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7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将新疆紫草无菌苗根分别接种在含不同培养因子的培养基中进行液体培养,观察培养基、pH值、有机物、L-苯丙氨酸对根的生长量、培养液颜色及O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SH培养基中,且pH为4.5时根相对生长率较M9大.②M9培养基附加30 g/L蔗糖有利于紫草根生长,蔗糖浓度为30~60 g/L促进紫草素合成.③在M9培养基上添加低浓度的CuCl2有利于根的生长.④在M9培养基上添加White有机成份及肌醇(200 mg/L)均对根的生长无促进作用.⑤M9添加L-苯丙氨酸对种子根的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⑥根的生长周期为9~12 d.适宜根生长条件的摸索为新疆紫草毛状根及紫草素的生产条件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2.
薄壳山核桃不同无性系开花物候特性观测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薄壳山核桃32个无性系的雌、雄花开花物候期和花量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2011——2014年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期有所差异,但开花物候类型一致。2013年,供试的3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整个花期持续时间为4月24日——5月21日。雄花花期持续时间为11 18 d,雌花花期持续时间为9 17 d;雌花最佳授粉期与雄花散粉盛期持续天数均为3 8 d。依据雌花与雄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可以确定其中的16个无性系为雌先型,10个无性系为雄先型,6个无性系为同时型;并根据观测结果确定了其中86个可行的授粉组合。最佳的授粉配置方案为:将1号、5号、27号、29号、35号无性系作为马汉、28号、65号无性系的授粉配置无性系。3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之间,雄花序长度无显著性差异,单枝雄花簇数、单个雄花序花粉囊数、单株雄花序总数、单枝雌花数、每簇雄花序数、单株雌花总数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总体变异幅度最大的是单株雄花序总数(变异系数为75.51%)。  相似文献   
83.
转录因子DREB在植物抗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洲  陈芬  徐庆国 《作物研究》2009,23(5):290-292
DREB转录因子即干旱应答元件结合蛋白质,它能与启动子中的DRE/CRT顺式元件特异结合,激活许多逆境诱导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植物对逆境胁迫的耐受力。综述了DREB转录因子与植物抗旱性的关系,DREB转录因子的克隆与鉴定,以及它的表达载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84.
对于特定的森林凋落物类型,含水率预测模型中没有考虑床层密实度且简化水分变化过程,是造成预测误差较大的原因之一。通过室内试验,得到密实度对其失水和吸水过程的影响,并建立基于床层密实度的关键参数预测模型,对于提高含水率预测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南林区典型林分马尾松林下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得到不同密实度的马尾松凋落物床层在不同温湿度配比下失水和吸水过程,分析密实度对其水分变化的影响情况,并建立基于密实度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论床层密实度如何改变,水分变化都呈指数变化,且都是前期变化速率快,后期趋于平稳;失水过程时,床层密实度对平衡含水率和失水系数都没有显著影响,吸水过程时,床层密实度对两个关键参数都有极显著影响;建立形如k=ae的水分变化系数预测模型,失水系数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4.6%,吸水系数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3%,均在误差可接受范围内。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增加空气温湿度梯度,深入分析在各温湿度配比下,床层密实度对其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含水率预测精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5.
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和黄粉虫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风味的影响。选取180羽47周龄罗曼粉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分别为对照组、黑水虻组和黄粉虫组。黑水虻组和黄粉虫组分别按照3%黑水虻、4%黄粉虫的添加剂量饲喂,对照组给予常规饲料。试验周期为4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黑水虻组和黄粉虫组在生产性能上无显著性差异,但黑水虻组和黄粉虫组均有改善产蛋率、平均合格蛋重、畸形蛋率的趋势;(2)与对照组相比,黑水虻组和黄粉虫组均显著提高了哈夫单位(P<0.05),其中黑水虻组还可以显著提高蛋壳强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黑水虻组显著提高了蛋香味、甜味(P<0.05),黄粉虫组在蛋风味方面显著提高了其蛋香味、甜味、细腻感(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和黄粉虫对蛋品质有改善作用,对鸡蛋风味有提高作用,对蛋鸡生产性能有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86.
总结宁德市蕉城区在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管,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相似文献   
87.
转Cry1Ca和Bar基因水稻的获得与性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为受体材料,用农杆菌法进行转化,并对获得的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鉴定及性状鉴定。结果显示:Bar基因和Cry1Ca基因在水稻P88S中成功整合并表达。光温敏核不育系P88S经过转基因后育性发生改变,表现出一定的可育度。转基因后P88S的谷粒宽及千粒重与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8.
本文利用28对籼粳特异性SSR引物对174个粤北普通野生稻个体进行分析。28对引物均有多态性,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的等位变异数和基因型数分别为10.6和28。粤北普通野生稻群体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0.7681),除了能扩增出典型的籼、粳特异基因,还能扩增出野生稻特有的基因。遗传一致度聚类分析表明粤北普通野生稻存在初步籼粳分化;2份(1.15%)材料偏籼,172份(98.85%)材料偏粳,群体以偏粳为主。基因组水平上整个粤北群体没有发现原始类型。  相似文献   
89.
以人参叶片为试材,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均匀设计和DPS软件分析的方法,研究了2,4-D、KT、NAA、6-BA等4种不同激素组合对人参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以期筛选出诱导人参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组合。结果表明:人参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2,4-D 2mg·L-1+NAA 0.66mg·L~(-1)+KT 1.0mg·L~(-1)。验证试验表明,在添加最佳激素组合的MS培养基中接种新的叶片外植体,30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3%,单个叶片外植体上愈伤组织小块平均数达1.82.  相似文献   
90.
黑麦草对硒的吸收、分配与累积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aubada)对硒的吸收、分配和累积特征以及硒对黑麦草生物量的影响,以探讨黑麦草对硒的吸收和利用规律。结果表明,不同SeO32--Se浓度处理的黑麦草在不同生育期的硒含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分蘗期拔节期抽穗期苗期,且其差异在低硒浓度([Se4+]0.05.mg/L)时表现不明显,在非中毒范围内,黑麦草体内含硒量随供硒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在不同硒浓度处理中,黑麦草不同器官的硒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根叶茎,黑麦草吸收的SeO32--Se大部分在根部累积,少部分转移到茎与叶中,SeR/SeL3,SeR/Ses4。当营养液中加入低浓度硒([Se4+]=0-0.1.mg/L)时促进了黑麦草的生长,其生物量随外源硒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高浓度硒([Se4+]1.0.mg/L)时抑制黑麦草的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抽穗期黑麦草对硒的阶段累积率最大,达40.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