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论述了海南槟榔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包括种苗繁育、园地规划、定植管理、施肥管理、水分管理、保花保果和病虫害防治等。并探索了保花保果、土壤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相似文献   
62.
鲜食小果型番木瓜是近年来从台湾或国外引进及国内选育出来作为水果消费的一类番木瓜的总称。由于鲜食小果型番木瓜具有独特的食疗保健作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消费量不断增加,农民种植积极性颇高。因此,近几年来,鲜食小果型番木瓜品种的引进也不断增多,但由于配套栽培技术跟不上,很多投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相似文献   
63.
印泰莲雾的生物学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雾又名洋蒲桃、爪哇蒲桃,原产马来半岛,以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栽培最多,菲律宾平原地带栽培也多。我国最早于17世纪由荷兰人从爪哇引入台湾,约于100多年前引入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目前以台湾栽培最多,成为台湾省发展最迅速的果树。  相似文献   
64.
龙眼是原产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的珍贵果树。我国是世界龙眼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我国龙眼生产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海南、云南、四川及贵州等省区,其中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是主产区,海南、四川、云南和贵州省为小规模栽培。2005年,广西的龙眼种植面积为17.3万公顷,产量为38.2万吨,种植面积跃居全  相似文献   
65.
牛球虫病是常见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寄生虫病,由艾美耳科的艾美耳属或等孢属球虫寄生于牛的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内而引起。对牛球虫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方法等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为防治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6.
目前,海南的龙眼产业发展迅猛,至2004年底海南的龙眼种植面积已达19.3万亩,产量达11918吨,主要品种为储良、石硖。以前,传统的龙眼控梢催花技术对海南龙眼的控梢催花效果很不理想,致使海南的龙眼产业受到巨大挫折,一些地方的龙眼树已被砍掉,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海南省农科院在海南首次取得龙眼反季节催花技术的成功,使海南龙眼种植业由劣势变为巨大优势,前景看好。为了促进海南龙眼产业的发展,课题组对全省范围内的龙眼丰产园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丰产栽培技术经验,编写了“龙眼丰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7.
为探究新疆农田土壤中可培养粘细菌的多样性,从中筛选出具有高效捕食能力的粘细菌菌株。以新疆不同地区农田土壤为分离材料,采用兔粪诱导法和大肠杆菌诱导法从中分离纯化粘细菌,将形态鉴定与多位点序列分析相结合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并以4种植物病原细菌: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梨锈水病菌(Dickeya fangzhongda)、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胡萝卜亚种(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为靶标菌,通过平板捕食法测定粘细菌的捕食特性。结果表明,从采集到的134份土样中共分离到126株菌,经纯化后获得46株粘细菌纯培养物。这些菌株分属于4个属,粘球菌属(Myxococcus)34株,原囊菌属(Archangium)7株,孢囊杆菌属(Cystobacter)3株,珊瑚球菌属(Corallococcus)2株。捕食活性分析显示,本研究获得的粘细菌菌株具有广谱的捕食活性,但同一株粘细菌对不同种病原菌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68.
为明确甜瓜种子携带黄瓜花叶病毒(Cucumher mosaic virus,CMV)状况,以5个品种甜瓜种子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甜瓜种子、胚芽中CMV带毒率和带毒量。结果表明,供试种子、种胚带毒率分别为80%~96.6%和5.0%~25.0%,带毒量分别为6.62×10~4~5.47×10~7拷贝/粒和3.78×10~4~1.00×10~6拷贝/粒;种苗传毒率为0~6.6%,不同品种之间存在差异。种子的带毒率高而传毒率低,表明CMV主要存在于甜瓜种子的种皮上。试验比较了5种处理方法对带CMV甜瓜种子的脱毒效果。干热(65℃)、湿热(100℃沸水)、温汤(55℃)、干热+湿热(65℃干热+100℃沸水)、干热+10%Na_3PO_4(65℃干热+10%Na_3PO_4)处理甜瓜种子,均能降低种子带毒量。干热、湿热、干热+湿热和干热+10%Na_3PO_4处理后种子脱毒率可达96%以上,显著优于温汤处理(P0.05),并能促进种子发芽。干热+10%Na_3PO_4处理甜瓜种子后的种苗中未检出病毒,对CMV的脱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9.
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FX1是从新疆库尔勒香梨生产区果蔬天然酵素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的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为提高其抑菌活性物质的产量和防病效果,本研究以平板抑菌活性和发酵液活菌浓度作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和响应曲面法对培养基成分(碳源、氮源、无机盐)及摇瓶发酵条件(温度、转速以及初始pH)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FX1菌株的最适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FX1的最适培养基为:玉米淀粉10.0 g/L,酵母膏25.1 g/L,KH2PO40.5 g/L,MnSO40.001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初始pH 7.0,转速150 r/min,温度30.9 ℃,装液量100 mL/500 mL,培养时间48 h。优化后FX1菌株活菌数可达1.53×109 CFU/mL,抑菌圈直径可达26.6 mm,相比优化前分别增加了3.10倍和1.32倍。苹果离体花序的防效试验结果显示,喷施FX1菌体发酵液、无菌发酵滤液和脂肽类物质粗提取液能显著降低花腐率(P<0.05),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性防效分别可达68.53%、71.47%和76.30%,均高于优化前。研究结果为贝莱斯芽孢杆菌FX1菌剂的开发及其在梨火疫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