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99篇
农作物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新疆目前正在推广的春小麦品种和即特推广的新品种在同一种植水平下进行了产量、特征特性及品质的鉴定,从综合产量与品种特征特性来看,以新春15、17、11、18、10和6号较好;从综合品质指标来看,以Y20、新春12号和15号品质较好,新春9和17号次之。并对各品种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提出了栽培上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研究核桃小麦(以下简称核麦)间作模式下,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农田小气候的影响。【方法】 2016~2017年在核麦间作模式下,设置450×104株/hm2(M1)、525×104株/hm2(M2)、600×104株/hm2(M3)、675×104株/hm2(M4)、750×104株/hm2(M5)5种冬小麦种植密度,观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冠层空气温度、湿度以及冠层透光率的变化过程。【结果】 核麦间作下,远冠区冬小麦单片单面积、株高、茎粗均高于冠下区;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冠下区、远冠区冬小麦各叶层叶面积、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6.49~81.66 cm(冠下区)和78.34~86.27 cm(远冠区)。冠下区、远冠区冠层空气温度呈“先升后降”的曲线,冠下区M1处理最高,远冠区M4、M5处理相对较高,冠下区上午升温、下午降温速度慢,高温持续期短,冠下区各密度冠层温度(18.19~35.99℃)的变幅低于远冠区(17.82~38.92℃);湿度呈“先降后升”的曲线,均在M1最低,远冠区冠层空气湿度上午降速、下午升速均慢,湿度低谷持续期短,冠下区冠层空气湿度(44.73%~100%)变幅高于远冠区(36.62%~100%)。小麦冠层顶部入射光合有效辐射量(PAR)冠下区明显低于远冠区;冠下区、远冠区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IPAR)随着密度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在M2处理达到最大。【结论】 种植密度525×104株/hm2(M2)时,核麦间作下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其小气候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3.
总结了新疆"十五"期间小麦栽培、植保、土肥等学科科研取得的主要进展,探讨了"十一五"期间新疆小麦栽培研究和生产的建议,旨在推动新疆小麦的科研工作,促进小麦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4.
北疆复播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疆准噶尔南缘西部平原农区,麦收后≥10℃积温近2000℃,长期以来未能有效地利用。本试验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对国内外早熟玉米品种进行试种筛选,试图选择出适宜北疆麦收后的复播玉米品种,为耕作改制,提高复播指数,有效利用热量资源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5.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茎部特征及其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茎部形态特征及其抗倒伏能力的影响,在2014-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300(N_1)、360(N_2)、420(N_3)和480(N_4)kg·hm~(-2)四个不同氮肥水平对冬小麦茎部形态特征、力学特征及抗倒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滴灌冬小麦的株高逐渐增高,重心高度升高,平均节间长度增长,单株鲜重增加,而基部节间直径减小,茎秆基部的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降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冬小麦茎秆基部的机械强度及抗倒伏指数均呈降低的趋势。茎秆的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与株高、重心高度、单茎鲜重显著负相关,与基部节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N_2处理小麦倒伏率较低,产量最高,为6 315.76kg·hm~(-2),分别较N_1、N_3、N_4处理产量高4.72%、6.69%和13.59%。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当控制施氮量可以降低滴灌小麦倒伏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16.
【目的】研究氮肥增效剂在小麦氮肥减施上的应用效果,为氮肥增效剂与氮肥减量配施在冬小麦生产中提供指导。【方法】2020~2021年度在大田条件下,以氮肥增效剂(CP)为材料,设置5个氮肥减量配施处理(减氮5%+CP、减氮15%+CP、减氮25%+CP、减氮35%+CP、减氮45%+CP)、1个常规模式和1个不施氮(对照),共计7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叶片SPAD值、光合生理、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在使用氮肥增效剂(CP)条件下,减氮5%~25%时冬小麦的旗叶SPAD值仍有提高,减氮35%~45%时降低了冬小麦旗叶SPAD值;冬小麦旗叶Pn、Tr、Gs,在减氮5%时均有明显提高,减氮15%时略有提高,减氮25%时略有降低,减氮35%~45%时明显降低;冬小麦旗叶Ci与Pn、Tr、Gs基本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减氮模式下,CP提高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但减轻了千粒重。与常规模式相比,减氮5%~25%时小麦增产幅度在1.60%~5.88%,减氮35%~45%时小麦产量降低了6.22%~19.32%。与常规模式相比,CP提高了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氮肥减量1...  相似文献   
117.
