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4篇
  4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林木营养遗传和改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林木营养遗传研究进行综合评述,包括林木基因型对施肥反应的遗传差异、林木性状的遗传表达与营养环境、林木营养的遗传控制和变异机制等.鉴于我国现有林地和潜在造林地肥力普遍偏低,土壤缺氮少磷严重,在我国主要用材树种的现有育种程序中必须考虑营养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72.
试验示范调查表明,晚稻鄂香1号在无公害强化栽培条件下,每公顷能获得6 000 kg的产量,比习惯栽培相对增值1 016元,增幅15.8%,适宜于孝感地区无公害稻米生产.  相似文献   
73.
【目的】了解水稻播种期对灰飞虱及其传播的条纹叶枯病发生流行的影响。【方法】2006~2007年2年田间设置4个播种期,调查分析水稻灰飞虱种群动态和条纹叶枯病发病的程度。【结果】播种期是影响条纹叶枯病的重要因子。在浙江北部,单季晚稻随着播种期的推迟,病情递减;秧田期株发病率与播种期的关系可以Weibull方程来描述、与秧田期灰飞虱种群动态曲线下面积(AUCPD,即累计虫日)或高峰期密度则呈Logistic关系;本田稳定期发病率则可以以播种期、秧田期灰飞虱高峰期密度、秧田末期的株发病率来描述,而本田期的AUCPD并不是描述该阶段的发病率的必要变量。【结论】在综合治理中,适期播种是控制该病害流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浙江北部单季粳稻移栽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底~6月上旬。  相似文献   
74.
国兰新品种‘黄逸’是从以建兰‘君荷’为母本,春兰‘黄荷’为父本的杂交后代中选出的。花梗直立,黄绿色,高20~25 cm,一葶着花2~4朵。花冠直径4~6 cm。外三瓣宽0.8~1.0 cm,长约4.0 cm,侧萼瓣呈微落肩,为长荷瓣型兰花。瓣端内兜呈拱抱形,捧瓣分开,长约1.5~2.0 cm。唇瓣为较窄的刘海舌,舌面布有数10个鲜艳的红色斑点。外三瓣和捧瓣均为黄色,捧瓣上分布有3条红色纵条纹,中间1条较长。花期为5月至次年1月,可开2~3次花。极易繁殖,抗病性较强,观赏价值高。  相似文献   
75.
76.
77.
棉花半固定式滴灌技术与其它滴灌方式相比,由于其毛管采用移动方式灌溉,大大减少了毛管用量,降低了滴灌设施投入,并取得节水、节肥、节地、省机力、增产、增效等效果。本文作者就燕山半固定式滴灌在新疆的适应性进行了试验,收到了很好的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78.
利用粳稻、籼稻、糯稻和杂交稻4种不同类型水稻的24品种(组合),各自分不同播种期播种,调查黑条矮缩病在田间的发病情况,以研究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粳稻、籼稻、糯稻和杂交稻4个类型中,籼稻发病最重,粳稻和糯稻次之,杂交稻发病最轻.同一类型水稻不同品种间对黑条矮缩病的抗(耐)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秀水09、嘉06-64、春江糯6号、乐优2号、甬优720和祥湖301对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不同播种期显著影响黑条矮病的发病率.在嘉兴稻区,播种早的发病重于播种迟的.采用抗(耐)病品种(组合)和适期播种是防控黑条矮缩病较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9.
孝早糯08是孝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嘉早303×早糯198)F2作母本和华早糯1003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优质中熟早糯稻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区域试验单产7.68 t/hm2,比对照两优287增产2.68%。全生育期114.8 d,比对照两优287长2.6 d。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穗颈稻瘟病、抗性与对照相当。该品种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糯稻质量标准,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80.
大螟防治适期及药剂对白穗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时期防治大螟,对大螟引起的白穗进行了药效考查和药剂作用后白穗数量的动态变化观察表明,大螟白穗的防治适期在水稻破口期至破口后4d,此时防治大螟种群数量得到控制,大螟转株为害相应减少,从而提高防治效果,而破口后8d防治,防效直线下降,破口后12 d防治基本无效.在没有药剂因素影响下,随着水稻抽穗,由大螟为害引起的白穗陆续出现,在抽穗后30~40 d内由于大螟不断转株为害,白穗数量直线上升,药剂作用后,大螟种群数量得到控制,转株为害相应减少,白穗数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