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0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266篇
农学   203篇
基础科学   168篇
  202篇
综合类   1187篇
农作物   208篇
水产渔业   108篇
畜牧兽医   609篇
园艺   273篇
植物保护   7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分离自玉米植株的内生细菌R-4进行鉴定,测试其对玉米南方锈病(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用盆栽方法测定菌株R-4对玉米植株的促生效果,根据16S r DNA序列对菌株R-4进行鉴定,采用自然发病方式测试其对SCR的防病增产效果。结果表明,菌株R-4处理玉米的发芽率、播种后18 d株高、播种后28 d株高、植株地上部干重及根干重比对照分别增加17.19%、32.03%、41.80%、92.53%和37.03%。通过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菌株R-4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R-4在先玉335、银糯1号、浚单20上对SCR的防效达39.2%~92.1%(平均为65.7%),经该菌处理后玉米增产2.58%~9.02%(平均为6.66%)。  相似文献   
82.
【目的】叶片是水稻理想株型的重要内容,叶片适度卷曲可以提高光合效率。对卷叶相关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初步定位,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利用EMS诱变雄性不育保持系宜香1B获得一份稳定遗传的叶片向内卷曲突变体,暂命名为rl(t)。在成熟期,测定野生型和rl(t)的主要农艺性状;在分蘖期,取野生型和rl(t)叶片用FAA固定液固定进行石蜡切片,同时,用野生型和rl(t)剑叶测定叶绿素含量;在抽穗期,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10株抽穗期的野生型和rl(t)的光合参数;将rl(t)与野生型及日本晴杂交,观察F_1植株表型,对F_2表型分离进行χ~2测验,对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以rl(t)/日本晴的F_2群体为材料,利用BSA法进行定位。【结果】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叶片向内卷曲明显,叶片更加直立,叶色变深,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光合特性分析表明,突变体比野生型具有更高的光合色素含量,但光合效率没有明显差异。叶片组织切片观察表明,突变体中泡状细胞变小可能是导致叶片卷曲的主要原因。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体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突变体与日本晴的F_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最终将该基因定位在第7染色体长臂InDel标记Ind3和Ind4间610 kb的物理区间。【结论】rl(t)叶片内卷是由于近轴面泡状细胞面积减小。RL(t)定位区间内未见卷叶相关基因报道,推测RL(t)可能是一对新基因。  相似文献   
83.
选用澳砧1 号、澳砧2 号番茄类砧木嫁 接栽培香瓜茄(人参果),嫁接亲和性好,嫁 接苗综合抗病能力强,可有效解决日光温室人 参果连作障碍,每667 m2 产量6 000 kg,增 收2 000 元以上。  相似文献   
84.
船舶压载水作为海洋外来生物传播媒介,近年来受到国际持续关注。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到2019年我国正式加入公约,国内外在压载水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和积累。本文回顾了压载水研究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管理政策,梳理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议:尽快完善防范压载水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细则;相关部委密切合作加强对国际入境船舶压载水排放的监管力度;加强压载水生物安全问题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85.
泰优553是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西现代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优质不育系泰丰A与强优恢复系R553配组而成的中熟优质杂交晚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粒形细长、垩白少、整精米率高、食味佳、适应性广等特点,2019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6.
为了实时了解研究区的土壤盐分、地下水位、地下水含盐量和气候等信息,为盐碱地改良效果提供数据支持,对研究区进行有效管理,设计了盐碱地综合治理管理系统。该系统将研究区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网络摄像头、土壤监测传感器、管道水监测传感器和气象站等多方位监测,用ZigBee无线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对研究区信息进行可靠传送,在监控服务器端利用Web技术和Browser/Server网络结构,动态显示研究区的视频图像和各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从而为盐碱地改良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7.
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自补种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勺链式马铃薯排种器普遍存在的漏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容值精确测量技术的漏种检测方法,设计了电容式漏种检测传感器,以及以PLC为核心的自补种系统,实现了该系统在马铃薯种植机上的应用,并试验研究了该系统的补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排种速度为0.3~0.7m/s时,原始漏种率为7%~11.3%,排种株距误差率为3.3%~9.1%;经自补种系统补偿后,最终漏种率为1.1%~1.75%,补种株距误差率为7.6%~16.9%;在试验范围内,随排种速度增大,补种成功率变化不大,平均为84.6%。设计的电容式漏种检测传感器检测可靠,自补种系统补偿效果显著,补种株距精度满足马铃薯种植要求。  相似文献   
88.
在两年四茬作物,施肥总量相同的条件下,重前茬粮食作物肥的冬小麦,夏玉米和夏花生,比常规施肥分别增产8.06%,6.49%和10.48%;比重施后茬花生肥依次增产19.46%,25.03%和18.76%。重视前茬肥的粮油总产量和产值纯效益,比常规施肥增加8.19%和9.65%;比重施后茬肥增加18.63%和20.49%。  相似文献   
89.
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预测专家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预测专家系统(SWSPES)是根据上海地区的历史资料,分析总结了领域专家们的知识和经验,并运用数学预测模型所建立的一个专家系统,该系统由人工智能语言GCLISP和算法语言BASICA编制而成,采用了正向的精确和非精确推理的策略,知识库由产生式规则构成,计算模块包括Fuzzy优先比预测模块和灰色灾变预测模块。SWSPES能对上海地区小麦赤霉病进行长、中、短期预报,预报共分为5级。只需对本专家系统知识库中的规则进行某些修订和扩充,即能应用于其它麦区的赤霉病预报服务。  相似文献   
90.
植物液泡中硝酸盐行为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沈其荣  汤利  徐阳春 《土壤学报》2003,40(3):465-470
化学氮肥利用率低和损失严重而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农业生态系统中氮素管理首当其冲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报道浩如烟海 ,但突破性进展不多。另一方面 ,植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高又严重影响农产品有关的品质性状 ,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蔬菜和果实中高含量的硝酸盐是影响这些产品出口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因此 ,从植物体本身着手研究植物氮素高效利用的机理与途径 ,这是近几年来植物氮素营养研究的热点之一。植物液泡占据了成熟植物细胞体积的 90 %左右 ,而液泡和细胞质中硝酸盐的浓度通常分别在 30~ 5 0molm- 3和 3~ 5molm- 3,因此 ,如何调动植物液泡中的硝酸盐使之得到更高程度的再利用 ,这是提高植物氮素利用效率和降低植物体内硝酸盐含量的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液泡中硝酸盐行为的研究状况 ,在此基础上作者首次提出植物液泡中硝酸盐的内外流与植物氮素高效利用之间可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旨在拓始这方面的工作能尽快开展 ,为植物氮素高效利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