为明确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两个冬小麦生长季,以新冬18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了0(N_0)、94.5(N_1)、180(N_2)、240(N_3)、300(N_4)、360kg·hm~(-2)(N_5)共6个施氮量处理,通过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特点。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滴灌冬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均呈"S"曲线变化。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的转运量及其转运效率、花后同化物积累量均以N_3处理最高;花前干物质转运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以及籽粒产量在两年中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呈先增后减趋势,也均以N_3处理最高,其中产量两年分别较N_0处理增产68.01%和67.39%。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240kg·hm~(-2)施氮量最有利于滴灌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高产。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究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推迟播期对新疆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在南疆一年两熟地区大田条件下,于2020年10月5日(S1)、10月10日(S2)、10月15日(S3)、10月20日(S4)、10月25日(S5)5个播期下种植新冬60和新冬20,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下冬小麦产量、营养品质及加工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冬小麦的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均逐渐降低,且新冬20的降幅高于新冬60;播期对两品种的穗粒数影响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及沉降值随着播期推迟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播期对新冬60的湿面筋含量及新冬20的沉降值影响不显著;面团弱化度随播期推迟逐渐降低,拉伸面积、延伸度、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的变化规律与其相反,表现为S1>S2>S3>S4>S5。千粒重与沉降值、延伸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合考虑,播期对南疆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存在不同步性,早播(10月5日)可获得高产的同时得到较佳的品质;晚播(10月25日)会减产,但可增加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降低弱化度。  相似文献   
119.
【目的】研究不同基肥及施肥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为新疆冬小麦基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方法】2019~2020年度,在大田条件下,以新冬60号为材料,采用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种施肥方式:种肥分离(S1)、种肥同播(S2)和2种基肥种类:磷酸二铵(F1)、美可辛(F2)共计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植株性状、叶片SPAD值、LAI、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美可辛种肥分离处理(F2S1)相较于其它处理,冬小麦株高、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及有效穗数和籽粒产量和生物量均表现较好;与磷酸二铵种肥同播(F1S2)相比,美可辛种肥同播(F2S2)下冬小麦的株高表现为降低、茎粗表现为增加、穗长表现为增长,且有效穗数、籽粒产量、生物量均表现较高。【结论】美可辛采用种肥同播方式有利于促进冬小麦增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研究无人机多光谱影像对冬小麦光合作用实时监测的可行性,分析不同长势差异的冬小麦对估算模型的影响。【方法】选用16个冬小麦品种作为材料,在无氮处理N0(0 kg N/667m2)和正常施氮处理N1(15 kg N/667m2)下获得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无人机蓝(B)、绿(G)、红(R)、红边(RE)和近红外(NIR)5个波段的光谱遥感影像,结合同时期4种光合参数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i),采用梯度增强回归和岭回归方法建立正常施氮处理下开花期和全生育期4个光合参数的估算模型,并用该估算模型估算无氮处理下开花期和全生育期4个光合参数。【结果】梯度增强回归可以较好的预测施氮下开花期净光合速率(Pn),决定系数(R2)为0.82,Ci、Gs和Ti的预测反演精度分别为0.44、0.64和0.48,在无氮处理下,该模型估算精度大于0.5的为Pn、Gs和Ti。【结论】岭回归在估算正常施氮下全生育期的4个光合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