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9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四川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及其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ICP-AES对四川茶区主要产茶地区茶园中的510份土壤样本的As、Cd、Cr、Cu、Hg、Pb、Zn、Ni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不同类型的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差异极显著.以GB15618-1995 和NY5020-2001进行评价,所有取样点茶园土壤中As和Hg均有1个超标样点;Cd有9个超标样点,超标率为1.8 %;Ni有14个超标样点,超标率为3.2 %;Cr、Cu、Pb、Zn均无超标点;从单因子污染指数可以看出,各重金属元素对土壤的污染程度依次大致为Ni>Zn>Cd>As、Cr>Hg>Cu>Pb;单因子污染指数Pi均小于1,各地的综合污染指数P综均小于0.7,表明四川茶区茶园土壤未受这8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2.
四川割手密(S.spontaneum)资源的杂交育种利用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1995年,对本所保育的197份甘蔗野生资源,重点是割手密(S.spontaneum)的开花习性,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等与杂交育种利用直接有关的性状作了观测,研究和分级,结果表明:四川甘蔗野生资源类型丰富,主要野生资源割手密的花期较长,分蘖力强、高抗黑穗病、抗旱、抗寒、高锤度(>=16%)材料所占比例较高,其中有两份材料的锤度多次在成熟高峰期达22%,这一表现居目前国内外已报导的同类材料之首。这些具有较高利用潜力和利用可能性的珍贵野生资源可在今后的品种和亲本创新计划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国内6个省区12个参试抗旱品种(系)2年新植丰产性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桂糖89/5的出苗率高,有效茎多,蔗产量和含糖量高且稳定性好,1/15hm^2蔗产量和含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川蔗17号高1.383和0.134t,分别增加24%和15%;川糖89/103和川糖91/91两品种(系)的蔗产量和含糖量表现突出,1/15hm^2蔗产量分别为7.919和6.960t,分别比川蔗17号高37%和20%,含糖量分别比川蔗17号高21%和27%。这3个品种(系)可作为四川盆地丘陵旱坡地地区只种新植蔗不种宿根蔗农户的重要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4.
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茶树(3个品种)受铬(Cr3+)、镉(Cd2+)毒害的表观症状以及铬、镉在茶树体内的分布、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铬(20~100mg/L)、镉(1~5mg/L)胁迫下,茶树出现的毒害症状和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因胁迫浓度、时间和品种而异。茶树各器官的铬、镉含量总体随铬、镉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与胁迫浓度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铬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是:吸收根>主根>主茎>枝条>老叶>新梢(一芽二叶);镉则为:吸收根>主根>主茎>新梢(一芽二叶)>枝条>老叶。根部吸收的铬、镉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但镉在茶树体内的活性和迁移能力强于铬,运输到地上部的镉极易迁移到新梢中。新梢不同叶位镉含量的高低顺序为: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新梢中的镉有明显向上富集的趋势。不同品种的茶树对铬、镉的吸收、积累和迁移能力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择了79份采集于四川野外的甘蔗近缘种,属材料作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属的材料同工酶谱各异。66份割手密材料共呈现10酶带、18种酶谱类型,这表明四川割手密具多样性。在酶谱分析中,某些酯带有无与割手密材料的来源有关,某些迁移率较低的酶带出现与否与材料的开花早迟、株叶型和锤度等性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道扫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四川北部25个产茶县133个茶园土壤中Al、S、P、K等16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着重研究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川北茶区土壤中S、P、K、Ca、Ti元素表现为显著贫化,Sb和Se表现为相对富集,其浓集系数k分别达9.47和5.38,其它Al、Mg、Mn等9种元素与中国土壤含量背景值相当或略低;营养元素背景值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Sb、Zn的背景值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差异显著, S、Sb的背景值以砂土中最高,K、Mg、Ca、Se、Ti的背景值以酸性紫色土中最高,Al和Mo的背景值以黄壤中最高,而P、Mn、V、B、Zn、Co、Ni等元素的背景值则以棕壤中最高.  相似文献   
17.
四川茶区土壤营养元素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单道扫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四川茶区72个产茶县422个取样点035.cm土层中P、S、K等17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四川茶区土壤中P、K、Ca、Mg、S等5种大、中量元素均相对贫乏;微量元素Mn、B、Zn在大部分地区土壤中相对富集,而Fe、Mo在大部分地区土壤相对贫乏;其他元素中Se和Sb相对富集,其浓集系数K值分别为5.45和22.3。方差分析表明,17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在不同产茶地区土壤中的差异均显著。土壤中营养元素的背景值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其中棕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相对丰富,而红壤中营养元素的含量相对缺乏。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增施有机肥及微量元素肥料,以补充相对贫乏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8.
茶树单株矮化速成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的种植技术随着茶叶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以下演化过程:由有性种子直播--无性系扦插苗移栽.种子直播,由大丛稀播--小丛单条密播--小丛双条密播;无性系扦插苗移栽由小丛单条种植--小丛双条种植.据笔者研究表明:茶树单株矮化栽培技术能使茶树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群体的生长达到充分的协调,从而成园早,投产快,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因此,茶树单株矮化速成丰产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关键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19.
川东北茶区茶园土壤重金属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加权综合指数法对四川东部和东北部地区 16个县市的 6 9个茶园土壤样本中As、Cd、Cr、Cu、Hg、Pb、Zn、Ni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目前该地区的茶园土壤环境按农业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标准分析基本适合种植茶树和生产符合卫生质量标准的茶叶。若按有机茶园土壤标准分析 ,该地区茶园土壤Pb、Cu、Zn和Ni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未超标 ,但Cd、Hg、As和Cr的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单因子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分别为 85 5 1%、6 3 77%、37 6 8%和 11 5 9% ,加权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超标样点的比例为 4 3 4 8%。  相似文献   
20.
茶叶与土壤中铜含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ICP测定了四川省主要茶区的21组茶叶和土壤样品中铜的含量,结果表明,茶叶中的铜含量并不随土壤中铜含量升高而增加,而是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含量值。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茶叶中铜含量与土壤中铜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1816,即呈弱负相关。分析得出了茶树对铜的吸收规律是“主动有效式”吸收,即茶叶中铜的含量主要是根据茶树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的需要而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