化酶的分泌,改善大黄鱼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柳叶蜡梅醇提物通过提高丙酮酸激酶(PK)、己糖激酶(HK)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的活性,增强鱼体内糖酵解能力和抗氧化能力;柳叶蜡梅醇提物可以有效降低大黄鱼体内脂肪合成酶(FAS)、苹果酸脱氢酶(M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的活性、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  相似文献   
164.
应用DNA条形码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开展15份太子参种质资源遗传差异分析。太子参DNA条形码显示:ITS1序列的突变位点占比最多为2.16%,rbcL6序列的突变位点占比最少为1.23%;psbA-trnH序列缺失位点占比最多为4.88%;ITS1序列的GC含量最高,达55.52%;psbA-trnH序列的GC含量最低,仅为24.71%。太子参SRAP标记筛选出9对引物,扩增出215个位点,其中42个为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19.53%;从扩增位点总数看,多态性条带丰富、清晰,既有共同位点又有特异性位点;7个居群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范围为0.3466~0.4985,Shannon信息指数(I)范围为0.5301~0.6917,显示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太子参种群基因多样性(Ht)为0.4004,其中种群内基因多样性(Hs)和遗传分化系数(Gst)分别为0.0901、0.3103,分别占Ht的77.50%、22.50%。种源间Gst为0.7506,即有75.06%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24.9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内,表明太子参种源间遗传变异大于种源内遗传变异,存在较低程度的遗传分化。太子参种源的平均基因流(Nm)为0.1929,表明太子参各种源之间的基因交流顺利。15份太子参种质间的K2P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5~0.0056,而遗传相似系数在0.3913~0.8695之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0时,可将15份种质分为3个类群,其中杂交种质为独立类型。15份不同种质太子参DNA条形码和SRAP分子标记的遗传距离、遗传相似系数及聚类分析结果相近,以这2种方法相结合,能更准确有效鉴定太子参种质,这对太子参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杂交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5.
为明确柳叶蜡梅(Chimonanthus salicifolius)的叶部病害的病原种类,进行病叶病原分离鉴定。本研究对福建省寿宁县福瑞泰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种植基地的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叶采用离体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对分离的病原菌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方法(rDNA-ITS和TUB序列)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菌丝体在不同温度、pH、光照、碳源、氮源及致死温度等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病原菌分离株经形态特征观测及rDNA-ITS和TUB序列分析比对,将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原菌分离株鉴定为半知菌门、丝孢纲、弯孢属、间型弯孢霉(Curvularia. intermedia)。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此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 8、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蔗糖及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钾、酵母粉及硝酸钠;光暗交替不影响菌丝生长;菌丝体致死温度为52℃。分离鉴定了福建省寿宁县柳叶腊梅叶斑病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是弯孢霉,其生物特性测定结果显示对环境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66.
香蕉型白花大粒蚕豆是以地方栽种的鲜食白花大粒蚕豆为材料,通过系统选育,于2007年育成的香蕉型白花大粒蚕豆新品种.该品种株型矮壮,分枝多,鲜荚大如香蕉,每荚粒数多,产量高,品质佳,抗病性强,667 m2鲜豆荚产量1 200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