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亚种间抗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特优6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籼爪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亚恢627,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亚种间杂交中稻新组合特优627,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通过2005-2007年在福建福安制种实践,总结出了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2.
糯两优561是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自育的香型糯稻不育系糯56S与香型糯稻恢复系香糯1号配组而成的全香型两系优质杂交中籼糯稻新品种。2015年宁德市农科所从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试验试种,表现群体整齐,抗倒、抗衰性较强,适应性,稳产性和丰产性较好,熟期转色好,稻米品质优,具有香味等特点。介绍了糯两优561品种的特征特性,并提出了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3.
利用明恢76与Warylowa配组选育而成的亚恢420,是一个广亲和恢复系。它与珍汕97A、龙特甫A、1356S配组的组合,表现大穗多粒,结实率高、籽粒饱满,具有很强的营养优势和经济优势;经二年来多点试种示范,平均产量8241.1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20.33%,已经达到亚种或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34.
陈若平 《山东饲料》2014,(6):178+263
<正>0.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通信卫星密布地球上空,而卫星通信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通信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纷纷建起了卫星通信地面站、车载站、船载站,广泛服务于各个领域。但建造船载卫通站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项目是如何组织实施和完成的,还鲜为人知。1.船载卫星通信站的工程特点在通信工程项目里,船载站与地面站相比,它的特点是天线设备技术复杂,其随动系统要适应恶劣海上风浪条件,天线瞬间捕获信标并实时跟踪,通信系统实现"动中通"。  相似文献   
35.
Ⅱ优356系宁德市农科所利用Ⅱ32A与本所自选恢复系宁恢356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宁恢356系本所利用将恢155为母本与明恢86为父本杂交经多代定向选育而成的恢复系。Ⅱ优356于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7-2009年在福建省推广种植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36.
37.
刘庸庆  陈若平  游年顺 《种子》2012,31(3):116-118
谷优627是以谷丰A为母本与亚恢627配组而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08~2009年参加武陵山区国家中稻区试2年平均产量为587.74 kg/667 m2,全生育期平均为147.8d.植株群体整齐,株型集散适中,熟期转色好.制种时要掌握好播差和创造高产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38.
宁德市农科所利用自育恢复系宁恢153,与Ⅱ32A配组育成杂交稻新组合Ⅱ优153,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等特点。2007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通过两年示范提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通过2006-2008年在福建福安制种实践,总结出了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9.
利用籼爪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亚恢627,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亚种间杂交中稻新组合特优627,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通过2005—2007年在福建福安制种实践,总结出了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40.
利用籼爪杂交育种技术育成亚恢627,与龙特甫A配组育成亚种间杂交中稻新组合特优627,具有高产、稳产、适应广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对其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通过2005--2007年在福建福安制种实践,总结出了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