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5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美人指葡萄不定芽离体诱导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6-BA、TDZ与IBA不同浓度组合对美人指葡萄叶片、叶柄和茎段不定芽离体器官发生途径诱导再生植株有不同的影响。以茎段为外植体在MS+6-BA1.0mg/L+IBA0.01mg/L培养基上分化效果最好,再生率75.00%;叶片、叶柄分别在MS+6-BA3.0mg/L+IBA0.10mg/L和MS+6-BA2.0mg/L+IBA0.05mg/L培养基上分化效果较好。TDZ和IBA研究的几种组合都能诱导不定芽再生,但再生率不高。  相似文献   
32.
设施栽培中限根对油桃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露地直栽(CK对照)、编织袋限根(TR1)、竹框限根(TR2)三种方式栽培早红宝石(油桃)幼树,从第一年种植开始到第二年结果采收(2002.3~2003.9)期间进行了持续的观测分析,研究了不同限根处理对油桃幼树生长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TR2 幼树形成的总枝数最多;处理TR1总花芽数/总枝数、当年生枝花芽数/叶芽数最多.限根后11个月,处理TR2形成的各类结果枝的数目及其所占总枝数的百分率均比处理TR1显著,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限根处理13个月后,不同限根方式对树冠发育的影响差异显著,处理TR1的控冠效果(树高、冠幅、单株总枝数)最显著,TR2对果枝形成(单株总果枝数、单位土地面积果枝数)的促进效应最明显,而且处理TR1、TR2的干粗均显著大于对照.限根后跟踪观测14个月发现,三种限根处理对早红宝石幼树的枝条加长生长曲线相似;最终长度表现为CK>TR2>TR1,处理TR1对枝条加长生长抑制作用最显著.同时,枝条加粗生长的节奏趋同,粗度最终表现为TR2>CK>TR1,处理TR1对枝条加粗生长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33.
花穗整穗修剪对巴拉多葡萄内源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巴拉多"葡萄为试验材料,于开花前一周只保留花穗穗尖的3~5 cm,疏除花穗其余部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花期至幼果期其ABA、IAA、GA、CTK 4种内源激素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花穗整穗修剪能显著提高葡萄幼果期ABA的含量,在盛花期和幼果初期显著降低IAA含量,自盛花期至幼果期显著降低GA的含量,在盛花期和落花期显著提高CTK含量,同时使GA/ABA与IAA/ABA这两个比值变化更加稳定,从而能减少落花落果,有利于花穗的生长及代谢活动。  相似文献   
34.
以夏黑葡萄为试材,在盛花期分别以30、40、50 mg/L GA3浸蘸花穗,花后两周以30、40、50 mg/L GA3外加1、3、5 mg/L TDZ浸蘸果穗,以二次处理时50 mg/L GA3+5 mg/L CPPU为对照,研究不同激素组合处理对夏黑葡萄果实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盛花期50 mg/L GA3,花后两周50 mg/L GA3+3 mg/L TDZ处理的效果最好,既增加了果实重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同时显著促进了果皮花青苷含量的提高,果皮的着色指标L、a、b和h值均较对照差异显著;盛花期30 mg/L GA3,花后两周30 mg/L GA3+1 mg/L TDZ处理除了单果重略低于对照,在品质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TDZ的作用效果要优于CPPU。  相似文献   
35.
葡萄砧木5BB超声波辅助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遗传转化中,超声波处理可以在外植体上产生许多易于农杆菌进入的微小伤口和通道,从而增加农杆菌与外植体之间的接触,提高农杆菌对外植体的转化频率[1].  相似文献   
36.
