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5篇
综合类   50篇
畜牧兽医   16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通过对蒙古牛线粒体DNA(mtDNA)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探究蒙古牛的mtDN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方法]采用DNA提取、三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在36头蒙古牛mtDNA全基因组序列中,共检测到22种不同的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70,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845,表明蒙古牛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构建的IQ系统发育树发现,蒙古牛具有瘤牛和普通牛两个母系支系。[结论]蒙古牛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拥有普通牛和瘤牛两个母系起源,以普通牛起源为主。  相似文献   
102.
作为甘肃省重要的肉牛资源,早胜牛兼有可粗饲、抗严寒、适应力强等优良特征,对发展甘肃牛产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在其选育、杂交改良过程中我们也要正视其存在着的问题,例如,优良资源流失、杂交改良计划缺失、管理技术落后等。本文就早胜牛选育提高和杂交改良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论述,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验证TYRP1基因的错义突变(g.1300C>T)与中国黄牛毛色性状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991头中国黄牛、48头安格斯牛、104头婆罗门牛的TYRP1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通过对中国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分析,发现此变异与中国黄牛棕色毛色性状不相关。[结论]TYRP1基因的错义突变(g.1300C>T)与中国黄牛棕色表型不相关。该位点可能在一些品种中受到了选择,中国黄牛的棕色表型可能受其他基因调控。  相似文献   
104.
配子是新个体的起源,也是遗传多样性和进化的驱动力。配子体内发生需要经过原始生殖细胞的形成、增殖,迁移到生殖嵴,分化成为成熟配子的严格过程。配子的体外发生是干细胞体外诱导形成的性原细胞,在体外完整地经历减数分裂并发育成熟的过程。由于配子发生过程受到很多基因控制以及多种胞内胞外化学物质的复杂调控,所以完整的人(Homo sapiens)的配子体外发生过程一直未成功。但近年来该项技术在小鼠(Mus musculus)以及鸡(Gallus gallus)等动物取得突破性进展,雌雄配子实现了体外发生并结合发育成新个体,该项技术的成功将推动生殖生物学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动物配子体外发生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通过测定温岭高峰牛线粒体DNA全基因组序列以分析温岭高峰牛的母系起源及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DNA提取、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通过对19头温岭高峰牛线粒体DNA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共发现263个变异位点,定义9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Hd±SD)为0.778±0.096,核苷酸多样度(Pi±SD)为0.0017±0.0014,表明温岭高峰牛的遗传多样性较低。构建的NJ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进化网络图表明温岭高峰牛有普通牛和瘤牛2种母系起源。[结论]温岭高峰牛线粒体DNA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较低,有瘤牛和普通牛两个母系起源,但主要受瘤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6.
全国农林高校应重视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课程改革又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分子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基础理论科学,它在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因此,重视《分子遗传学》课程的教学与改革创新对农林院校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为此,笔者总结了20多年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为农林高校《分子遗传学》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提供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7.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和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育种方法已从单一的传统育种改为了分子育种结合传统育种,包括分子标记、基因芯片和全基因组选择等。黄牛养殖是畜牧业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整个黄牛产业发展中,育种问题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该文综述了分子育种概念及其特点,并总结了多种分子育种技术在黄牛育种方面的应用,以期为我国黄牛育种提供参考材料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为了摸清纯种郏县红牛的现状。[方法]本研究在郏县红牛主产区对92头良种繁育场的纯种郏县红牛和197头农户散养的纯种郏县红牛进行了体尺测定。[结果]表明,纯种郏县红牛的体尺与历史记录差异不大,说明郏县红牛在核心主产区仍保持着较为纯正的血统。但是繁育场中的郏县红牛的体尺要大于农户散养的郏县红牛,说明在郏县红牛的选育中要进一步加强饲养管理。[结论]我们建议要控制合适的外血比例以保持郏县红牛自身的特色,同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建议在今后的育种实践中应该将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以提高郏县红牛向肉用方向选育的进度。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为了研究延边牛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以及父系起源。[方法]采用PCR扩增、直接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延边牛的2个Y-SNPs标记(UTY19和ZFY10)和2个Y-STRs标记(INRA189和BM861)的遗传多样性。[结果]Y-SNPs标记检测发现延边牛有Y1和Y2单倍型组,2个Y-STRs标记在延边牛品种检测发现只有INRA189表现多态性(98bp/102bp/104bp)。结合Y-SNPs与Y-STRs的分型结果,确定延边牛有3种Y染色体单倍型Y1-98-158、Y2-102-158和Y2-104-158,所占频率分别为0.031、0.938和0.031,其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1230±0.0777,表明延边牛父系遗传多样性很低,父系遗传稳定。[结论]延边牛为普通牛父系起源,其中Y2单倍型组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以研究伊犁马乳铁转运蛋白(lactotransferrin,LTF)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泌乳性状的关系为目标,针对伊犁马LTF基因外显子和启动子设计了17对引物,以伊犁马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及PCR-RFLP法检测224匹伊犁马LTF基因多态性,并与其中73匹有产奶量记录的伊犁马进行关联分析,研究该基因多态性与泌乳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伊犁马LTF基因中检测到1个SNP:c.173GA,该SNP位点是发生在CDS区上的错义突变,致LTF编码蛋白第58位精氨酸突变为赖氨酸。与其120d日均产奶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日均产奶量差异并不显著(P0.05),但可以发现各基因型的产奶量GGGAAA,由此可为中国乳用马的选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