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2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抗草甘膦转EPSPS大豆的基因漂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和不同生长类型的非转基因大豆为材料,通过表型筛选及PCR分子检测,分析不同方向和距离条件下转基因大豆中外源基因通过花粉向非转基因大豆的漂移率,为制定转基因大豆安全种植隔离措施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长类型大豆的基因漂移率明显不同,以育成品系ZZH015最高,在70 612株中的漂移率为0.45%;半蔓生地方品种DPZ722次之,164 449株中漂移率为0.01%,而195 088株野生大豆YDD080中没有检测到基因漂移。方差分析表明,漂移率在不同距离和方向条件下均有显著差异,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断递减。在5 m处漂移率为0.03%,而在29 m处降至0.001%。基因漂移在下风口方向发生较多,表明风媒可能是影响基因漂移分布的重要因素。如果以1%基因漂移率为阈值,无论是自然条件下还是随机选取1 000粒检测,漂移率都低于阈值,表明转EPSPS基因大豆的基因漂移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62.
家禽屠宰后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羽毛、血、废弃的内脏、病死禽等)。利用这些废弃物加工成优质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羽毛粉或肠羽粉,可以化害为利减少环境污染,缓解我国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短缺。本文主要论述利用这些废畜物加工成羽毛粉或肠羽粉的方法及设备。  相似文献   
163.
沙冬青总黄酮体外抗BPIV-3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沙冬青总黄酮体外抗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的作用,并对其抗病毒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细胞存活率和抑制率为指标,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沙冬青总黄酮抗BPIV-3活性.分别以感染病毒同时给药、给药后接种病毒、先感染病毒后给药3种方式观察沙冬青总黄酮对BPIV-3病毒的抑制效果.【结果】沙冬青总黄酮的安全浓度为0.187mg/mL,病毒半数细胞感染量(TCID50)为10-7.733/0.1mL.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沙冬青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BPIV-3作用,且这种作用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当浓度为0.187mg/mL时,BPIV-3抑制率达89.43%,细胞存活率高达96.66%;当浓度为0.187mg/mL时,阻断抑制率达68.36%,而细胞存活率达到86.98%;当浓度为0.187mg/mL时,对BPIV-3复制抑制效果最明显,达到50.55%,而细胞存活率达到78.81%.同时,在安全浓度范围内,沙冬青总黄酮直接杀灭BPIV-3病毒的效力较阻断作用和抑制作用更强.【结论】沙冬青总黄酮具有良好体外抗牛副流感病毒Ⅲ型(BPIV-3)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4.
氯嘧磺隆抗体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合成的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联结物为免疫抗原,获得对氯嘧磺隆高亲合力的兔抗血清,建立了氯嘧磺隆的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抗血清效价为6.4×104,IC50值为10.9 ng/mL,测定的线性范围是0.4 ~295.4 ng/mL。在河水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7.9% ~115.7%。结构相似的常用磺酰脲类除草剂与氯嘧磺隆抗体的交叉反应率为0.1% ~4.8%。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河水中氯嘧磺隆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65.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逃逸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逃逸是伴随着转基因植物在环境中释放时潜在的一种风险。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逃逸的途径 ,重点介绍了几种转基因植物通过花粉在空间上逃逸的研究进展 ,文中还对影响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逃逸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6.
小麦贸易及转入外源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小麦转基因技术进一步研究应用,转基因小麦的商品化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已指日可待,随之而来的是转基因小麦安全性和检验检疫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系统地总结分析了小麦的贸易现状,对转基因小麦的研究和商品化生产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小麦转入外源基因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7.
助剂对氟磺胺草醚除草活性及大豆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测定3种助剂(ZA、JA、FA)对氟磺胺草醚增效作用及大豆安全性影响。结果表明,3种助剂能显著增加氟磺胺草醚对反枝苋和龙葵的防除效果,对低剂量(<262.5 g·hm-2)水平下氟磺胺草醚增效作用高于高剂量水平(>375 g·hm-2);同一施药量水平下,FA增效作用高于JA和ZA,FA和JA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ZA。添加助剂增加氟磺胺草醚对大豆表观药害症状,加重低剂量(262.5 g·hm-2)氟磺胺草醚对大豆生长抑制,不增加高剂量(>375 g·hm-2)氟磺胺草醚对大豆生长的抑制,3种助剂间差异不显著,不会影响药害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68.
立体休闲翻耕降低土壤中氟磺胺草醚残留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土壤立体休闲原理",通过现代化机械技术将氟磺胺草醚的残留土层与心土层进行位置转换,同时利用液相色谱结合生物测定的方法,系统研究不同耕作方法对氟磺胺草醚残留降解情况、土壤微生物变化和甜菜受害恢复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立体休闲翻耕处理对氟磺胺草醚残留的降解率明显好于常规翻耕处理,立体休闲翻耕后氟磺胺草醚的残留量降低了79%,而常规耕翻处理仅为46%;并且立体休闲翻耕处理对微生物的恢复效果好于常规翻耕处理,在0~10 cm土层中真菌、放线菌数目高于常规翻耕处理,10~20 cm和20~30 cm土层真菌数目均高于常规翻耕处理,各土层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总数恢复率分别可达到4%、29%和12%;生物测定结果表明,立体休闲翻耕提高了受药害甜菜的株高、出苗率、鲜重和叶绿素的恢复率,分别提高了12.89%、58.50%、72.29%和41.78%,效果好于常规耕翻处理。综上可以看出,与常规翻耕技术相比,立体休闲翻耕技术可更有效地降低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残留量并减小氟磺胺草醚残留对土壤中微生物和敏感作物甜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9.
长春市九成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粪便处理上仍采用原始发酵、堆肥方式,污染较大,而产生现况的原因复杂,为改变现状,政府需要有效引导,在制度、模式上创新,并且要结合当地情况,应用与推广适宜设备、设施,才能让畜禽粪便处理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进行。  相似文献   
170.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的营养问题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乳制品成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食品,进而促使了中国的奶牛养殖业不断发展。但目前有很多因素影响着我国奶牛养殖的发展。本研究就我国奶牛养殖效益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