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猪毛蒿除草活性物质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经正交试验确定猪毛蒿除草活性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50%,超声功率800W,时间30min,温度50℃,料液比1∶20.在该工艺条件下,猪毛蒿乙醇提取物1.0mL/L对萝卜萌发的抑制率达到91.04%.  相似文献   
112.
二硝基苯胺除草剂对大豆生育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于1981~1983年所作的系统田间与盆栽试验证明,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中的氟乐灵、二甲戊乐灵对大豆苗期生育有明显抑制作用,表现为:(1)出苗延迟,幼芽下胚轴肿胀、脆弱、矮化,子叶革质状,单位面积用药量对幼芽矮化的影响比混土深浅大;(2)侧根显著受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局限于药土层,混土深度对大豆侧根的抑制比用药量高低的影响更显著;(3)根瘤菌形成受抑制,根瘤数减少,叶面积减小。随着大豆生长,上述抑制作用逐步消失,对大豆产量无显著影响。在供试3种除草剂中,丁乐灵对大豆生育无影响。从安全、经济、高效考虑,氟乐灵与二甲戊乐灵的适宜用量为1.0公斤,丁乐灵为1.5公斤/公顷,将药剂施于大豆种子之上的土层为宜,亦即施药后耙地不宜过深,将药剂混拌于0~6厘米土层为佳。  相似文献   
113.
为了评价不同喷雾助剂对苯唑草酮减量施用下的增效作用,采用仪器分析和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7种助剂对30%苯唑草酮悬浮剂的药液特性和杂草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7种助剂均能显著降低药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和干燥时间,增加药液铺展直径。其中,杰效利对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影响最大,迈丝和渗透者对干燥时间的影响最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迈丝和渗透者对苯唑草酮的增效作用好于其他助剂,苯唑草酮的田间用量可以减少30%以上。  相似文献   
114.
采用紫外(UV)诱变方法对黑曲霉进行诱变,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株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率,系统研究了黑曲霉经紫外诱变后对氯嘧磺隆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紫外(UV)诱变黑曲霉总变异率随UV强度和辐照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受时间影响较大,对黑曲霉最佳的紫外(UV)诱变条件为UV强度30 W、辐照时间150 s,此条件下黑曲霉的正变率为35.16%;紫外(UV)诱变可以显著提高黑曲霉降解氯嘧磺隆的速度,在UV强度30 W、时间150 s时黑曲霉对氯嘧磺隆的降解速度最大,氯嘧磺隆半衰期为7.76 h比原始菌株(24.86 h)缩短17.1 h。最终筛选出降解能力提高最显著的菌株H1,其降解能力比原始菌株提高73.16%,且连续培养10代后降解率均在89%左右,降解性能及生长速度稳定,可以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15.
本文建立了气质联用仪测定稻田环境中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残留分析方法,对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糙米、稻壳、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20 mg/kg,最小检出量为0.2 ng,在不同样品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8%~109.5%,相对标准偏差在1.7%~19.7%之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苯醚甲环唑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3~11.6 d和1.4~11.6 d;嘧菌酯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6~8.7 d和2.9~23.1 d。以推荐剂量600 g/hm2和1.5倍推荐剂量900 g/hm2,最多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15 d时,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在糙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461 mg/kg和0.634 mg/kg,低于我国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中规定的糙米中苯醚甲环唑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和欧盟、美国规定的糙米中嘧菌酯最大残留限量5.0 mg/kg。  相似文献   
116.
乙草胺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胁迫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玉军  马红  陶波 《作物杂志》2012,28(2):142-146
通过发芽试验和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乙草胺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特性、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浓度为10~100mg/L乙草胺药液胁迫能够降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抑制玉米幼苗的根长、芽长和鲜重。同时乙草胺胁迫降低了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和幼根根系活力,导致幼芽和幼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上升,对生理环境造成威胁。玉米受抑制程度随着乙草胺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低浓度的乙草胺对玉米的抑制作用较小,浓度超过40mg/L的处理显著影响玉米生长和生理。芽长和根长与乙草胺浓度具有良好的浓度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7.
氯嘧磺隆降解菌F8土壤适应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洪雷  陶波 《作物杂志》2012,28(3):71-73
通过研究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温度、土壤湿度等环境条件对氯嘧磺隆降解菌F8的生长量及其降解能力的影响,系统评价其土壤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降解菌F8在5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中生长量及降解能力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白浆土>盐碱土>黑土>草碳土>沙壤土;土壤湿度在20%~80%、温度在20~40℃之间都能生长;土壤湿度在20%~60%、土壤温度在20~35℃之间降解效果理想,降解率达到60%以上;最适土壤湿度在50%,土壤温度在30℃,降解率达到80%以上;降解菌对土壤微生物种群的影响表现为:真菌>细菌>放线菌。  相似文献   
118.
邹月利  陶波 《作物杂志》2012,28(6):48-51
试验建立了黑曲霉(TR-H)在基础培养基中对氯嘧磺隆除草剂降解的提取和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采用二氯甲烷作为提取溶剂,氯嘧磺隆在基础培养基中的添加回收率均大于96.0%,标准偏差均小于4.0%。采用甲醇-水(pH2.5,用85.0%的磷酸调节)作为液相色谱的流动相体系,可将氯嘧磺隆与其它物质较好的分离。氯嘧磺隆的浓度在0.1~200.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98(n=3)。氯嘧磺隆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的最低浓度应在0.05mg/L(S/N=3)以上方能被检出;此外,氯嘧磺隆在菌体上的吸附均低于其检出限。  相似文献   
119.
陆地生态系统扰动(火灾、病虫害、氮沉降、极端气候事件等)可以极大影响并改变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进而对陆地碳循环的时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定量估算自然扰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对于深入理解陆地生态系统循环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文中针对几种主要陆地生态系统自然扰动(火灾、虫害、氮沉降、干旱和洪水等)分析扰动过程与陆地碳收支动态变化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综述近年来相关研究的主要进展,总结生态系统扰动过程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各自特点,重点介绍运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方法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各种扰动过程的响应,分析当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确定性,最后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0.
陶波  王小琴  胡阿曼 《玉米科学》2015,23(6):149-153
采用盆栽及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安全剂NA(1,8-萘二甲酸酐)对玉米的保护作用及对氟磺胺草醚的解毒效应。结果表明,安全剂NA对氟磺胺草醚残留的玉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不同玉米品种的保护作用有一定差异,其中,NA对自交系Lx347保护作用最好,自交系P138次之,杂交种东农0701B最差。在安全剂NA稀释倍数为200时,玉米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比活力增长量最多,且对叶部的增加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