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14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84篇
  106篇
综合类   996篇
农作物   147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329篇
园艺   166篇
植物保护   12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35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速生桉等3种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国营沙塘林场的速生桉(广林9)、马尾松、湿地松3种人工纯林的生物群落调查为基底,研究不同类型林分生物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类型林分之间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差异,速生桉人工林物种种类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立地原有植被和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研究区草本层的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总体比灌木层小,速生桉人工林草本层和灌木层分层不明显,灌木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高于草本层。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进行广西桉蝙蛾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筛选致病性强的优势菌株,为桉蝙蛾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桉蝙蛾虫尸上分离纯化获得206个真菌菌株,这些菌株分属于白僵菌(Beauveria)、镰刀菌(Fusarium)、拟青霉(Paecilomyces)、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毛霉(Mucor)和Evlachovaea,其中白僵菌分离率为87.4%,其他真菌分离率较低。经致病性测定,白僵菌是桉蝙蛾幼虫强致病菌,镰刀菌和Evlachovaea是弱致病菌,其他4类真菌为非致病菌。以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为依据,鉴定球孢白僵菌[B.bassiana(Balsamo)Vuillemin]、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和Evlachovaea sp.为桉蝙蛾幼虫的致病菌,其中Evlachovaea sp.在中国首次被记载。【结论】广西桉蝙蛾的病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尖孢镰刀菌和Evlachovaea sp.,其中球孢白僵菌为优势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刘维明  刘永智  王晓飞  韦进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50+5973-5950,5973
[目的]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甘蔗汁中的有害重金属元素。[方法]选取甘蔗汁作为研究对象,经硝酸体系进行电热板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甘蔗汁中铜、铅、锌、镉4种有害重金属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研究表明,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10%以下,各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2%~10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合用于测定甘蔗汁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同时可为分析含有机质高、糖分高、黏稠的样品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桂中地区樱桃番茄新品种的果实性状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出适宜桂中地区温室栽培的优质、特色番茄新品种,提高番茄生产种植效益,本试验对引进的9个樱桃番茄品种从形态特征、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风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粉果小番茄、高档黄果小番茄口感最好,圣玛丽、日红、粉色丽人次之。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不同栽培目的选择不同的品种。  相似文献   
995.
为探索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运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采自四川攀枝花市和云南华坪县的38个杧果畸形病病原菌的遗传多样性.供试的38个菌株经14条特异性引物共扩增出72条带,其中52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72.22%.38个菌株的相似系数值为0.5972~0.9862,变幅为0.3889,平均为0.7885.其中菌株MG16与MG17的相似系数最大、为0.9862;菌株MG07和MG33的遗传相似系数最小、为0.5972.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38株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76水平上分为5类,菌株MG33、MG07和MG36分别形成单一分支,MG25和MG35聚合在一起;其余菌株分布在第V类中.我国杧果畸形病病原菌Fusarium mangiferae存在丰富的种资资源,且F.mangiferae与采集地点、杧果品种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6.
以麻疯树栽培品种FD-8 号为试材,采用盆栽方式,将其置于露地(T1)、林间地(T2)及遮雨棚(T3)3 种 条件下,研究立地对麻疯树周年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子叶灼伤和冬季苗木冷害均表现为T1 最严重,其次是 T2,而T3 没有出现子叶灼伤和苗木冷害;在春季,T3 萌芽最早,其次是T2,而T1 萌芽最晚;在秋季和夏季,T2 均明 显促进苗木形态协调生长,显著提高苗木质量指数,但T3 显著降低苗木综合质量。可见,本试验条件下,T2 有利于促 进麻疯树苗木形态的周年协调生长,从而提高苗木综合质量。  相似文献   
997.
微滴灌溉对木薯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木薯品种华南205为试材,采用微滴灌溉、微喷灌溉和不灌溉3种灌溉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微滴灌对木薯叶片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滴灌溉下,木薯叶片的含水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片干重均显著提高,叶可溶性糖含量则降低;与对照不灌溉相比,木薯叶片含水率增加了8.99%,叶绿素含量增加了6.86%,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了27.08%,叶片干重增加了12.60%,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了24.48%,块根产量提高了85.07%.微滴灌溉不仅可以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强木薯抗旱性,同时还可有效地提高木薯光合效率,促进木薯的生长,提高木薯产量.  相似文献   
998.
以罗汉果生根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基质种类、瓶苗质量、温湿度及施肥浓度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 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院基质种类、瓶苗质量、温湿度是影响组培苗成活的关键因子,塘泥颐育苗土颐蛭石=1颐1颐1 的基质 组合效果最好,炼苗成活率最高达 93. 56% ,且长势好;合适的环境条件为温度 25耀30益、湿度 80% 耀90% ;施肥浓度以 0. 5% 为好,移栽苗生长较快且无肥害发生,最适于移栽大田。  相似文献   
999.
对不同连栽代数的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按径级标准木法,测定3年生不同连栽代数的巨尾桉人工林生物量,建立其估算模型,计算出3年生不同连栽代数巨尾桉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结果表明:第1,2,3代巨尾桉人工林年生物量分别为37.81,37.02,26.59 t/ hm2;林分年净生产力分别为12.60,12.34,8.86 t/(hm2·a);干材年生产力分别为6.12,6.14,4.33 t/(hm2·a)。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下降趋势不明显,第2代林干材生产力高于第1,3代林。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充分利用一季中稻地区的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产增收,以超级稻中浙优1号为供试材料,开展不同栽培密度对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栽培密度24万蔸/hm2、27万蔸/hm2、30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较高,尤其以密度27万蔸/hm2头季稻及再生稻产量最高,头季有效穗数295.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71.2粒,每穗实粒数132.4粒、结实率77.3%,产量9466.97kg/hm2;再生稻有效穗数377.6万穗/hm2,每穗总粒数66.5粒,每穗实粒数50.2粒、结实率75.5%,产量3350.17kg/hm2等性状均最高,可在一季中稻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