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林业   250篇
农学   253篇
基础科学   261篇
  230篇
综合类   1542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164篇
畜牧兽医   866篇
园艺   267篇
植物保护   112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203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93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9年5—9月在湖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以优质水稻新两优香4为材料,采用长期淹灌和间歇灌溉2种灌溉模式,结合3种施肥(氮及磷肥)水平F1、F2、F3,研究了不同水肥耦合条件下水稻产量形成过程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肥处理下水稻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相似,分蘖前期水稻干物质的积累量随施肥的增加而上升,到一定程度则会下降,不同灌溉模式间的差别不明显。从分蘖后期到抽穗开花期,不同水肥处理水稻干物质的积累总量均明显增大,且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F1、F2、F3处理抽穗开花期间歇灌溉模式干物质积累量比淹灌模式分别大12.1%、22.1%、61.9%。间歇灌溉模式水稻干物质净积累量(NDMA)和群体生长速率(CGR)峰值随施肥量的增加发生改变,由出现在低肥水平(F1)的抽穗开花期至乳熟期转变为高肥水平(F2,F3)的分蘖后期至拔节孕穗期,且NDMA和CGR显著增大。不同水肥处理水稻黄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间的分配不同,但均表现出相同趋势,即由高到低依次为籽粒、茎、叶、根。不同灌溉模式水稻的收获指数随施肥量的增加而下降,淹灌模式下收获指数下降明显,相对F1处理,F2、F3处理下分别下降12.4%、17.9%。干物质积累过程的拟合结果表明,三次曲线模型比Logistic模型的拟合精度高。  相似文献   
992.
贺占雪  马建鹏  杨斌  赵宁 《植物保护》2019,45(4):195-200
为了解云南地区不同核桃品种对叶枯病的抗性,从而为核桃抗病品种选育和叶枯病的防治提供依据,试验采用田间调查和离体叶片接种法获得病斑面积和病情指数,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田间调查和离体接种的病斑面积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病害分级标准,综合评价云南主栽37个核桃品种对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抗病性。结果表明:‘大泡核桃1’叶片上未出现病斑,‘小圆果’病斑面积最小,为5.05 mm~2,而‘圆菠萝2’病斑面积最大,达到887.68 mm~2;采用Ward最小偏差平方和法和欧式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其聚类效果与接种结果和田间调查结果的吻合度最好。通过田间调查和离体接种综合评价,将37个核桃品种分为13个抗病品种、15个中抗品种、7个中感品种和2个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明确青海高原干旱地区最近几年引种的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上的害虫种类、发生规律、为害程度以及天敌资源种类,2014年—2017年我们对本地区藜麦田内的害虫及其天敌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统计,分别将它们整理成害虫、天敌名录。截至目前,发现为害藜麦的昆虫36种,分属于5目15科,并未发现检疫性害虫,在藜麦田调查到天敌21种,分属于2纲7目12科,其中昆虫纲18种,蛛形纲3种。本文弄清了藜麦上的主要及次要害虫种类,研究了它们的为害特点及发生规律,明确了萹蓄齿胫叶甲Gastrophysa polygoni Linnaeus、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vittuta Fabricius、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 Kolenati、菠菜潜叶蝇Pegomya exilis Meigen及宽胫夜蛾Melicleptria scutosa Schiffermüller等害虫的生物学特性与为害规律,分析了它们的可能重要来源途径。鉴于本地区高寒、高海拔、盐碱、干旱的特殊生境,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针对藜麦害虫的绿色安全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4.
随着无公害蔬菜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积累了不少丰富的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如何优化发展无公害蔬菜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无公害蔬菜施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及要求,为无公害蔬菜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95.
