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5篇
  8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生态规划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荒漠化地区的生态规划的原理与方法,分析了荒漠化地区生态规划的必要性,提出了荒漠化地区生态规划研究的目标及内容,同时指出荒漠化地区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的提出是建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基于辽宁西北部章古台地区31块沙地樟子松人工林标准地树高调查数据,通过对14种树高生长模型进行拟合、评价、检验,选出最适合该地区的树高生长模型,运用该模型及受病虫害干扰的解析木资料拟合其树高生长过程,并计算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及初始防护成熟龄,以此分析病虫害对树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Richards模型是预测沙地樟子松树高生长的最适模型(MAE、SSE、RMSE最小,R~2最大),而且Richards模型拟合受病虫害干扰的樟子松树高生长过程也符合模型的生物学意义。对比健康和病虫害两种状况下樟子松树高生长预测曲线,表明该地区受病虫害干扰的起始年龄为16 a左右,病虫害使沙地樟子松树高总生长量平均降低了30.57%,使其初始防护成熟龄提前了6 a,同时达到初始防护成熟龄时的树高降低了27.92%,因此,病虫害大大缩短了樟子松的生长过程;但是,该地区16 a左右开始受病虫害干扰的沙地樟子松,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的最大值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辽东山区森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样方法对辽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固沙林采伐迹地撂荒后1-5 a内自然恢复植被组成及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迹地自然恢复形成的自然植被群落共有49种植物,分属于26个科,以菊科和乔本科植物最为丰富。1a采伐迹地、2a采伐迹地、3a采伐迹地和5a采伐迹地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681,0.792,0.845和0.870,Shannon-Weiner信息统计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和S im pson优势度指数基本相似。植被总生物量由1.351 t/hm^2增加到9.745 t/hm^2,撂荒2a时植被系统开始产生枯落物。随着植被恢复时间增加,死地被物生物量从0.824 t/hm^2增加到1.403 t/hm^2。与采伐前相比,撂荒使采伐迹地土壤表层(0-15 cm)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各层的养分含量明显增加。撂荒具有较早归还凋落物和增加土壤养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离体胚组织培养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离体胚组织培养在植物育种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以具体实例为基础,着重介绍了胚培养应用于实践的四个方面:克服杂种胚败育,克服种子休眠,提高后代抗性改良品质,测定种子生活力。另外,还从培养基和外植体两个角度分析了影响胚培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引种至沙地,经过60多年的生长已经到了生命周期的末期。及时总结第1代沙地樟子松的生长过程,可以更好地为沙地樟子松的推广、更新、经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引种地辽宁章古台不同立地条件下30 a以上樟子松人工林标准地(11块)的平均木作为解析木(11株),求解Richards模型的参数并检验模型的拟合性,运用建立的Richards模型求解沙地樟子松的各种特征值,从而揭示沙地樟子松的生长进程。结果表明:①樟子松的生长能够用Richards模型很好地模拟,残差符合正态分布,显著性均大于0.05。模型的参数值分别为树高:14.179,0.084,2.803;胸径:19.379,0.075,1.712;材积:0.296,0.062,5.926。②引种到章古台沙地的第1代樟子松,树高在第12.3年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54 m·a-1,第21.4年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39 m·a-1;胸径平均在6.6 a后开始生长,第14.0年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77 cm·a-1,第26.0年时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0.47 cm·a-1;材积生长在12.0 a之前生长缓慢,第29.0年其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值0.007 4 m3·a-1,平均生长量在第47.0年达到最大(即林木数量成熟年龄),最大平均生长量达0.004 5 m3·a-1。樟子松引种到章古台后,生长进程加快,生命周期缩短,成熟期提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樟子松成熟林年生长对土壤碳、氮、磷的影响。[方法]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成熟林为研究对象,以截根处理为对照,采集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研究樟子松成熟林年生长对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的影响。[结果]樟子松成熟林经过1年生长,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变化显著,但全氮和全磷变化微小。截根后林地有机碳生长季增加显著,而未截根的增加不显著。速效磷截根后生长季显著增加;未截根样地生长季增加不显著。樟子松成熟林在7—9月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变化量显著高于5—7、9—11和11月至次年5月。樟子松成熟林在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变化量显著高于0~10、20~40和40~60 cm土层。[结论]樟子松成熟林年生长促使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积累,樟子松成熟林在7—9月10~20 cm土层生长显著。  相似文献   
18.
竞争对辽宁西北部樟子松人工固沙林树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辽宁省章古台地区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固沙林为研究对象,依据立地一致性原则,从未经抚育的樟子松人工固沙幼龄林(10 a)和成熟林(40 a)中各选出4块林分密度不同的标准地[A代表幼龄林,林分密度分别为975(A1)、1 175(A2)、1 425(A3)、1 625(A4)株·hm-2;B代表成熟林,林分密度分别为350(B1)、750(B2)、1 200(B3)、2 975(B4)株·hm-2],采用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分析法评估竞争对樟子松固沙林树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 a和40 a林龄的樟子松固沙林个体树高均服从正态分布,其中10 a林分林木个体树高分布均为左偏,  相似文献   
19.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氮(N)的有效性是沙地林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关键限制因子。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10~60 a林龄土壤NH4+-N、NO3--N和矿质N含量、氨化速率、硝化速率和N矿化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樟子松人工林土壤NH4+-N、NO3--N和矿质N含量,随着不同林龄在10~60 a内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10~30 a增幅较小,40~60 a显著提高;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主要集中在0~20 cm,呈现出表聚性。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氨化速率、硝化速率和矿化速率均随林龄增加而增加,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40 cm土层明显大于40~100 cm。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得出林龄与土层对各矿化指标影响显著。土壤矿化指标与人工林地上樟子松株高、胸径、冠幅以及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冗余分析(RDA)表明,影响不同林龄土壤矿化指标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全氮、全磷、有机碳;影响不同土层土壤矿化指标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全氮、碱解氮、有机碳。因此,樟子松人工林能够改善沙地土壤N的有效性,幼龄林和中龄林改善效果较小,近成熟林和成熟林改善效果明显;对表层土的改善效果优于深层土;土壤肥力是影响土壤矿化指标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0.
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在地区和土层间存在差异,然而林木生长对SOC的变化的影响沿降水梯度的变化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以辽宁省不同降水区樟子松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土层SOC的差异以及林地SOC与对照样地SOC比值(SOCR)在不同地区和土层间的差异.结果表明:SOC和SOCR受地区、土层及其交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