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41篇
农作物   7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杀虫单对二化螟谷胱甘肽转移酶(GSTs)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二化螟为材料研究了杀虫单、甲胺磷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 (DEM)对谷胱甘肽转移酶 (GSTs)的抑制作用。离体抑制试验结果表明 ,杀虫单和DEM都对二化螟GSTs活性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在实验设置的反应体系中 ,2 5mmol·L-1杀虫单和DEM与酶液保温 2min后 ,对GSTs的抑制率达到 70 %以上 ;6min后 ,达到 90 %以上。杀虫单和DEM的抑制中浓度 (IC50 )分别是 1 33和 1 71mmol·L-1,而甲胺磷没有抑制作用。活体实验结果显示 ,用 0 1mol·L-1杀虫单、甲胺磷和DEM 0 0 5 μL分别处理二化螟 4龄幼虫 48h后 ,杀虫单和DEM对GSTs活性的抑制率分别达 10 3%和 14 5 % ,甲胺磷则表现出 8 6 %的诱导作用。酶动力学实验显示 ,杀虫单和DEM都是GSTs的可逆性抑制剂 ,这种抑制作用不是竞争性的。由此表明 ,杀虫单是GSTs的强抑制剂 ,这在杀虫单的毒杀机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2.
对浙江省苍南县稻田第一代二化螟的抗药性进行了3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灭多威和阿维菌素的抗药性上升迅速,尤其是对三唑磷的抗性达到极高抗水平(2 367.3);对水胺硫磷与甲胺磷抗性变化不大;而对氟虫腈的抗性则有所下降.在室内用三唑磷对采自浙江省苍南县的二化螟进行连续14代筛选,结果抗性由203.3倍上升到3 272.6倍,室内三唑磷筛选抗性的现实遗传力(h2)为0.310 5,表现出较大的抗性风险.生物适合度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田间抗性种群的生物适合度均低于敏感品系.在抗性筛选过程中,当抗性达到1 523.7倍(第9代)时,停止筛选,5代后抗性水平下降到327.1倍并保持相对稳定;恢复筛选后,抗性水平又上升.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应采取早期治理.  相似文献   
83.
用马拉硫磷筛选的褐飞虱抗性品系(R)对马拉硫磷的抗性达到184.4倍,对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的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有一定的交互抗性,而对氰戊菊酯不表现显的交互抗性。进一步研究显示:在抗性品系中,磷酸三苯酯对马拉硫磷和仲丁威的增效作用分别达到9.15和2.38倍,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这两个药剂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2.32和1.42倍)。抗性品系的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以2,4二硝基氯苯为底物)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分别为敏感品系(S)的14.67、1.52和1.11倍。在抗性品系中,磷酸三苯酯对酯酶活力抑制作用很强,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也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显示,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抗性品系对马拉硫磷抗性和对其他药剂的交互抗性中起到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棉蚜抗药性简易生物测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江苏宜兴、山东阳谷和河北冀县等不同抗性水平的棉蚜,通过与毛细管点滴法的比较测定,建立了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棉蚜抗药性药膜生测法.并利用宜兴敏感性棉蚜,初步建立了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磷胺、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等7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  相似文献   
85.
南京郊区小菜蛾抗性测定和几种杀虫剂触杀毒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南京郊区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和有机磷杀剂(敌敌畏)的抗性水平及对有机磷(甲基毒死蜱)、沙蚕毒素类(杀虫单、巴丹)、氯化烟碱类(吡虫清)、苯并吡唑类(氟虫清)和阿维菌素(avermectin)等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水平。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与敏感品系相比,南京郊区小菜蛾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产生了极高的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81.41倍和大于134.15倍,对敌敌畏则产生了中等的抗性,抗性指数为10.06倍。活体增效试验显示,酯酶抑制剂TPP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分别为1.46和1,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PB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增效作用分别为3.02和1,表明神经敏感性下降可能是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高抗性的主要机制。点滴法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氟虫清、巴丹和杀虫单对抗性小  相似文献   
86.
二化螟抗药性监测方法及相对敏感基线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选用安徽太湖县二化螟 (ChilosuppressalisWalker)自然种群 ,用 6种药剂对 6龄幼虫进行毒力测定 ,并与国内外已知敏感品系的LD50 值比较 ,在证实了该种群具有较高的敏感水平后 ,经室内纯化和连续饲养近 2 0代 ,育成相对敏感品系(TH S)。为提高试验准确性 ,简化操作 ,使用 4龄幼虫进行抗药性研究。用于测试的 4龄幼虫形态特征为头宽 (0 86±0 0 4)mm ,体重 (8 5± 1 5 )mg ,前胸与头宽之比 1 19± 0 0 4,体长 (10 0± 0 8)mm。在详细观察 4龄幼虫发育历期和形态特征后 ,选用该龄幼虫 ,建立了包括沙蚕毒素、有机磷、杂环类和生物制剂等类的 6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  相似文献   
87.
羧酸酯酶与棉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对有机磷杀虫剂敏感的品系(SS) 和抗性的品系(R2) 为试虫材料, 利用生测和生化分析两种方法研究了羧酸酯酶在棉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TPP对久效磷、辛硫磷的增效比在R2品系中分别为2.76 和2.46倍, 在SS品系中分别为1.85 和1.48 倍; 两品系羧酸酯酶的Km 和Vm ax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 R2 和SS品系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Km 、Vm ax分别为76.74 μm ol/L、56.29 nm ol/ (m in·m g) 和107.39 μm ol/L、44.40 nm ol/ (m in·m g); 两品系的羧酸酯酶对TPP、久效磷和辛硫磷的抑制反应也不同,三种化合物对SS品系的抑制中量I50分别为39.21,68.80 和0.25 μg/m L, 对R2 品系的I50分别为62.95, 91.05 和0.41 μg/m L。由此认为: 羧酸酯酶解毒代谢活性的增加是棉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8.
增效醚对棉铃虫的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棉铃虫 3龄幼虫为试虫材料对增效醚 (PBO)的毒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BO对棉铃虫(H elicoverp a armigera) 3龄幼虫的 L D50 为 5.7532 μg/ larva;在活体抑制实验中 ,用 4 μg/ larva的剂量点滴处理1h后 ,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 ACh E的活性被抑制 4 8.31% ,羧酸酯酶 Carb E被抑制 4 4 .97% ,多功能氧化酶MFO被抑制 6 0 .82 % ;在离体抑制试验中 ,PBO对 ACh E、Carb E和 MFO的抑制中率 (I50 )分别为 3.35× 10 -7mol/ L、4 .4 6× 10 -7mol/ L和 1.4 2× 10 -7mol/ L ;PBO对酯酶的抑制为不可逆抑制。因此 ,PBO的增效机理在抑制代谢酶系的水平上并不是专一的 ;对于棉铃虫而言 ,PBO具有明显的杀虫活性 ,用其进行增效实验判断MFO是否参与抗性时应注意 PBO的这一特点 ;同时文章还证明了磷酸三苯酯 (TPP)和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抑制作用的专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