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7篇
基础科学   2篇
  6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对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柳枝稷、长芒草和白羊草这3种典型草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以及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有机碳、微生物量碳以及不同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均集中分布在土壤的表层;不同草地类型下有机碳的含量大小顺序为:柳枝稷草地>长芒草草地>白羊草草地;相同土层深度土壤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表现为2~1mm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它粒级中有机碳的含量;在3种典型草地中,柳枝稷草地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高于长芒草和白羊草草地的含量,柳枝稷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仅低于长芒草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延安燕沟流域5种传统作物的光合作用特性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运用美国产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5种作物的光合特性和环境因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西葫芦(Cuourbita papo)和甘蓝(Brassica olerarea)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即没有光合"午休"现象,而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黄瓜(Cucumis satovus L.)和甜瓜(Cucumis melo L.)均呈现明显"双峰型"特征,光合"午休"现象明显;(2)5种作物中甜瓜叶片的蒸腾速率最大,其他依次为西葫芦、甘蓝、黄瓜、茄子;(3)相对于甘蓝而言,茄子和黄瓜的气孔导度日变化相对平缓;(4)甘蓝的胞间CO2浓度呈"双峰型",茄子、黄瓜和甜瓜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V"型,西葫芦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即"N"型;(5)5种作物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和相对湿度(RH)与净光合速率(Pn)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五溪山野生青钱柳居群自然分布、生长环境和结实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指出了野生青钱柳目前存在着居群呈衰退状态、生境变化威胁居群自然演替以及保护意识单薄,相关研究不深入等问题,并提出了强化就地保护,加强宣传,提高群众意识,人工育苗造林和开展科学研究等保护和扩大珍稀植物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4.
板栗皮疣枯枝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皮疣枝枯病于1991年在浙江省建德市首次发现,经过4a的调查研究,病害症状及发病规律有明显的特点。4月初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浇根或打孔注药效果最好。嫁接时,严把接穗关可预防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25.
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侵蚀特征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延安市燕沟流域试验区布设了裸地、荒草地和灌木地3个坡面径流小区,对次降雨雨量、历时、径流深、产沙量、入渗率等数据进行了定位观测,并运用SAS软件对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的侵蚀特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无论降雨强度如何变化,3个小区的径流量、产沙量均呈依次降低趋势:灌木地<荒草地<裸地;而入渗率呈依次增大趋势:灌木地>荒草地>裸地。其径流量与降雨量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关系;产沙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其中裸地产沙量增大最为显著;入渗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有增加趋向,但雨强增大时,入渗率表现为降低趋势;产沙量与径流量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28 4,荒草地小区产沙量与径流量的关系可用二次函数很好地描述。  相似文献   
26.
林下植被组成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维护森林多样性、推动森林生态系统流程和功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 关于林下植被的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 其中在森林群落分类、更新演替、养分循环及稳定生产力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文中从林下植被的定义及其组成、演替和功能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 并探讨了如何综合研究演替以及干扰对林下植被组成的影响、林下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可能响应以及如何将林下植被作用及功能的研究理论应用于近自然人工林建设和管理实践中。  相似文献   
27.
间伐对祁连山青海云杉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EM50土壤水分监测仪,在样地尺度上,测定了祁连山青海云杉天然林、无间伐和间伐强度为20%的人工林地生长季节的土壤水分,对比分析间伐对人工林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未间伐人工林林地表层(1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间伐强度为20%的人工林和天然林,间伐导致了人工林林地表层土壤水分下降;而对于深层土壤含水量而言,间伐措施又显著提高了深层60 cm处的土壤含水量。与天然林地土壤含水量相比,无间伐人工林深层60 cm和80 cm处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仅为天然林的49.7%和52.1%,深层土壤已经出现旱化现象,间伐措施能够减缓这种旱化现象。  相似文献   
28.
昆虫病原线虫对韭蛆和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防治韭菜的主要地下害虫韭蛆(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是造成韭菜农药残留超标主要原因。室内实验表明,生物天敌昆虫病原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处理60h后,韭蛆杀死率显著高于使用农药的对照组。2010年4月18日在山东省寿光市丰城地区韭菜地施用昆虫病原线虫以防治韭菜的主要害虫韭蛆,同时以施用化学农药辛硫磷作为对照,处理后第35d和第175d调查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处理组的昆虫病原线虫多度显著高于化学对照组,其中第175d调查结果表明,经昆虫病原线虫处理后的韭菜鲜重比化学农药处理的对照组增加了10.4%,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效果。上述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能够有效控制韭蛆危害。第35d取样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处理组的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高于化学农药处理组;第175d调查结果表明,两种处理之间土壤线虫群落各指标相近。试验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能够有效防治韭蛆。  相似文献   
29.
香榧人工授粉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0.
针对鸡螨虫病屡有发生的情况,对睢县某养殖小区6个鸡场,新郑养殖小区2个鸡场共8个鸡场的不同年龄段的鸡进行鸡螨病的调查,结果表明,该病在调查地区感染严重。将采集病料后进行显微观察和制片标本鉴定,发现引起这些鸡螨病的病原为禽刺螨属的囊禽刺螨。以杀灭菊酯及阿维菌素综合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