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23篇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2篇
园艺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梁满中  王晓辉  吴厚雄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6,32(10):1537-1541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相似文献   
42.
为了探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临界温度遗传稳定性问题,以连续6个世代的温敏核不育水稻96-5-2S(从培矮64S中选育出的新株系)为材料,研究了它们育性对低温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1)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3.5℃恒温冷水处理10 d(水深20 cm左右)或遇到2~3 d平均日均温22.9~23.1℃(平均日最低温21.7~22.0℃)的自然低温时,所有世代的96-5-2S均表现不育, 自交结实率为0, 花粉可染率为0~0.9%,世代间差异不显著;(2)在它们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1℃、22℃恒温冷水处理10 d或遇到4 d平均日均温22.9℃(平均日最低温20.7℃)的自然低温时,所有世代的96-5-2S均表现可育, 自交结实率为0.2%~7.1%,花粉可染率为1.1%~19.5%,世代间存在差异,随繁殖世代增加,花粉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当繁殖到第5代时,花粉可染率显著提高,当繁殖到第6代时,自交结实率显著提高。(3)对照培矮64S(05株系)在相同低温条件下,花粉可染率与自交结实率均极显著高于各世代的96-5-2S。以上结果说明, 随繁殖世代增加,96-5-2S的临界温度会发生缓慢的遗传漂移,到第5、6代时,就会在花粉与结实水平上明显表现出来,但不同世代间临界温度的差异小于不同株系(96-5-2S与培矮64S-05株系)间临界温度的差异,据此认为,通过单株选择是降低光温敏核不育系临界温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3.
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双低培eS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双低培eS是由双低S通过辐射诱变选育出的长穗颈温敏核不育水稻,其穗颈伸出长度比双低S增长17 cm。用双低培eS与9311杂交,F1表现为正常半矮秆,但比培矮64S/9311(两优培九)穗颈伸出长度增加2.7 cm,且不包颈。从F2群体中分离出的正常半矮秆与长穗颈高秆比例经χ2测验符合3∶1分离规律,说明该突变的长穗颈性状为一对隐性基  相似文献   
44.
超级杂交稻杂种优势基因组水平的转录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及亲本(93-11、培矮64S)和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所配的籼粳杂交稻及亲本为材料,采用包含36926个单一基因的的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进行亲本和杂交组合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优培九杂交组合中发现3488个差异表达基因,在Nipponbare/93-11组合中只发现有2416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表现为多基因修饰模式,主要有加性效应,高或低亲本的显性效应,超显性和低显性.两优培九杂交组合中表现为加性效应有2317个主要差异基因,而Nipponbare/93-11组合中只有1055个主要差异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两个杂交组合的差异表达基因的保守功能包括多个生物化学代谢途径的有关基因.比较亲本同源性基因调控区域发现大量的序列变化,这些变化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更为丰富.上述发现证明了杂种优势产生的存在较复杂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45.
"爱多收"对棉花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多收”是单硝化愈创木酚钠以及多种其它有效成分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 (细胞赋活 )。一些研究表明 ,“爱多收”能促进植物发育、提高开花 ,打破植物休眠和促进发芽 ,促使农作物提早收获、增加产量 ,改善品质。在水稻、棉花、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上施用表现出较好的增产作用。本试验研究了“爱多收”对棉花花粉萌发的影响。1 材料和方法1 .1 供试的棉花材料。泗棉 2号、450 1、异 9- 3/450 1。1 .8%的“爱多收”由日本旭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 ,湖南省种子公司提供。1 .2 棉花花粉的柱头萌发。棉花初花期用 1 50 0倍、2 0 0 0倍、2 …  相似文献   
46.
不同浸种方法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欧立军  邓力喜  陈良碧 《种子》2007,26(12):8-10
以间歇浸种与直接浸种两种方法,对不同活力的水稻种子进行发芽率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用间歇浸种处理后,发芽率比直接浸种高。且最佳间歇浸种时间为浸种3h、晾种3h,重复3~4次。由此说明,间歇浸种对种子生命力影响较小,适宜在农业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47.
水稻开花时的环境条件对花粉活力和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水稻开花时的外界环境对花粉活力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气温为25℃~28℃,相对湿度为70%~80%,风速为1~2级的条件下,花粉从花药散出后,随着时间延长花粉活力逐渐降低,但它在1h内,仍有受精能力,可以结实.当气温在35℃以上,湿度为65%~70%,风速为4级以上的条件下,花粉在0.5 h后,就丧失活力.当气温在20℃以下,伴冷空气和5级  相似文献   
48.
茶陵普通野生稻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高产或高产栽培稻两优培九、汕优63、威优46和93-11为对照,测定了湖南茶陵普通野生稻抽穗开花期1 d中不同时间点的净光合速率(Pn)以及Pn对不同光强、不同CO2浓度与不同温度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茶陵普通野生稻的Pn在下午极显著高于对照,在高温(40℃,45℃)胁迫下也是如此;光补偿点为22.3 µmol photons m-2 s-1,与对照差异不显著(20.1~23.7 µmol photons m-2 s-1),光饱和点为1 810 µmol photons m-2 s-1,与对照93-11无显著差异,但极显著高于其他对照材料(1 530~1 628 µmol photons m-2 s-1),表观量子效率(AQY)与对照无显著差异;CO2补偿点(52.7 μmol mol-1)稍高于对照(42.7~50.1 μmol mol-1),而饱和点(644.5 μmol mol-1)则明显高于对照(521.1~581.3 μmol mol-1),羧化效率(0.1511 mol m-2 s-1)显著高于对照(0.1277~0.1384 mol m-2 s-1);叶绿素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说明茶陵普通野生稻的光合性能强于超高产或高产对照栽培稻,且在高温下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49.
机械采粉、授粉对水稻花粉活力和异交结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机械采粉、授粉及低温贮藏对水稻花粉活力的影响以及机械授粉技术与异交结实的关系,结果表明:机械采粉明显降低花粉活力,在培养基上萌发率为33.2~36.7%,而人工采粉萌发率为55.7%;机收花粉低温贮藏15天后,萌发率降为15.6%,而人工采粉萌发率为23.7%.授粉液以5%蔗糖十2ppm GA_3 100ppm CaCl_2 100ppm NH_4H_2PO_4效果较好,在无自然授粉情况下,喷施含花粉授粉液给母本,结实率可达7.0%~13.0%.  相似文献   
50.
对11个三系不育系水稻、2个典型籼稻、2个典型粳稻和3个普通野生稻叶绿体DNA的ORF100,ORF29-TrnCGCA,rps16基因内含子和TrnTUGU-TrnLUAA转录间区4个片段进行扩增,并对后两个片段测序.研究结果表明,三系不育系水稻叶绿体DNA的ORF100和ORF29-TrnCGCA两片段的长度均与典型的籼稻一致,即供试的11个三系不育系水稻都为籼型叶绿体.11个三系不育系材料中有10个材料在测序的rps16基因内含子TrnTUGU-TrnLUAA转录间区的序列完全一致,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与其他10种不育系水稻在rps16片段上有一个单碱基和一个6碱基片段的差异.由此说明,与供试的典型籼稻、典型粳稻和普通野生稻相比,三系不育系细胞质的多态性水平非常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