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白斑狗鱼与黑斑狗鱼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对白斑狗鱼Esox lucius和黑斑狗鱼Esox relchrti的不同地理居群共115尾标本的36个测量性状和12个可数性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两种狗鱼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自斑狗鱼与黑斑狗鱼的背鳍棘数、臀鳍棘数、臀鳍分支鳍条数、纵行鳞数、侧线上鳞以及侧线下鳞差异极显著。在可量性状上,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黑斑狗鱼乌苏里江种群与嫩江种群差异最小,首先聚为一支,后与黑龙江种群聚为一支,两种狗鱼差异明显,白斑狗鱼为单独一支。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群形态差异极显著(P〈0.01),判别准确率P1为96.4%~100%。分析结果显示两种狗鱼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42.
黑龙江水系(中国)秋大麻哈鱼回归群体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8年分别对在禁渔期前(9月10日-9月30日)和禁渔期间(10月1日-10月20日)溯河至乌苏里江和在禁渔期前溯河至黑龙江(中国)的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群体结构和数量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黑龙江中大麻哈鱼年龄由4、5、6龄组成,而乌苏里江中大麻哈鱼由3、4、5龄组成。在禁渔期前溯河至黑龙江(中国)的大麻哈鱼以低龄小个体为主;在禁渔期前溯河至乌苏里江的大麻哈鱼主要以4龄中等个体为主,而在禁渔期溯河至乌苏里江的大麻哈鱼以低龄小个体为主。因此现行的禁渔政策是不科学的,会导致大麻哈鱼种群的小型化,应加以整改。  相似文献   
43.
塔里木河干流叶尔羌高原鳅种群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9年对塔里木河干流叶尔羌高原鳅[Triyplophysa(Hedinichthys)yarkandensis(Day)]群体生物学进行研究。叶尔羌高原鳅体长、体重相关方程为:W=0.0190L2.8911;相对怀卵量平均为(1160.7±364.7)粒/g,性腺处于Ⅳ期发育阶段的雌、雄鱼平均成熟系数分别为(13.59±5.21)%、(0.79±0.26)%;集中产卵时间在6-7月份,繁殖水温约为22℃。食物组成以水生高等植物(秋季)和水生昆虫(春季)为主,秋季的摄食率、饱满度及摄食强度等指标远高于春季。春季群体,体长5~8cm、体重4.1~8.1g,主要为繁殖群体;秋季群体,体长2~5cm、体重0.1~4.1g,主要为育肥生长阶段的幼小群体。当干流全线有一定流量或有洪水暴发时,叶尔羌高原鳅遍布于塔里木河干流全线,并在干流鱼类种群数量中占优势地位,其种群资源主要集中在塔里木河干流阿拉尔河段;该鱼属于广温性(0.2~33℃)底层小型鱼,具有耐低氧、喜集群及短距洄游特性。  相似文献   
44.
2011年4~10月对黑龙江省境内的绰尔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53种,隶属于14目29科。其中水生昆虫最多,为34种,分属6目18科,占总数的64.15%。在采集到的53种大型底栖动物中,在功能摄食类群中收集者种类最多,为15种,占28.30%;刮食者和捕食者各为14种;撕食者10种。大型底栖动物相对重要指数排在前十位的依次为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Gumaga okinawaensis、二尾蜉(Siphlonurus sp.)、Limnocentropus insolitus、幽蚊(Chaoborus sp.)、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Epeorus uenoi、东北田螺(Viviparus chui)、小蜉(Ephemerella sp.)和黑龙江短沟蜷(Semisulcospira amurensis)。调查期间,绰尔河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3.32ind/m2,平均生物量为1.65g/m2,二者均以秋季最高,但前者春季最低,后者夏季最低。K-优势曲线与Shannon-Wei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结果相一致:均以夏季最高,秋季最低。BI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绰尔河中上游水质处于清洁等级,下游水质处在轻度污染-污染等级。  相似文献   
45.
