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3篇
  1篇
综合类   10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克鼠星系列灭鼠剂饵料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啮齿动物营养需求平衡分析的基础上 ,测定了其对各种饵料的适口性。结果表明 ,鼠类喜食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中等脂肪含量的谷物和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含量的油料作物籽粒 ;而不喜食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含量的豆类。采用 2~ 3种不同的谷物配成混合饵料 ,可以提高适口性 ,增加啮齿动物的的摄食量。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以玉米为主要成分的鼠类饵料配方 ,摄食率比单一成分的饵料提高 0 .2 5~ 3.0 1倍。同时 ,根据鼠类握食习性 ,确定配方饵料加工形状为拟圆柱形 ,鼢鼠类对规格为 5 mm× (2~ 4 ) m m的圆柱型玉米配方加工饵料的日食量比玉米粒提高 38%。  相似文献   
132.
调查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区草兔(Lepuscapensis)对常见造林树种的危害程度与危害症状,并采取不同防治措施进行了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草兔主要危害郁闭前的幼树,在调查的26种树木中,7种危害严重,10种危害中等,9种危害较轻。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春季用牛油或废柴油涂干处理的苗木被害率较对照降低50.2%或48.7%;造林时对裸根苗用多效抗旱驱鼠剂150倍水溶液兑成泥浆蘸根,苗木被害率降低32.3%;苗木生长期用多效抗旱驱鼠剂400~500倍水溶液叶面喷施、篱障阻隔、阻隔与药泥蘸根或阻隔与叶面喷施相结合,均对草兔危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各处理苗木被害率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5.5%,63.0%,80.2%和74.5%。其中以篱障阻隔与药剂泥浆蘸根造林技术相结合对草兔的预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3.
研究了黄土高原次改林林地鼢鼠繁殖参数与林下10种主要草本植物的关系,研究表明:次改初期,林下植被基本保持原次生林的特点,鼢鼠喜食的阳性植物在林内呈块状分布.林地鼢鼠雌雄比小,雌鼠怀孕率低,胎仔数少,种群繁殖能力较弱.随着鼢鼠喜食植物逐渐扩散,盖度和组成比显著增加,鼢鼠雌雄比逐渐增大,雌鼠怀孕率逐渐提高,胎仔数增加,种群繁殖能力显著增强.随着林地郁闭度的增加,鼢鼠喜食的植物逐渐从原来的生态位退出,鼢鼠种群雌雄比、雌鼠怀孕率、平均胎仔数和繁殖指数下降,繁殖能力降低,种群出现了衰退的迹象.造成鼢鼠繁殖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林下草本植被时雌鼠平均胎仔数的影响.在林下草本植物中,影响鼢鼠繁殖强度的主要是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其次是糙隐子草和白羊草.二裂委陵菜、委陵菜和苦荬菜的分布频度与胎仔数呈显著的正相关,达乌里胡枝子的分布频度与胎仔数呈显著负相关;二裂委陵菜和委陵菜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苦荬菜、长芒草和达乌里胡枝子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显著正相关,糙隐子草的盖度与胎仔数有较强的正相关性,白羊草的盖度与胎仔数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4.
林区甘肃鼢鼠危害的主要特征及生态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笼养实验和田间试验研究,对甘肃鼢鼠取食特点、危害特征以及鼠口密度与林分郁闭度和林下草本植物组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用树根、杂草单独喂养时,鼢鼠对树根的取食量随时间延长迅速减小,但对杂草的取食量随时间变化甚微;用杂草喂养的甘肃鼢鼠可正常存活,而用树根喂养存活时间不超过10d。直根性杂草不仅是鼢鼠的主要食物,而且其根系生物量与鼢鼠密度直接相关,表明直根性杂草是鼢鼠数量分布的限定性因素。甘肃鼢鼠对树木根系的取食只是在食物不足情况下逼迫所致。甘肃鼢鼠对林分的危害程度及其鼠口密度与林分郁闭度成反相关。甘肃鼢鼠对幼树的危害集中在春、秋两季,但以春季为主。害状多在5月上旬出现,被害油松针叶发黄、似火烤状。以调控食物来源为基础的生态措施,对甘肃鼢鼠有较强的控制作用。翻耕抚育可使鼢鼠密度下降73.1%,人工或化学除草可使鼢鼠密度下降79.36%、树木被害率下降81.32%,林间套种荏子可使甘肃鼢鼠密度下降87.01%、被害率下降95.23%。  相似文献   
135.
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用多效抗旱驱鼠剂(RPA)对小麦、黄豆、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浸种、拌种处理。结果表明,300倍的林用型和200 倍的农用型RPA对侧柏种子浸种效果最好,30 倍的林用型和80倍的农用型RPA拌种效果最好,经检验分析,差异显著。浸种的500倍林用型RPA对油松促长效果更为明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25.2% ~27.0% ,平均高生长增加2.1~2.8cm 。拌种的30倍的林用型可以使油松发芽率提高27.7% ~29.8% ,苗高增长0.6~1.3cm ;40倍的农用型使黄豆的发芽率提高13.8% ~23.2% ;侧根数量增加0.3~1.6;浸种型的RPA使小麦发芽率提高13.3% ~23.3% ,苗高增长5.1~7.5 cm ,根长增加0.6~1.8 cm;拌种型RPA使小麦发芽率提高9.3% ~22.6% ,苗高增长4.7~6.6cm ,根长增加0.4~1.6 cm 。选食试验,用RPA处理的种子保存率达78.3% ~100% ,迫食试验,达71.9% ~89.6% ,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6.
林地甘肃鼢鼠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甘肃鼢鼠、洞迹圈和被害油松的空间分布格局是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洞迹圈的信息可以反映甘肃鼢鼠的信息。调查的最适取样面积相当于一个聚集块面积,分别为1/4、2/15和1/15hm2样方大小;最适取样数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允许误差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37.
鱼类的性别控制受遗传性别决定和环境性别决定两种机制的影响,对水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与其他脊椎动物相比,鱼类在性别分化和性腺发育方面可塑性强。硬骨鱼类雌雄个体的大小和生长速度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培育和养殖体型大、生长速度快的单性群体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大刺鳅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鱼类,雄性个体比雌性生长速度更快、体型更大,因此培育全雄大刺鳅的经济效益更高。野生大刺鳅雌雄比例约为1∶1,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易出现高雌性率的现象。目前尚不清楚何种因素引起大刺鳅的雌性化,也未见成功诱导大刺鳅生理雌鱼发生性逆转的报道,这极大制约了大刺鳅养殖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目前关于大刺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学、生理学、繁殖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关于大刺鳅性别决定与性别分化的研究较为薄弱,需从其他硬骨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性别调控方式和性别控制育种技术中发掘思路。基于硬骨鱼类的性别决定机制,综述了硬骨鱼类性别控制的几种方式,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调控(如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性别决定基因)和环境因素调控(如温度、外源激素、饵料等)。旨在为解析人工养殖大刺鳅高雌化的原因及潜在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