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农学   17篇
  16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2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41.
密度对吉林省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吉林省的2个生态类型区布置种植密度试验,重点分析密度和生态因素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的增加,公主岭地区千粒重逐渐下降;而在桦甸地区,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显著增加,穗粒数下降;2个地区均以8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2 815和11 453kg/hm2。在同一个密度水平下,公主岭地区的产量和千粒重高于桦甸地区。2)生态因素对产量和千粒重的影响较大,对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影响较小。产量、千粒重与积温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热量条件不足是限制玉米产量和千粒重的主要因子。尤其是灌浆中期至成熟期的积温,保证这个阶段的积温是保证产量的关键,最适日均温为24.98℃。3)在高密度条件下(8万株/hm2),桦甸地区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的日照时数较高,有利于增加单位面积穗数。  相似文献   
42.
灌浆期低温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设置了6月15日(对照)、6月25日和7月5日3个播期,研究灌浆期低温对夏玉米光合性能、干物质生产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华北平原夏玉米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指导生产实践和实现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6月25日和7月5日播期的夏玉米在灌浆期均遭遇不同程度的低温胁迫,且随着播期的推迟受胁迫程度随之加剧,这2个播期的玉米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量、群体生长率均较对照呈逐渐降低趋势。3个播期的单位面积总粒数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千粒重在不同播期间差异显著,最终6月25日和7月5日播种的玉米产量较对照分别显著下降了17%和31%。因此,应该选择适宜的夏玉米播种时间,降低玉米在灌浆后期遭遇低温逆境的几率,进而保障玉米生育后期的正常灌浆,最终实现玉米抗逆高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3.
对吉林省3个不同玉米生态产区(乾安县、公主岭市和桦甸市)开展田间试验,将2005~2014年6个玉米品种、3个种植密度所产生的试验数据和Logistic模型相结合,同时加入品种参数以构建产量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综合多品种的产量模型决定系数达0.8以上,独立样本的模型模拟值和实测值差异不显著(P0.05)。玉米收获指数(HI)与干物质积累内禀生长率(特征参数c)存在线性关系,品种参数v_1~v_2为无单位无量纲线性参数,且v_1介于0.209~0.780,v_2介于-0.036~0.028,v_1~v_2存在较大差异。引入的品种参数是基于多年多点多因素的田间资料,能较好反映不同品种间对干物质积累过程变化的产量响应机制,v_1~v_2可作为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  相似文献   
44.
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刘明  陶洪斌  王璞  张雅杰 《玉米科学》2009,17(2):108-111
以郑单958和鲁单984为材料,研究了两个播期条件下春玉米的生长发育、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播期对春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显著,且品种间表现趋势一致。晚播春玉米生育期缩短,在各时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均显著高于早播春玉米。晚播春玉米产量(干重)提高,粒重在播期间、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晚播春玉米穗粒数显著提高,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推迟播期后总耗水量增加,但增加幅度小于产量增加的幅度,水分利用效率略高于早播春玉米。在本试验条件下,晚播春玉米具有较优叶面积指数,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并向子粒转移,增加穗粒数。因此,在春玉米播期的选择上不应单纯考虑生育期的延长,应重视早播春玉米前期营养生长受限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在对液培条件下4个玉米品种苗期耐盐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它们在盐胁迫条件下植株的内钾、钠和钙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盐浓度时(100mmol/LNaCl以上)4个玉米品种的生物量不同程度的下降茎叶降低幅度大于根系;而在低盐浓度时(50mmol/LNaCl)。抗盐性强的品种生物量有增加的趋势,植株体内钠含量随NaCl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抗盐性弱的品种含量高,颈叶钠含量与茎叶干重高度负相关;钾含量随Na  相似文献   
46.
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夏旱发生年份有机无机配施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显著提高旱地春玉米产量(1.49 ~ 2.63 t/hm2)和水分利用效率WUE(41.3%~72.3%)、降水利用效率PUE(45.7%~80.7%).以有机无机配施的处理产量(5.89 t/hm2)和WUE[13.15 kg/(hm2·mm)]、PUE[14.39 kg/(hm2·mm)]最高.增施有机肥极显著降低了表层(0 ~ 40 cm)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在夏旱发生前期,由于降雨和土壤贮水稳定,施肥处理尤其是有机肥处理能够提高表层(0 ~ 60 cm)土壤含水量,60 ~ 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不明显.随着夏旱发生程度的加剧,0~ 200 cm土层含水量持续降低,各处理的表层土壤含水量无明显差异.同时,施肥处理条件下由于作物生长耗水量持续增加,对深层土壤贮水消耗增加,导致40 cm以下的土壤含水量较无肥处理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47.
深松对夏玉米物质生产、光合性能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晋鹏宇  任伟  陶洪斌  王璞 《玉米科学》2014,22(1):114-120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播前深松、4叶期深松处理,以黄淮海地区普遍采用的免耕直播作为对照,分析玉米全生育时期内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持续期、干物质积累、相对生长率、根系性状以及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深松方式对比,物质生产、光合性能及根系生长方面均差异显著。与免耕直播相比,播前深松可以显著提高玉米拔节期叶面积指数,有效提高吐丝期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加拔节期干物重、吐丝期0~100 cm根系总干重以及20~30 cm土层内根系的活力;叶面积持续期、净同化率与相对生长率变化幅度不大。4叶期深松则导致植株的各方面表现较差,营养生长受到限制,叶源不足,叶片早衰。与对照(免耕直播)比较,播前深松增产1.7%,4叶期深松减产11.5%,两种深松方式间差异显著。夏玉米区播前深松具有提升玉米产量的优势,4叶期深松则限制了玉米生长和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48.
为了解华北地区深松土壤的蓄水保墒节水和增产效果,在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对播前深松+旋耕(S)和旋耕(N)两种耕作方式下非灌溉冬小麦田的土壤容重和水分及小麦根条数、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与N处理相比,S处理下0~35cm土层的容重显著降低,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土壤蓄水量分别提高35.8、34.2、23、80和41.3mm,越冬期和拔节期根数显著增加,花前干物质积累量、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8.1%、16.3%和23.2%,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变化不明显,同时耗水量降低28.7mm,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9.3%。因此,冬小麦播前深松在降水量稀少的华北地区应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9.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NaCl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液培条件下研究了NaCl胁迫对小麦生长及体内矿质营养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 ,NaCl胁迫明显降低了小麦地上部、地下部的干、鲜重以及降低根中钾和镁含量 ,而茎叶中钾和镁含量仅在 200mmol/LNaCl处理时降低 ;提高了茎叶和根中钠含量和根中钙含量 ,茎叶钙含量在 50mmol/L时降低、200mmol/L时上升。植株茎叶钠含量与生物量高度负相关。4个品种抗盐性大小的顺序是 :J9428LK7LK6J411。  相似文献   
50.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分析了吉林省公主岭市及乾安县高产春玉米氮、磷、钾吸收、分配及转运规律的异同.结果表明:公主岭地区吐丝后的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26.1%、乾安为28.0%;磷素方面分别为20.5%,25.8%,而钾在吐丝期前吸收量占最大吸钾量为84.2%,92.3%.养分在各器官内的分配转运特点体现在:氮、磷均随生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