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播期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完善盘锦市稻区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机插秧高产所需适宜的播期,结果表明:4月18日播种、5月22日机插的处理移栽时的秧苗素质都非常好,温光水资源也正好适宜水稻整个生育时期的需要,齐穗期、拔节期、成熟期干物质产量最大,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3个产量构成因素都很高,实际产量最高,为11.03 t/hm2,比播期为4月12日、15日、21日、24日处理的分别高7.30%、3.76%、2.41%、6.78%。  相似文献   
22.
以水稻新品种"盐粳218"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不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为31 cm×15 cm,每穴栽插4本株条件下盐粳218叶绿素含量较高、且生育后期下降幅度最小,分蘖提早、有效穗数增加,单茎茎鞘物质输出率、茎鞘物质转换率、收获指数较高,产量结构合理、产量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23.
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宇  付立东  李旭  隋鑫  任海  吕小红 《北方水稻》2013,(5):14-17,21
探讨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盐丰47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为16 kg/667 m2的C处理,前中后期生长稳健,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协调,总颖花数、每穗成粒数多,单产最高为580.5 kg/667 m2,比D、E、B、A处理分别增加0.4%、3.7%、3.9%、7.2%。  相似文献   
24.
刘兴  隋鑫  谭桂荣  葛强 《北方水稻》2013,43(3):29-31,41
以滨海稻区推广面积较大的超级稻品种"盐丰47"为试材,分别进行人工手插秧和机插秧两种不同移栽方式,调查其生育特性及经济效益,分析不同移栽方式对水稻生育进程及经济效益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移栽方式相比,水稻茎蘖数、叶龄进程、干物质积累量、每公顷产值及成本均存在差异,机插秧较传统手插秧产值减少1 119.3元/hm2,节支3 410.6元/hm2,总体增加效益达2 291.3元/hm2,增幅达23%,机插秧移栽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5.
为合理有效利用盘锦稻区的土地、灌溉水、温度和光照等农业资源,提高水稻产量与稻米品质,减少对稻谷及周边环境的污染;按照无公害水稻生产的相关标准,结合盘锦稻区水稻生产现状,在深入研究水稻定量播种旱育壮秧、定量本株稀植移栽、定量施肥、定量灌溉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多项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从品种选择、整地、育苗、移栽、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方面提出了水稻超高产栽培的技术措施,以全面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6.
李旭  付立东  王宇  隋鑫  任海  吕小红  马畅  杜萌  毛艇 《种子》2022,(1):89-93
盐碱胁迫是威胁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因子.目前,在辽宁滨海稻区存在部分含盐量大于0.4%盐碱地,由于盐碱含量高,缺乏适合的品种进行开发种植.针对这一现状,本试验收集了93份粳稻种质,于0.4%盐胁迫下,分析了上述种质产量构成变化及对应的耐盐指数表现.结果表明,盐碱胁迫对有效穗数、每穴穗粒数及千粒重均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每穴...  相似文献   
27.
目前,稻米食味品质评价主要依靠人工品尝,消耗样品量大、耗时较长且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其鉴定效率亟待优化.通过分析稻米淀粉特性对食味品质的影响,筛选出稻米食味品质的关键影响因子,科学评价利用稻米淀粉特性进行食味品质辅助选择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淀粉特性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及消减值是影响食味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
氮素基蘖穗肥施入比例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基蘖肥施入比例,可提高水稻群体最高茎蘖数与齐穗期有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穗肥施入比例,可提高水稻茎蘖成穗率与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净光合速率,可提高齐穗后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颖花量及收获指数随着穗肥施入比例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后减.在每667 m2施氮(N)18 kg的前提下,氮素基蘖穗肥比例20:50:30的处理获得最高单产为每667m2 762.1 kg.  相似文献   
29.
不同移栽基本苗对水稻新品种富友33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不同移栽基本苗对水稻新品种富友33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品种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齐穗期叶面积指数、齐穗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移栽基本苗数呈正相关,茎蘖成穗率、齐穗期有效叶面积率及高效叶面积率、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百分比、收获指数与移栽基本苗数呈负相关,单位面积颖花量、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移栽基本苗数呈多元相关。移栽基本苗80.85万/hm2的K4处理单产9.61 t/hm2,比处理K3、K5、K2、K6分别增产了0.6%、0.9%、3.7%、6.7%。  相似文献   
30.
覆盖作物-玉米间作对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针对东北地区常规农业重用轻养以及玉米连作导致土壤养分不均衡、土壤健康下降等问题,开展覆盖作物-玉米间作对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以期为东北地区保护性利用模式的扩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覆盖作物-玉米间作种植模式下,探讨紫花苜蓿、毛苕子和黑麦草三种覆盖作物对土壤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不同种植模式和覆盖作物类型显著影响了覆盖作物-玉米间作系统的土壤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土壤有机碳含量仅在不同种植模式间有显著差异。在拔节期,与玉米单作相比,紫花苜蓿-玉米间作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氮含量,其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4.94 mg kg?1和2.07 mg kg?1,并且参与氮转化的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提高17.9 nmol g?1 h?1。与其他覆盖作物相比,单作毛苕子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的活性。毛苕子间作系统的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黑麦草间作系统,二者分别提高了12.65%和66.94%。在成熟期,玉米单作和间作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覆盖作物单作,土壤碳氮水解酶和氧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铵态氮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环境因子。  结论  玉米与豆科覆盖作物的种植增加了间作玉米土壤速效氮的含量,提高了氮转化相关酶的活性,增强了土壤氮素转化潜能及可利用性。研究区适宜选取紫花苜蓿和毛苕子作为覆盖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