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结合玉林市养蚕方式和猴头菇的栽培管理特点,试验探索出利用冬季闲置蚕房桑枝栽培猴头菇的合理栽培模式:短袋两头接种地面摆放出菇.利用桑枝栽培的猴头菇多糖含量0.32%高于用木屑栽培的猴头菇.  相似文献   
22.
夏季菇类市场品种单一,而金福菇耐高温,适宜在春末至中秋间栽培,有利于调节鲜菇市场。金福菇营养丰富,肉质肥厚鲜嫩,味道鲜美,耐贮性好适于鲜销,市场价格高,能为生产者创造更高的经营效益。近几年金福菇栽培数量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23.
种桑养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年蚕桑业在广西发展很快,但由于各地蚕农对种桑养蚕的知识和技术掌握不多,经验有限,虽然付出艰辛的劳动,却收益甚微.种桑养蚕,培育桑苗是第一步.自栽的桑苗自繁自育,播种培育壮苗、建园栽植壮苗,成园快、投产早、经济效益好.下面介绍作者近几年培育桑苗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4.
为了进行链孢霉、青霉等竞争性杂菌的有效防控,提高菌包成品率,开展了增抗剂拌料栽培秀珍菇的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增抗剂添加比例达0.3%以上时对直接接入的链孢霉有很好的直接抑制防治作用;感染链孢霉或青霉的菌包废料与1/2新原料制作菌包时加入0.4%增抗剂,菌包污染率可降低到1.84%;增抗剂拌新料栽培秀珍菇,添加比例在0.5%以内,秀珍菇出菇整齐及出菇均无影响,添加比例为0.2%~0.6%时菌包的污染率能够控制在0.3%以内,且在0.2%时生物转化率最高;第一潮秀珍菇样品农残检测,没有代森锰锌残留,多菌灵残留范围在0.012~0.029 mg/kg之间,低于绿色食用菌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大农残限量MRL≤1 mg/kg。  相似文献   
25.
为了快速、准确地鉴别低温刺激型秀珍菇菌株,在对18个供试菌株进行拮抗试验、现蕾出菇试验、ISSR图谱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秀珍菇菌株的ISSR特异性标记,将其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应用Primer 6.0软件设计SCAR引物进行引物筛选,获得1对引物并成功转化为低温刺激型秀珍菇的稳定SCAR标记.采用该引物对供试秀珍菇...  相似文献   
26.
为了筛选适宜广西栽培的野生云耳菌株,试验比较23个野生云耳菌株菌丝长势、现蕾时间、耳芽数及均匀度、耳形、颜色、泡发率、生物学转化率等,并对小试表现好的6个菌株进行了中试。结果表明:YE1、HME2、TY071菌株菌丝长势强、出耳快、耳芽多分化均匀、耳形好及生物学转化率高,可以作为栽培品种进行示范推广。YE5、TY026、TY071菌株耳片基本上无筋脉或少筋脉,泡发率高,可以作为高品质品种进行推广;菌株TY026的钙含量是新科10号(对照)的1.68倍,菌株TY041的铁含量是新科10号5.02倍,YE5的硒含量是新科10号的1.96倍。TY026、TY041、YE5菌株可作为特异种质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7.
利用桑枝栽培猴头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玉文  陈雪凤 《中国食用菌》2011,30(2):25-26,30
为了探索利用桑枝栽培猴头菇的关键技术,实施适合桑枝栽培的猴头菇优良菌株筛选试验,并实施以桑枝为主要原料的猴头菇栽培配方试验,筛选出适合利用桑枝栽培的猴头菇优良菌株,最佳配方为桑枝35%。  相似文献   
28.
柑橘溃疡病菌的药剂筛选及抗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生产上重要细菌病害,药剂防治是其主要的防治措施.本文通过平板抑菌圈试验,测定了来自广东和江西等地的21个柑橘溃疡病细菌对8种化学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叶枯唑1 000×、新植霉素2 800×、水合霉素1 300×等3种药剂对供试的21个柑橘溃疡病菌菌株均没有抑菌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溃疡克星、氢氧化铜.锌和必备等5种药剂对溃疡病菌表现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链霉素的抑菌作用最强;部分溃疡病菌株对这5种药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链霉素、中生菌素对溃疡病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9.
30.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形态特征和菌丝生长条件,比较大杯蕈和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的子实体形态、部分营养成分,并研究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菌盖白色,盖半球形或伞帽形,后期表面不光滑,有肉质瘤状凸起,菌盖肉质肥厚;菌柄灰白色或黄白色,菌柄短,粗壮;菌褶不等长,分叉;菌盖、菌柄的半纤维素、粗纤维、纤维素的含量低。大杯蕈白色变异菌株菌丝生长适宜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果糖、蔗糖、麦芽糖;最适宜氮源为蛋白胨、麸皮;最适宜培养温度为27~30℃;最适pH为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