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8篇
园艺   2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毛叶枣主要虫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盲椿象 (CampylommalividicornisReuter)1.1 特征及发生规律 盲椿象属半翅目盲蝽科。在胸部腹面反足基节旁具臭腺开口 ,能放射挥发性臭液 ,因此又称“臭屁虫”。盲椿象触角 4节 ,无单眼和喙。前胸背板前缘常有横沟划分出一个狭的区域 ,称领片。前翅分为革片、爪片、楔片及膜质部 ,在膜质部有 1~ 2个翅室 ,其余翅脉消失。盲椿象体型甚小 ,早期发生为害时 ,成、若虫躲于嫩梢缝隙内 ,不易为肉眼察觉。此虫在枣园普遍存在 ,全年均可发生。于干旱而阴爽的秋冬或春夏之交发生较多 ,平均每一芽体便有一只盲椿象…  相似文献   
72.
热带果树盆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果树就是将传统果树栽培与园林盆景艺术相结合.我国早在公元8世纪就有果树盆景栽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城市绿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盆栽果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现代果树产业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3.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果树种质资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旭  雷新涛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3):57-58,39
超低温保存是果树种质资源的最佳保存方法,玻璃化冻存法克服了传统的超低温保存方法操作繁琐耗时,且需要程序降温仪等设备困难,并且在众多植物材料中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74.
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乎所有的开花作物都为多倍体植物,其基因组至少经历1次以上的全基因组加倍事件.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对作物的基因组以及基因组的演化历史有了全新认识.分析了全基因组加倍在物种进化中的意义:多倍化改变基因组结构,丰富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改变重复基因表达模式,增强物种的适应性,并展望多倍化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组织培养是植物无性繁殖和遗传转化的重要技术基础。组织培养包括外植体脱分化、愈伤组织形成、再分化等过程,最后形成新的植株。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不断发生变化,表明植物细胞发生了大量的表观遗传重编程事件。一般来说,DNA甲基化可以促进或加快组织培养过程,对于许多很难进行组织培养和再生的植物来说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总结了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DNA甲基化模式的变化规律和分子机制,以及新的研究手段和思路,旨在为开展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DNA甲基化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的脂肪酸组分,为棕榈油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品种的新鲜油棕果为试验材料,参考国家标准GB/T 14772—2008提取果肉脂肪酸,利用氢氧化钾的甲醇溶液对脂肪酸进行甲酯化处理,再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分,同时测定油脂营养成分。【结果】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脂肪酸种类相同,但成分含量所占比例不同。LS30果肉中棕榈酸含量所占比例最高(53.00%),油酸含量比例最低(22.56%);SJ64果肉中棕榈酸含量比例最低(43.94%),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比例最高(33.24%和7.10%)。4个品种油棕果肉脂肪酸组分中,棕榈酸平均含量所占比例高达48.47%,变异系数为0.05;其次为油酸,平均含量所占比例为27.90%,变异系数为0.08。脂肪酸组分中,月桂酸与肉豆蔻酸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1.00,下同),其相关系数为0.90,与其他4种脂肪酸均呈负相关;棕榈酸与油酸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93,与亚油酸呈较大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1,与月桂酸和肉豆蔻酸呈负相关,与硬脂酸呈正相关。对油棕果肉油脂各营养成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品种间α-维生素E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角鲨烯和β-谷甾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通过多重比较分析,α-维生素E含量在品种SD60和XJS30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SJ64和LS30间存在显著差异;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在4个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4个品种油棕果肉中均含有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SJ64果肉中的油酸、亚油酸,以及油脂营养成分α-维生素E和β-谷甾醇含量均最高,具有较高的营养开发价值,为今后棕榈油品质改良提供材料参考。  相似文献   
77.
棕榈油与常见食用油脂肪酸组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静  王永  杨耀东  雷新涛  肖勇 《南方农业学报》2016,47(12):2124-2128
[目的]比较棕榈油与常见食用油脂肪酸组分的差异,为其作为优质食用油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检测6种市售食用油及20份新鲜油棕果提取的棕榈油,比较各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差异,并分析新鲜油棕果提取的棕榈油脂肪酸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6种食用油的油酸含量均较高,最高的是油茶油,油酸含量高达74.34%,最低的是葵花籽油,为15.25%;亚油酸含量则以葵花籽油最高(60.92%),油茶油最低(7.08%);棕榈油中棕榈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0.96%,其次为油酸,所占比例为35.31%;各食用油中的月桂酸、肉豆蔻酸和硬脂酸含量均较低.芝麻油、油茶油、菜籽油、花生油和葵花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高,在76.00%以上.对20份新鲜的油棕果进行脂肪酸组分分析,发现部分油榈种质油酸含量较高,可达53.48%,亚油酸含量最高为16.64%;棕榈酸与油酸呈较强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8.[结论]棕榈油中脂肪酸组分与其他常见食用油的脂肪酸组分含量差异明显,其棕榈酸含量较高,油脂饱和度也较高,但棕榈酸与油酸呈负相关,可在育种工作中培育高油酸、低棕榈酸的油榈品种,使其成为优质的食用油源.  相似文献   
78.
高产、抗寒和抗旱是我国油棕育种的重要目标。本文综述了油棕种质资源评价研究方面的进展,尤其是在高产、抗寒和抗旱鉴定评价方面;提出了目前油棕资源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培育适合我国栽培的高产、抗寒和抗旱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芒果人工杂交授粉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芒果人工杂交授粉试验,结果表明,结实率按照花序统计最高达32.3%,按照花朵统计最高达2.18%。  相似文献   
80.
羊奶果具有适应性广、结果早、丰产、稳产、病虫害较少的特性,观赏价值高,适合盆栽观赏。介绍了羊奶果的植物学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及用途、育苗技术和盆栽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