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26篇
  19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套作大豆形态、光合特征对玉米荫蔽及光照恢复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探寻大豆在荫蔽胁迫及光照恢复后的形态建成和光合生理的响应策略,选用‘简阳九月黄’、‘江浦黑豆’和‘永胜黑豆’3个大豆材料,以单作和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套作荫蔽及光照恢复后大豆形态特征、光合速率、叶片解剖结构、光合色素含量等参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套作种植下,大豆在第5片复叶展开(V5)期明显受玉米荫蔽胁迫,与单作大豆相比,株高显著增加,茎粗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降低;其茎、叶和柄生物量分别是地上部生物量的58%、37%和6%,而单作下分别为36%、50%和14%,套作荫蔽下大豆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分配中心由叶片改变为茎秆。同时,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a/b及净光合速率下降,但叶绿素b含量和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比值增加。玉米收获解除荫蔽胁迫后,在大豆鼓粒期(R6),株高、茎粗、叶面积和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与单作的差异缩小,茎、叶和柄生物量为地上部生物量的41%、49%和10%;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比V5期(玉豆共生期)分别增加117%、99%和81%;光合色素与单作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大豆带状套作下的3个大豆材料的单株产量差异较大,‘简阳九月黄’、‘江浦黑豆’和‘永胜黑豆’的单株产量分别较单作下降33%、64%和40%。因此,大豆能够通过形态、光合生理特征的可塑性来适应光环境,但品种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2.
玉米套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套大豆是指在集成免耕、秸秆覆盖、作物直播技术的条件下,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大喇叭口期至抽雄期),在其宽行中套种2~3行大豆,实现玉豆双丰收的连年套种轮作多熟种植制度。为了推进玉米套大豆生产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33.
2021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相继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攻坚克难扩种大豆油料,把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作为2022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支持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加快推广新模式新技术,逐步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  相似文献   
34.
不同除草剂对间作玉米大豆的药害及除草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盆栽方法模拟玉米大豆间作模式栽培,选用10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和13种茎叶处理除草剂,研究不同除草剂对玉米、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杂草的防效。结果表明:通过试验筛选出药害轻或药害后能恢复的5种土壤处理剂和5种茎叶处理剂,5种土壤处理剂分别为二甲戊灵、精异丙甲草胺、扑·乙·滴丁酯、乙·嗪·滴丁酯、嗪酮·乙草胺,5种茎叶处理剂分别为灭草松、噻吩磺隆、双氟·唑嘧胺、氟醚·灭草松、咪唑乙烟酸。二甲戊灵和嗪酮·乙草胺的土壤处理中玉米、大豆的株高、茎粗和干物重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对玉米、大豆安全,株防效分别为60.58%和60.58%,鲜重防效分别为67.12%和55.35%。精异丙甲草胺影响间作玉米的株高和茎粗,但不影响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71.96%和78.83%,高于其它除草剂。茎叶处理中灭草松安对玉米、大豆的株高、茎粗和干物重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株防效为52.7%,低于其它除草剂。噻吩磺隆处理后,玉米、大豆的株高受到抑制,茎增粗,但药害能恢复,且除草效果高于其它处理,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73.88%和96.1%。土壤处理剂二甲戊灵和茎叶处理剂灭草松对玉米、大豆更安全,土壤处理剂精异丙甲草胺和茎叶处理剂噻吩磺隆除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5.
36.
旱地新三熟麦/玉/豆模式的内涵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14个省市自治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匠陵、山区旱地面积比重大,复种程度高,是我国南方典型 旱作多熟农业区。  相似文献   
37.
为揭示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下土壤氮素转换的调控机理和根际微生态效应,以种植模式为主因素[设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和玉米/大豆套作(IMS)3种处理],以玉米、大豆施氮总量(玉米、大豆施氮比例为3∶1)为副因素[设不施氮(NN,0 kg?hm~(-2))、减量施氮(RN,180 kg?hm~(-2))和常量施氮(CN,240 kg?hm~(-2))3个处理],研究了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下不同施氮量对作物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相应单作相比,套作下玉米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25.37%和8.79%;套作大豆根际土壤真菌、放线菌、固氮菌数量高于单作大豆;套作玉米根际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和套作大豆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升高。各施氮水平间,减量施氮下玉米、大豆根际土壤真菌数量较常量施氮和不施氮均有所提高;施氮提高了玉米、大豆根际土壤放线菌数量;大豆根际土壤固氮菌数量以减量施氮最高,比不施氮和常量施氮高17.78%和5.67%;玉米根际土壤蛋白酶活性、脲酶活性和大豆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均以减量施氮为最高。适宜的施氮量不仅能增加玉米/大豆套作土壤中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的数量,还能提高土壤蛋白酶、脲酶活性,调节土壤氮素的转化,促进玉米/大豆对土壤中氮素的吸收,实现节能增效。  相似文献   
38.
不同前作对套作小麦花后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川麦44"为材料,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3种前茬(大豆茬、玉米茬、红苕茬)对套作小麦花后物质积累、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前作为玉米和大豆时,开花时旗叶净光合速率高,叶片厚且叶色深;花后绿色叶面积大,持续时间长,叶绿素下降缓慢,叶片衰老延缓;玉米茬和大豆茬的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大,成熟期干物重在穗中的分配比例大,表现为穗粒数多,千粒重大,单穗重高,最终产量豆茬和玉米茬小麦显著高于苕茬小麦。  相似文献   
39.
在分析西南丘陵旱地农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现代农作制度的发展趋势,并对旱地新3熟“麦/玉/豆”的发展优势与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
选取我国南方套作模式下20个不同产量水平的大豆品种(系),于2013—2014年采用净作和遮阴(遮阳网或玉米)对比分析了高产和低产大豆品种在荫蔽期及复光期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荫蔽期间,茎叶干物重显著低于净作,分配规律表现为"茎多叶少",分别为58.4%和41.6%;与高产类型大豆相比,低产类型茎叶干重下降比例、茎长、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显著增加;荫蔽期地上部干物质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干物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光照恢复后,地上部干物质迅速增加,分配规律表现为"茎少叶多",复光后30 d分别为47.7%和52.3%;高产类型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叶干重比例、茎粗均显著大于低产类型,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均显著小于低产类型;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茎粗、叶干物质比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茎长/茎粗、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长/叶面积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复光前后生长性状与产量的回归分析,复光后30 d的叶干物质比例、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茎粗可作为预测套作大豆产量的主要指标。上述结果表明,选择荫蔽期茎长较短、地上部干物质较大、叶面积更大,光照恢复期茎粗较大、叶干物质比例较大、茎长/地上部干物质较小的大豆品种可以在套作下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