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林业   2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奥运核心区开展连续监测,共诱捕到隶属于7目、53科的昆虫109种,未发现检疫性有害生物.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在奥运会期间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22.
为明确枣疯病植原体越冬后向新生组织的转移扩散特点,从而指导枣疯病预防和控制,本研究采用PCR和DAPI荧光显微技术,比较枣疯病植原体向枣树不同类型新生组织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室内水培的疯枣枝在萌芽30d后,新生叶片可以检测到植原体;自然栽培枣树的枣股新生叶片生长发育至24d出现植原体;枣树根蘖在萌芽后12d即可检测到植原体。嫁接试验表明,嫁接于染病冬枣砧木上的易感品种接穗‘唐星’,‘阜星’,其萌发的新生幼叶在第34天即可检测到植原体,而抗病品种‘星光’接穗在第119天才检测到植原体。由此可见,枣疯病植原体在地上和地下部分均可以越冬,越冬的植原体向枣树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新生组织中的转移扩散速度存在差异,由快到慢为根蘖>自然生枝条>离体水培枝条>嫁接接穗。  相似文献   
23.
HcNPV和Bt复配对美国白蛾的致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和苏云金杆菌复配对寄主美国白蛾的致病性.结果表明,Bt浓度为10或25mg/L对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的毒力有增效作用;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浓度为1.6×105、1.6×106、1.6×107PIBs/ml对Bt的毒力有增效作用,两病原相互增效作用明显.二者复合感染与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单独使用相比,合剂使LT50缩短0.5~2.1d,缩短了美国白蛾幼虫死亡时间,加快美国白蛾核多角体病毒致死速度.并对混合感染中病原的相互作用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
双条杉天牛引诱剂林间引诱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续3 a的诱捕试验结果表明,C号双条杉天牛引诱剂对双条杉天牛有较好的引诱效果,与诱木相比,引诱剂的引诱效果更佳,两者引诱效果差异显著。供试引诱剂在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工作中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北京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鳞翅目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3-2007年对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鳞翅目昆虫区系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保护区有鳞翅目昆虫33科261属355种,其中蛾类25科199属271种,蝶类8科62属84种,古北种和古北东洋共有种是该区鳞翅目昆虫的主要组成类群。该区的鳞翅目昆虫区系具有典型的北方特征和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26.
北京地区黄栌胫跳甲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栌胫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是取食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花芽、叶片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北京地区1 a发生1代,以卵在小枝杈、树干疤痕处、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初越冬卵开始孵化,4月中旬为孵化高峰期.5月初幼虫进入暴食期,5月上旬老熟幼虫下树寻找化蛹场所.5月上旬始见预蛹,5月中旬为化蛹高峰期.6月初始见成虫,6月下旬成虫产卵,产卵期可至10月底.  相似文献   
27.
北京地区美国白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是新传入北京市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其生物学特性国内外多有报道,但缺少北京地区的相关确切资料,从2005年4月开始,对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研究.在试验区内,美国白蛾1 a发生3代,以蛹越冬;越冬代成虫趋光性较强;成虫的羽化主要发生在16-22时之间;第1代成虫产卵量最大,平均777.4±204.4粒/头;越冬代卵孵化率最高,平均为98.8%;4~6龄幼虫在饥饿的情况下也会少量取食油松、侧柏等常绿树叶,但对用于铺设草坪的崂峪薹草,即使被饿死也不取食;第2代蛹的羽化率最高,平均为92.4%.  相似文献   
28.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摄像的方法,对黄栌接种大丽轮枝菌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进行系统观察.接种大丽轮枝菌后黄栌不同组织部位受侵染的程度不同,叶部最高(18.83%),而枝条最低(6.72%).菌丝首先由根的伸长区及成熟区侵入,而后出现在距根尖1~3 cm处的皮层薄壁细胞的间隙,接着进入根部的导管内,最终经茎部及枝条的导管到达叶部.大耐轮枝菌主要以菌丝形态存在于木质部导管内,且在导管中不连续出现.在病菌侵染过程中,受侵染黄栌的导管壁、薄壁细胞、皮层细胞增厚并且木质化,髓部、树脂道及其附近的分泌细胞内含物增加,薄壁细胞及木射线内有胶状物出现,导管内部产生胶状物、侵填体等物质,以此缩小导管内径或将导管堵塞,从而阻止病菌的扩展,但大部分健康的导管仍然可以维持植株正常的水分运输.虽然导管的阻塞具有致萎作用,但不足以影响到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29.
爱福丁防治梨木虱效应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梨木虱属同翅目木虱科,以成虫、若虫吸食芽、叶及嫩梢汁液,是北方梨产区一种主要害虫。此虫在北京平谷县一年发生5代,且若虫2龄以后,体背包裹一层粘液,药液不能直接触及虫体,加之用药不当致使梨木虱抗性增强,近几年在许多果园暴发成灾。据调查,1996年平谷县有400hm~2梨树受害,个别村落叶高达80%,造成梨产量和质量大幅度下降,经济损失严重。为解决此问题,1997年我们选用爱福丁等6种药剂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较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30.
采用灌根接种法研究了从黄栌枯萎病病根中分离到的几种根栖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 Fusarium spp.和 Cylindrosporium spp.的不同菌株均未发病,3个 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的发病率分别达到 60%,70%,90%;而 V.dahliae和 Fusarium spp.混合接种的发病率达到100%;分离自陕西棉花上的V.dahliae菌株也可以引起轻微的枯萎症状,但症状不同于分离自黄栌的菌株.V.dahliae 菌株占黄栌根、茎、叶等不同部位的分离真菌菌株总数的61.7%,占叶部真菌菌株的96.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