根癌农杆菌介导Barnase基因转化‘美人指’葡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美人指'葡萄离体叶片及叶柄为农杆菌介导转化Barnase基因的受体,对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预培养时间、卡那霉素选择压以及头孢霉素浓度等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农杆菌介导'美人指'葡萄遗传转化体系为农杆菌侵染4 min,共培养3 d,预培养3 d,卡那霉素选择压3.0 mg·L-1,头孢霉素质量浓度250 mg·L-1.采用此体系对'美人指'葡萄进行转化,共获得了12株抗性苗,农杆菌感染后的不定芽再生率为1.78%.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其中只有2株GUS染色呈阳性,阳性率为16.67%;有3株通过了PCR检测,初步证实Barnase基因已经整合进入'美人指'葡萄基冈组中.  相似文献   
37.
"钟山红"是从"魏可"葡萄实生系中选育而成的晚熟葡萄新品种,2011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果穗圆锥形,果粒着生中等紧密,平均单穗重600g。果粒为长椭圆形,平均单粒重9.53g,果皮紫黑色,果肉致密硬脆,味甜爽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23%,最高达25%,酸含量0.44%~0.65%。植株长势强,结实力强,丰产。早果性好,一般定植后第2年即可结果。为了不影响着色及成熟,每667m2产量应控制在2000kg以下。  相似文献   
38.
蓝浆果农杆菌介导法基因转化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浆果品种蓝丰的叶片为转化受体,通过对农杆菌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外植体暗培养时间、卡那霉素(Km)选择压以及头孢霉素(Cef)浓度等因素研究,确定转化的最佳试验参数.试验结果:农杆菌侵染5 min,共培养4 d,暗处理21 d时gus基因瞬时表达率最高;在筛选初期添加Km 20 mg/L、Cef 250 mg/L,既能得到不定芽,又达到筛选的目的.利用GUS组织化学染色、PCR扩增方法对蓝浆果的Km抗性植株进行检测,初步证实AtNHX1基因已经整合到2株蓝丰株系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39.
核果类果树ITS 序列分子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核果类果树的进化和系统发育,选择桃、李、梅、杏、樱桃各2 ~ 4 个主要种或变种共16 个基因型测定其ITS 序列,与从GenBank 下载的6 个核果类果树ITS 序列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数据矩阵。采用二次置根法用樱桃置根,用PAUP 软件计算数据集在56 个进化模型的得分,Modeltest 筛选最佳模型和参数,计算遗传距离、变异,用最大简约法构建了桃、李、梅、杏、樱桃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 核果类果树各组ITS1 和ITS2 的分子进化速率不同,信息量也不同;2. 核果类果树演化顺序为:共同的原始材料分化成樱桃、李、杏,再由李进化产生桃,杏进化产生梅;3. 辽杏较普通杏和西伯利亚杏原始,桃演化顺序是:巴旦杏—山桃—普通桃、新疆桃;4. 本结果支持将核果类果树分成4 个亚属。  相似文献   
40.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单穗不同留果量对‘阳光玫瑰’葡萄果实品质、香气物质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葡萄品种‘阳光玫瑰’为材料,花后1周进行疏果处理,单穗留果量分别为40粒(L40)、60粒(L60)、80粒(L80)。应用GC-MS定量定性分析不同发育阶段葡萄果实中香气成分及含量的变化,并应用qRT-PCR技术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不同留果量处理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影响明显,L40处理穗形美观、果粒饱满、色泽均匀; L60处理果粒较小、穗形不紧凑; L80处理果实成熟不一致且杂含大小果。3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差异不显著,L40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余处理。在成熟期,C6化合物含量在L60处理果实中较高;而萜烯类物质总含量则在L40处理果实中最高,且单个萜烯物质如芳樟醇、香叶醇等其含量同样明显高于L60和L80处理。另外L40处理较其他处理其果实中各种萜烯物质含量下降更慢,某些萜烯类物质如顺式氧化芳樟醇、香茅醇保留时间更长。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分析表明,葡萄醇脱氢酶基因(VvADH)转录表达与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极显著相关。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VvDXS)转录表达受留果量处理影响明显,且与萜烯物质总量极显著相关。L40处理果实Vv DXS表达整体趋势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单穗留果量为40粒处理有利于葡萄果实发育后期香气物质积累及保存,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