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4篇
农学   12篇
  13篇
综合类   3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蝗虫的功能成分与开发前景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主要介绍了蝗虫的蛋白质、脂肪、昆虫激素、抗冻蛋白、储存蛋白等功能成分 ,探讨了蝗虫的食用、药用等用途以及蝗虫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及前景  相似文献   
32.
红枣产业化对陕北经济发展和开发西部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我国西部生态严重恶化的地区这一.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西部生态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陕北在这一改造自然的伟大实践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收效,在西部脆弱区生态重建,社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普遍意义.经过十年的努力奋斗,陕北以适宜当地发展的果业作为龙头产业,已在荒山绿化,生态重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红枣产业化发展在黄土高原典型脆弱生态区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以供西部相似地区生态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参考. 1 红枣基地建设促进了陕北黄土高原生态重建 1.1 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特点陕北地处陕西北部,主要包括榆林、延安两个地区.北靠内蒙,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邻宁厦、甘肃,总面积80290km2,总人口516万人.该区系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区.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区内海拔一般在480~1300m之间,年平均气温8.5~10.1℃,年日照2600~2960h,无霜期170~180d,年降雨量380~600mm.气候特点为干旱少雨,土质为淤土、风化土、硬黄土、黄绵土等,属碱性土壤.该区土地贫瘠,黄土层深厚,颗粒很细,土质松软.椐考证,陕北曾也是青山绿水,由于历史上的滥伐滥垦,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遇水极易受到侵蚀、冲刷.降雨稀少,分布不均匀.夏雨集中,且多暴雨,致使大量水土流失,形成了支离破碎的地貌.塬、梁、峁顶、沟壑交错分布.除塬、梁、峁顶和河谷沟底有小而分散的较平坦的耕地之外,绝大部分耕地为10~35o的坡地.地块狭小而分散,常因受旱,产量低而不稳,广种薄收.为增加粮食,开荒扩耕,长期滥垦坡地,破坏了草地,林木植被,使水土流失进一步加重,结果形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不仅破坏了区内的农林牧经济结构,导致农村贫困,还造成下游河床於塞,洪患严重,从而构成了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稀少-气候干旱-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农村贫困”的脆弱生态特点.  相似文献   
33.
干制方式对红枣Vc、还原糖和总酸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枣中Vc、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在干制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自然方式干制红枣,Vc损失很大,干制2d,损失率达90%以上,还原糖含量随自然干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总酸含量下降;用远红外辐射或热风干制红枣,其Vc、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在整个过程中均下降。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干制方式对Vc和总酸影响显著,对还原糖影响不显著,干制温度和时间,尤其是时间对Vc、还原糖和总酸含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用真空冷冻干制红枣,其Vc、还原糖和总酸的损失很小。  相似文献   
34.
对低胆固醇鹌鹑蛋黄红枣粉(LCDP)的配方进行了优选,并研究了低胆固醇鹌鹑蛋黄粉(LCP)和LCDP对小鼠耐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且与鹌鹑蛋黄粉(QEP)的功能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LCP与红枣粉的最佳配比为7∶3;LCP、LCDP均能显著延长小鼠游泳时间,说明它们能增强小鼠耐力,且比QEP的作用强;LCP和LCDP均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致小鼠血液、肝脏及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 SH-Px)的活性,同时丙二醛(M DA)生成量显著下降。说明LCP和LCDP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生物膜的氧化损伤均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它们对自由基强的清除能力是分不开的,且这种保护作用优于QEP。  相似文献   
35.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是我国珍贵野生植物资源,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成分。虽在50年代初期,沙棘含高维生素C的特点,就已引起人们注意,但直至近年来,才日渐受到重视,并在食用和药用研究及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般认为加热会使维生素C含量损失,因而在沙棘果汁加工生产过程中采用何种加工工艺,特别是热处理工艺,以减少维生素C含量的损失,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沙棘中维生素C是否对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很敏感,糖酸比在其中起什么作用,为此,我们在果汁加工过程中,采用不同糖酸比、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等处理,测定维生素C含量变化,为沙棘果汁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6.
百里香芳香油及其主要成分抗氧化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百里香芳香油及其主要成分进行大豆油和磷脂的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百里香芳香油对大豆油和磷脂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同时不影响大豆油的颜色和气味。  相似文献   
37.
红枣多糖提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目前用于提取红枣多糖的5种方法,即热水提取法、碱液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及微波提取法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8.
甲醇和杂醇油在红枣发酵酒中的变化及其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红枣酒发酵过程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鲜枣和干枣发酵酒中的杂醇油含量相近,用半焦枣发酵时的杂醇油含量较高;酶解提汁可促进红枣酒甲醇的生成,热水提汁可促进杂醇油的生成;用红枣浓缩汁发酵,杂醇油含量较在清汁中添加蔗糖和葡萄糖发酵液时低;用葡萄酒酵母菌发酵红枣汁效果较好,生成的甲醇和杂醇油少;主发酵温度越高,甲醇和杂醇油生成量越多;陈酿降低了红枣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用橡木桶贮酒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9.
红枣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枣是我国特产,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素有“营养保健丸”与“木本粮食”之美誉。文章介绍了红枣中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环核苷酸、膳食纤维等4种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这对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红枣主要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0.
柿汁澄清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涩柿为原料,研究了柿汁过滤的处理温度、澄清剂选择和最适澄清条件的确定等生产柿澄清汁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柿法过滤的加热温度以60℃为宜,9种澄清剂中聚酰胺澄清效果最好,澄清的最适条件为:先用1.5%的聚酰胺在45℃下处理柿汁20min,再用0.3%的果胶酶处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