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33篇
  1篇
综合类   10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驱避鸟兽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选食和迫食试验,多效抗旱驱鼠剂室内对大山雀、野灰鸽、小白鼠、小家鼠、鼠兔等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选食试验,用RPA处理的种子保存率达78.3%-100%,迫食试验,达71.9%-89.6%,通过差异显著性检验,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2.
主要啮齿动物引诱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结果显示,啮齿动物不同,引诱剂的组分和含量则不同。鼢鼠型引诱剂主要含大葱素、氯化钾、氧化钠、葡萄糖、果糖及其它单糖和多糖等;田鼠型与鼢鼠型基本相同,只是大葱素含量不同;家鼠型主要以糖类为主,含量介于65.79%-84.75%之间,啮齿动物尿蛋白含量0.66%-1.32%。鼢鼠型引诱剂对甘肃鼢鼠的引诱增益指数最高达28.85%。  相似文献   
53.
通过对次改林地11年的鼢鼠发生和林分郁闭度关系研究发现,鼢鼠密度上升期,鼢鼠密度、雌雄比与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成亚比与郁闭度呈递减关系;密度下降期,随着林木的增长,林分郁闭度加大,鼢鼠密度降低,雌雄比下降,成亚比上升,并逐渐趋向稳定。全面清坡、竖向清坡和块状清坡造林,林地鼢鼠对林分郁闭度适应的最大值在0.430左右,范围在0.399~0.458之间;水平带状造林和更新林,林地鼢鼠对林分郁闭度适应的最大值在0.584左右,范围为0.568~0.585。鼢鼠各繁殖参数与郁闭度的关系总体符合一元三次回归模型。繁殖上升过程,繁殖参数与林分郁闭度呈递增关系,林地鼢鼠怀孕率和繁殖指数的最佳适应林分郁闭度为0.290,平均胎仔数的最佳林分郁闭度为0.210,取值范围均在0.060~0.430之间。林地鼢鼠繁殖强度下降过程,繁殖参数与林分郁闭度呈递减关系。  相似文献   
54.
陕西林区草兔空间格局及区域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陕西林区草兔的空间分布可以分为3种基本类型,其聚集度从南向北依次增强,聚集块大小为1~2hm2。草兔向食物丰富和隐蔽条件较好的林地相对集中的行为,使草兔在小样方中有聚集分布的趋势,且与密度有依赖性,同时由于各林区植被状况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林区空间分布的差异。随着取样大小的逐渐加大,样方内食物和景观的丰富度不断提高,食物条件和空间异质性对草兔分布的影响逐渐减弱,表现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在密度或样方较小时,聚集块指标与其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密度或样方较大时,聚集块指标与其一致性急剧下降,并逐渐接近其稳定值。  相似文献   
55.
应用方差分析和判别函数的方法,系统的比较了陕西从北到南3个地区的草兔种群在头骨形态上的异同。结果表明在所测量的44个头骨性状中,陕北与关中、陕北与陕南、关中与陕南的草兔种群已分别在30、26及2个头骨变量上存在明显差异,陕北明显与关中和陕南的头骨形态区分开。逐步判别函数分析显示鼻骨长、颧宽、听泡间距等变量是导致该3个地区草兔种群头骨形态发生分化的主要变量。由于草兔是陕西3个地区内部一种数量较多的常见物种,分析认为其头骨形态的种群分化可能与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导致的选择压力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56.
通过对异地试验跟踪调查,在药剂蘸浆造林成本核算、产值分析和药剂经济效益估算的基础上,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结合林木鼠(兔)害治理规律,对药剂蘸浆造林投入产出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技术贡献率、投入产出比、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收期指标进行药剂蘸浆造林效益分析。产值贡献率NPA>RPA,油松>侧柏。经济效益贡献率,定植当年米脂和麟游县的NPA<RPA,宝塔区的NPA>RPA,定植3 a NPA>RPA;油松<侧柏。统计投入产出比侧柏>油松,NPA>RPA>CK;效益投入产出CK>RPA>NPA,系数CK<RPA<NPA;定植当年油松<侧柏,定植3 a油松>侧柏。投资收益率NPA>RPA,定植当年油松>侧柏,定植3 a油松<侧柏。药剂处理投资回收期比对照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7.
基于“3S”的黄土高原植被鼠害监测预报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高原鼠害严重危害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区域尺度监测鼠害的影响已成为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鼠害危害植被的特征,应用先进的"3S"技术,详尽设计了植被鼠害监测预报系统,指出监测预报系统的总体功能和结构,系统实现的软、硬件支撑环境.旨在为科学评价与宏观监测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受鼠害影响,有效的治理鼠害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8.
为了减轻草兔(Lepus capensis)对新造幼林的危害,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和苗龄,通过网室模拟试验研究与观察,对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山桃(Prunus davidiana)、山杏(Prunus sibirica)、五角枫(Acer mono Maxim.)等18个造林树种遭受草兔危害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兔危害程度与苗龄、树种和树种组成密切相关。3年生油松和侧柏、4年生五角枫危害较轻,4年生山桃和5年生刺槐不受危害;草兔对四倍体刺槐、刺槐和山杏的危害十分严重,被害率在90%以上;在油松或山桃造林中,适当栽植刺槐或山杏等草兔喜食树种苗木,能明显减轻草兔对油松、山桃等目的树种的危害。草兔对苗木的危害程度和表面形态因树种不同而异,对油松、侧柏以咬断主干、枝叶为主;对山杏、刺槐等则以取食树叶、啃食茎干树皮为主,啃食区域则呈现块状、带状分布。观察发现,草兔对林木不同器官的选择取食,具有一定的顺序性,通常先取食叶片,然后啃食树皮。  相似文献   
59.
为研究花鼠乳酸脱氢酶C(lactate dehydrogenase C,LDH-C)对花鼠免疫不育控制的影响,以花鼠睾丸c DNA为模板,通过RT-PCR技术得到花鼠LDH-C基因c DNA编码区,并进行序列分析,构建花鼠LDH-C的原核表达载体,导入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法对表达产物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扩增出的c DNA片段为999 bp,编码332个氨基酸,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负电荷残基与正电荷残基均为36个;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7k D,理论等电点为7.04,无信号肽和跨膜区,推测其是一种非分泌、疏水性蛋白。α螺旋、无规则卷曲以及延伸链是s LDH-C蛋白二级结构的主要成分。重组菌在IPTG诱导下获得了约37 k D带有His-Tag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60.
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鼠害治理研究中心研制的无公害多功能植物保健剂,集抗旱、保水、促长和预防鼠(兔)害功能于一体。为了研究NPA对苗木作用的效果,以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为参照,采用模拟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2种药剂对油松和侧柏抗旱促长作用差异。结果显示,用150倍NPA和RPA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苗木抗旱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NPA对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和根长的促进作用大于RPA,且在低水分组和油松上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