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林业   258篇
农学   191篇
基础科学   216篇
  110篇
综合类   1174篇
农作物   69篇
水产渔业   120篇
畜牧兽医   835篇
园艺   169篇
植物保护   5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正动物蛋白源不仅可以提供易消化的氨基酸;它们还是增强动物健康和消化道成熟的生物活性物质的可靠来源。动物蛋白,例如来源于牛奶、血液和鸡蛋,因其营养价值被高度评价。事实上,这些成分的蛋白质消化率超过90%,而豆粕的消化率约85%。此外,假设这些成分质量优越,无加工缺陷,其适口性很好。因此,它们的价格比大多数植物蛋白源高很多,故其通常被限制添加,甚至在低成本仔猪饲料中也被省略。新的证据和目前的市场思维提供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类  相似文献   
72.
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氮素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超级粳稻‘新稻18号’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0、232.5、255.0、277.5、300.0、322.5和345.0kg/hm2纯氮水平)对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明确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协同的适宜氮素水平。结果表明,随氮素水平提高,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均呈先增后降趋势。施氮量为255.0kg/hm2纯氮处理下,产量最高为9 878.11kg/hm2,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分别为84.81%、72.85%和66.94%,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分别10.00%和2.86%,氮肥吸收利用效率较高,为41.34%。低氮肥和高氮肥处理,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说明,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水稻高产、优质和氮高效可达到协同一致。  相似文献   
73.
霉菌毒素解决方案成为饲料厂和养殖场生物安全防范计划整体组成的一部分。当霉菌毒素结合剂只含有一种结合成分时,如粘土,其可被称为“单一结合剂”。当它们含有其他可协同作用以减少霉菌毒素对动物有害影响的成分时,它们可以称为复合型结合剂。“霉菌毒素结合剂”的目的是通过隔离方式并借助粪便消除它,以避免毒素通过消化屏障转移到动物的血液中。  相似文献   
74.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黄山市畜牧兽医局以农业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动物疫情应急体制和机制建设,全市畜牧兽医系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5.
对工程管理人员来说,提起内墙抹灰大家都不陌生。但真正能引起重视的却不多。究其原因就是有一种"假如施工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实在不行返工。它不象主体工程那么严重"的心埋在作怪。许多操作工人也存在一种"拿着抹子就抹,抹上去就是钱"的侥幸心埋。殊不知到最后造成的结果是工程大量返工。这不仅使企业和个人受害,也给。  相似文献   
76.
颜永胜 《当代农业》2013,(22):38-39
立冬后,气温逐渐下降.鱼种需适时并塘进行越冬管理,以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的养殖实践经验,将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与管理措施总结如下。一、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 1.水体缺氧严重(1)多年未清淤,池底淤泥沉积过多.造成池水恶化,耗氧增加,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2)池水过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弱,产生氧气不够水体生物的消耗.再加上肥水措施没跟上.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3)池中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导致鱼种缺氧而死亡。  相似文献   
77.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温逐渐升高,将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利用2003?2016年的涡度相关系统观测资料,研究了祁连山南麓高寒灌丛生长季(5月?9月)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生长季有效积温(growing season degree days,GDD)的响应,对于研究气候变暖对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高寒灌丛生态系统在生长季的月GPP、GDD都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变化趋势,都在7月或8月达到峰值,在5月达到最小值。在整个生长季尺度上,GPP与GDD具有较高变异性,但整体上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2003?2016年整个生长季GPP与GDD的均值分别为507.11 g·m?2和975.93℃。在月尺度和生长季尺度上,GPP与GDD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但是,通过比较生长季每个月GPP与GDD的关系发现,5、9月的GPP与GDD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在7月相关性最为显著(P<0.01)。整体上看,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植被的总初级生产力与热量条件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由此说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植被的光合生产能力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78.
动物通过皮毛携带、搬运等方式对种子在空间上的扩散产生不同影响,是植物种子实现远距离扩散的重要途径。以草原毒害草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为研究材料,采用野外模拟及控制性试验,测定了马、牛、羊皮毛附着和保留种子的能力,以及鼠类、蚂蚁对种子的搬运能力,分析动物对醉马草种子的扩散规律。结果表明,马、牛、羊模型种子的附着率:羊 > 牛 > 马(P<0.05),种子掉落率:羊 < 牛 < 马(P<0.05);随着行走天数的延长,种子在马、牛、羊皮毛上的附着率呈下降趋势。马的背部以及牛、羊的背、侧部最易附着种子;种子的侧部最易附着在皮毛上,以种子顶部附着的种子最不易掉落。24 h内鼠类、蚂蚁对种子的扩散范围分别为0~15 cm和0~40 cm。综上所述,家畜对醉马草种子起到远距离扩散作用,且羊比马、牛更容易增加种子的扩散强度。蚂蚁、鼠类对醉马草种子起到短距离扩散作用。  相似文献   
79.
秸秆收集利用是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态补偿是实现秸秆收集利用经济与生态双重收益的有力政策途径。以湖北省4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84户农户家庭为实证,将社会信任引入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UTAUT)形成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法(CVM)、二元Logit模型以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农户秸秆收集利用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90.35%的农户愿意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其受偿额度为47.81~52.92元/667m2;2)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社会信任对农户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农户受偿额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3)无论是高社会信任组还是低社会信任组的农户,经济绩效期望均显著正向影响其接受秸秆收集利用补偿,且两组之间的经济绩效期望系数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应加快建立健全农户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差异化的秸秆收集利用生态补偿标准、加大对秸秆收集利用以及资源化利用的知识普及和技术宣传。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旨在克隆奶牛脑肌类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1基因(Brain and Muscle Arnt-Like Protein 1,BMAL1)的蛋白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解析其CDS序列和编码蛋白特性。以牛肝脏组织为材料,利用PCR技术扩增奶牛BMAL1基因中带有同源臂的CDS片段。采用同源重组法,将目的片段连接至酶切线性化的pc DNA3.1-Puro-N-3HA真核表达载体上,酶切及测序结果均符合预期的质粒命名为pc DNA3.1-3HA-c BMAL1。将空载与重组质粒分别转染至HEK293T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验奶牛BMAL1基因的过表达效果,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BMAL1基因CDS区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和功能。结果显示,pc DNA3.1-3HA-c BMAL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将该质粒转染至HEK293T细胞后,成功实现了BMAL1在m RNA和蛋白水平的过表达;牛BAML1基因与绵羊、山羊同源性最高,BMAL1蛋白为不稳定蛋白,其上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