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盈亏及农学阈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长期施肥对山东潮土磷素盈亏、农学阈值的影响,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33 a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土壤磷素盈亏、土壤有效磷对磷素盈亏响应,明确土壤有效磷农学阈值;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包括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两大主处理。结果表明,不施磷和只施有机肥处理磷素亏缺量分别为23.27~29.20 kg/(hm~2·a),12.10~22.27 kg/(hm~2·a);单施磷肥和有机无机磷肥配施磷盈余量分别为68.34~85.99 kg/(hm~2·a),88.84~107.64 kg/(hm~2·a)。单施化肥和有机无机肥配施两大主处理每盈余100 kg/hm~2磷素,土壤有效磷分别增加0.76,1.46 mg/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有效磷对磷盈亏的增幅响应更大。单施化肥处理中小麦和玉米的有效磷农学阈值分别为12.60,8.90 mg/kg,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中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关系不明显。长期耕作下,不施磷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需增施磷肥或增加有机肥量来增加土壤磷素;施磷处理中可适当减少施磷量来调控土壤磷盈亏;根据农学阈值和有效磷转化率合理确定施磷量。  相似文献   
996.
分析了白菜不同抽薹特性品种在低温诱导下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氧清除系统数值与白菜抽薹特性的关系,为白菜耐抽薹育种及快速选择抽薹特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个不同抽薹特性的结球大白菜为材料,评价品种抽薹特性并测定低温诱导后叶片POD和CAT含量。结果表明, POD对照组,冷处理组及冷处理组比对照组与品种的抽薹特性显著正相关,而CAT对照组与抽薹特性负相关,冷处理组及冷处理组比对照组与抽薹性显著正相关。结论:接球大白菜的耐抽薹性与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7.
徽研77是安徽新世纪农业有限公司于2003年以新麦13为母本、烟农15为父本系统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抗倒、抗病小麦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16033,该品种适宜在沿淮、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98.
以不同来源的夏播红小豆品种(系)为材料,测定其成熟期植株地上部和地下部相关性状值,以其建立不同的抗倒指数进行比较分析,探索红小豆抗倒伏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多因子抗倒指数3,即(茎粗×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鲜重×(1+分枝数)]是茎粗、根鲜重、茎秆强度、株高、地上鲜重和分枝数的综合体现,与夏播红小豆成熟期的抗倒伏性联系最为密切,以其作为指标综合评价红小豆种质抗倒伏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红小豆成熟期的茎粗、根鲜重和茎秆强度的值越大,分枝数、株高和地上鲜重的值越小,则抗倒指数越大,即抗倒性越强,因此这些性状可作为评价夏播红小豆成熟期抗倒伏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可为夏播红小豆抗倒伏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以含有72个品系的沧麦6005叠氮化钠诱变群体为试验材料,调查该群体的产量、千粒质量、穗粒数等产量相关农艺性状,分析该群体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并估计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每穗小穗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444 1,其后依次是穗粒数亩穗数千粒质量产量穗长,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6.08%,每穗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为6.54%。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与株高均极显著正相关;产量和穗粒数、千粒质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株高、亩穗数、千粒质量之间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株高和产量的选择潜力较大,更有可能从该群体中选出偏离平均数大的家系类型。  相似文献   
1000.
天目山紫楠种群年龄结构与点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天目山紫楠Phoebe sheareri种群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天目山紫楠种群,为森林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常绿阔叶林1 hm2(100 m×100 m)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优势种紫楠种群的年龄结构,并按胸径(DBH)将其分为5个径级,分别为径级1(1.0 cm≤DBH<2.5 cm)、径级2(2.5 cm≤DBH<10.0 cm)、径级3(10.0 cm≤DBH<20.0 cm)、径级4(20.0 cm≤DBH<30.0 cm)、径级5(DBH≥30.0 cm)。同时,应用点格局方法分析了不同径级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空间关联性。  结果  ①径级1和径级2低龄个体较多,占总统计量的68.95%,径级3个体占23.71%,径级4和径级5高龄个体较少,占7.34%。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DeeveyⅠ型,属于增长型发展模式。②径级1、径级2、径级3、径级4个体以聚集型分布为主,且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大,聚集性也越显著,径级5以随机分布为主。③各径级间关系密切,以正关联为主。从小尺度观察,径级1与径级4个体在0~5 m尺度内是负关联,径级3与径级4个体在0~8 m尺度内是负关联,径级3与径级5个体在0~4 m尺度内是负关联。除此之外,其他径级个体之间皆为正关联。从大尺度观察,天目山紫楠种群各径级个体之间基本都呈显著正关联。  结论  天目山紫楠种群属于增长型的发展模式,各径级都呈集群分布,不同径级间的关系密切,以正关联为主。图5表2参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