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10篇
农作物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 毫秒
11.
2013年夏季高温对盐城水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2013年夏季高温对盐城市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至移栽期高温多雨,利于发苗;直播水稻播种后高温利于出苗、齐苗、壮苗;分蘖期前期有利于有效分蘖的发生,后期有利于无效分蘖的控制;孕穗期高温热害,促使枝梗和颖花大量退化,增加空瘪粒,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8月中旬的高温还使处于抽穗期的杂交制种水稻母本大量颖花不孕,产量仅30~80 kg/667 m2,相当部分田块失收,制种农户损失惨重,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利用1961-2008年淮河流域127个站点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历年气候生产潜力(TSPV),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8a间,淮河流域TSPV值的变化趋势与年降水量变化趋于一致,尤其是起伏变化比较接近,其空间分布表现为明显的纬向递减特征。流域TSPV值与极端强降水量、强降水日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与强降水强度、持续5d以上的降水次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流域的西北部地区及东部沿海的部分地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年持续15d以上无雨次数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08至2009年江苏省小麦适期偏晚播种,一播全苗;越冬期降水偏少,淮北干旱严重,至2月下旬末,旱情才有所缓解.返青期全省连阴雨,淮北旱情解除,淮南低洼地区发生渍害;3月中旬后气温稳步回升,小麦生长先慢后快;抽穗开花期多晴少雨,抑制了赤霉病的发生,有利于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灌浆期温高光足,有利于光合累积,提高千粒重;成熟收获期晴雨相间,淮北地区部分白麦出现穗上发芽现象,品质受到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利用“WCRP”的耦合模式比较计划-阶段3多模式数据,对比1961-2008年实际观测资料,分析未来3种不同排放情景下苏北地区年、四季降水变化趋势.未来50年苏北地区年降水量在中、低排放情景下持续增加,在高排放情景下先减少后增加;四季中,冬季降水增加最显著,高排放情景下各年代增幅为8.8%~15.1%;秋季降水以减少为主,高排放情景下,2010-2030年降幅5.5%~14.6%;春季降水量先减后增;夏季降水在中排放情景下持续增加,在高、低排放情景下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未来年、四季极端强降水阈值均减少,且以春季和冬季最为明显.预计未来50年冬季降水将平稳增多,冬季供水状况将有所改善;未来20年内苏北北部地区春季干旱仍有可能持续并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盐都区两系制种的生态特征与技术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都区从2000年起引进两系杂交稻制种,我们根据多年积累的气象资料,为其进行适应性分析,确定了发展方向.7年来我们与多个单位合作,选择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品种,在安全制种的气候、适宜播种期、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里下河地区直播水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盐城市气象台和盐都区气象局积累的50年气象资料,从气候学角度分析了江苏里下河地区气象灾害对直播水稻的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表明:6月10日前播种的早熟品种可在8月31日前齐穗,所受灾害仅为5~6年一遇的暴雨和5年一遇的台风;9月10日前齐穗的所受灾害为5年一遇的暴雨、台风和7年一遇的18℃的低温;对于9月10日以后齐穗的,越往后受灾概率越大。从气候角度而言,里下河地区大麦茬选择早、中熟品种,6月10日前直播,小麦茬选择早熟品种,6月20日前直播,受灾程度均较小,还是可行的。其余时段其它品种直播,受灾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7.
水稻发生稻曲病不仅造成产量损失,而且对人畜健康产生威胁。根据多年来对江苏稻区稻曲病的调查研究,阐述稻曲病的发生危害特点,提出适合江苏稻区稻曲病的农业和药剂防控措施,重点介绍穗期防控稻曲病的时间和药剂品种,并对稻曲病的发生规律进行分析及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