2006~2008年对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其干流和7条主要支流鱼类物种β多样性.调查表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现有鱼类36(亚种)种,隶属于6目、12科、30属;其中,土著鱼类23(亚种)种,引进鱼类13种.人类活动、水利工程、渔业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导致流域片段化,鱼类洄游阻隔、产卵场缩减、生境破碎和水文情势等改变,渔获物组成演替明显,鱼类种群数量下降明显,土著鱼类个体小型化,鱼类资源面临衰竭;西伯利亚鲟、小体鲟面临濒危,北鲑面临灭绝.提出保护额尔齐斯河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46.
应用同位素分析黑龙江中游主要鱼类营养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5月—2011年10月对黑龙江中游采集的32种鱼类和6种底栖无脊椎动物,运用稳定碳、氮同位素方法进行水生态营养层次的分析。结果显示,鱼类δ13C值为-32.00‰~-17.32‰,相差14.68‰;δ15N值为7.58‰~14.78‰,差值达6.80‰,跨度都很大。底栖无脊椎动物δ13C值和δ15N值的跨度不大,δ13C值为-29.64‰~-26.10‰,相差3.54‰;δ15N值为7.09‰~9.91‰,相差2.82‰。通过δ15N值计算出黑龙江中游32种主要鱼类和6种底栖无脊椎动物食物网营养层次,其中肉食性鱼类鳇(Huso dauricus)占据了黑龙江中游鱼类中最高的营养位置。通过分析初步建立了水体食物网连续营养谱,并结合底栖无脊椎动物同位素数据勾勒出黑龙江中游食物网营养结构图。  相似文献   
47.
黑龙江流域鱼类资源现状及放流鱼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阐述、分析了黑龙江流域鱼类的资源现状及濒危状况、黑龙江流域鱼类放流现状及效果、增殖放流物种选择依据等,提出拟选择施氏鲟、达氏鳇、大麻哈鱼、驼背大麻哈鱼等11种鱼类为黑龙江水域第一批增殖放流鱼类,探讨了拟选择鱼类生态特点.最后根据黑龙江流域鱼类放流现状,提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2015年5月—2016年5月明水期,依人为干扰类型的不同,在松花江哈尔滨段设8个样点,逐月分别采集表层(水面下27cm)和底层(水面下52cm)的着生藻类,研究明水期松花江哈尔滨段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的分层特征。结果表明,表层着生藻类共计7门121种(含未定种);底层6门119种(含未定种);表层、底层数量分别为6.74×10~4ind./cm~2、5.651×10~4ind./cm~2,生物量均值分别为0.1375 mg/cm~2、0.116 mg/cm~2,表层略高于底层,且表、底层着生藻类各门的数量、生物量的排序规律相同。对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和生物量的分析表明:硅藻是明水期调查江段着生藻类第一优势藻门。基于着生藻类分层特征,调查、评估河流着生藻类优势种类、数量和生物量时,建议采集策略优化为表层采集,而基于着生藻类种类的研究和评价工作采集表、底层混合水样。  相似文献   
49.
逊别拉河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10月,对逊别拉河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生物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共采集到15目28科55种底栖动物,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为37种,分属7目16科,占总数的67.27%。出现频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粗腹摇蚊(Pentaneura sp.)、狭萝卜螺(Radix lagotis)和半球多脉扁螺(Polypylis hemisphaerula)。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64.80ind.m-2、生物量为4.43g.m-2。功能摄食类群以捕食者占优势,共计为23种,刮食者15种,收集者11种,撕食者6种。BI生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逊别拉河水质比较清洁。  相似文献   
50.
2011年春季,对嫩江下游底栖动物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嫩江下游共发现了54种底栖动物,其中水生昆虫36种,占总种数的66.7%;软体动物12种,占22.2%;环节动物4种,占7.4%;甲壳动物1种,占1.9%;扁形动物1种,占1.9%;各采样断面底栖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差异较大,密度的变化范围为0.04~4.2 ind.m-2,平均值1.766 ind.m-2;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0130~1.4880 g.m-2,平均值0.3496 g.m-2。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表明,嫩江下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组内相似性高,组间差异大,多维标度分析(MSD)结果支持了聚类分析结果。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生物指数3个指标评价表明,嫩江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