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畜牧兽医   5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4 毫秒
21.
试验通过对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DRB3基因外显子2部分CDS序列进行分析,获得其准确单倍型,通过直接测序与聚合酶链式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扩增法获得干净的单链,对高度杂合的双链进行分型。结果发现65个SNPs,1个密码子的插入缺失,获得30个单倍型,其中有7个单倍型是首次发现,应该是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特有的单倍型。通过对已知牛属所有DRB3基因外显子2单倍型与本研究发现的单倍型进行分析发现天祝白牦牛和甘南牦牛分享普通牛和瘤牛单倍型,可能有普通黄牛和瘤牛的遗传背景,且DRB3基因外显子2的4、25、30、53、59、62、63、66、78氨基酸位点受到了正选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天祝白牦牛群体里,这与天祝白牦牛长期选育白毛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我们以大平二号蚯蚓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制片法对蚯蚓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证实,大平二号蚯蚓的染色体数目2n=22。其中有5对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亚中着丝点染色体,2对亚端着丝点染色体和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由于蚯蚓为雌雄同体动物,在组型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不存在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2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滩羊种群间Alp、Amy活性分布,结果表明:Alp、Amy活性分布在选育程度不同的群体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
血液蛋白的多态性在驼科动物,尤其是在双峰驼(Bactrianus Camel)上的研究报道很少。到目前为止,仅有W.J.Willer等人(1985)对原驼(Lama guanicoe)、马驼(Lama glama)及其杂种的运铁蛋白的多态性以及Cabannes(1963)对美洲驼的血红蛋白的多态性作了报道。 双峰驼广泛分布在我国甘肃河西走廊的荒漠和半荒漠草原上,为该区主要畜种之一。为了摸清该地区双峰驼的种质资源,为保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甘肃酒泉地区安西县和武威地区民勤县136峰骆驼(公母各半)的血样,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后白蛋白(Pa)和血清运铁蛋白(Tf)。  相似文献   
25.
本文着重对以控制青贮过程中的pH值为目标所采取的凋萎、化学及生物添加剂等措施研究的现状作了讨论。从实际生产的角度来看,对不同种类及收获期的牧草应采用不同的青贮工艺。针对国外目前青贮复合生物添加剂已工业化生产的趋势,我国应重视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其次,本文还介绍了青贮过程中微生物演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滩羊种群间Alp、Amy活性分布,结果表明:AlpAmy活性分布在选育程度不同的群体间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7.
微卫星DNA在牦牛亲权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微卫星DNA在牦牛亲权鉴定应用的可行性,选用FAO推荐的17个微卫星座位,检测其在天祝白牦牛群体中的多态性水平,计算这17个微卫星座位用于亲权鉴定的累积排除率。结果表明,17个微卫星座位平均等位基因数为6.235;多态信息含量介于0.191~0.824之间,平均为0.608,为高度多态;一个候选亲本的累积排除概率为0.997,2个候选亲本的累积排除概率为0.999 999 97,各个微卫星座位零等位基因频率均在0.05以下,微卫星DNA可以应用于牦牛的亲权鉴定。  相似文献   
28.
研究过瘤胃葡萄糖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试验选用20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照胎次、体况及产奶量随机分成A、B两组(n=10)。A组牛为对照组,饲喂奶牛场原有基础日粮+2%脂肪粉;B组为试验组,饲喂基础+2%过瘤胃葡萄糖。结果表明,与A对照组相比较,添加过瘤胃葡萄糖后显著增加了奶牛产奶量(P<0.01),平均提高8.71kg/d;过瘤胃葡萄糖对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中干物质含量均无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条件下,过瘤胃葡萄糖可显著提高泌乳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29.
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微卫星等位基因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4对微卫星DNA引物,以五指山小型猪(Wuzhishan Miniature pig,WZSP)F13~F18世代的3个近交家系为研究对象,通过估算基因杂合度(H)、多态信息含量(PIC)和等位基因数(N)等参数,对其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探讨,寻找其遗传稳定性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4个微卫星基因座上共检测到38个等位基因,总群体的平均H为0.42、平均PIC为0.37、平均N为2.71个;3个家系的平均H分别为0.41、0.45和0.42,平均N分别为2.36、2.29和2.50;F13~F18世代的平均H分别为0.31、0.42、0.36、0.41、0.37和0.20,平均N分别为2.21、2.57、2.43、2.57、2.36和1.64;Sw71、Sw510和Sw2409 3个基因座在WZSP 3个近交家系的13世代时已经完全纯合,而Sw205、Sw874和Sw936等基因座在这3个近交家系的6个世代中仍未能纯合。研究结论:初步揭示了WZSP近交家系中14个微卫星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变化规律;最重要的发现是有少数几个基因座,如Sw874和Sw936等一直处于出乎预料的高度杂合状态,这可能与WZSP近交家系的种质特异性有关,推测与这些基因座处于同一连锁群的某些功能基因在维持极高近交水平下WZSP的基本生存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0.
为了研究甘肃地方绵羊品种mtDNA D-环序列遗传多样性与起源,利用设计的1对引物对绵羊mtDNA D-环序列进行PCR扩增和纯化测序.对序列数据进行单倍型、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关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20只绵羊mtDNA D-环序列(部分)表现出2种长度变异,其中3个序列长度为573 bp,117个序列长度为648 bp.对117个长度为648 bp的序列进行分析,发现77个单倍型.单倍型比例、单倍型多样度、核苷酸多样度和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在蒙古羊都较高,而在兰州大尾羊和岷县黑裘皮羊都较低.系统发育树和网络关系分析均将77个单倍型明显的分为3个分支.研究认为:含有4个重复单元(75 bp)是甘肃地方绵羊品种mtDNA D-环的序列特征,在甘肃6个地方绵羊品种中,蒙占羊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兰州大尾羊和岷县黑裘皮羊遗传多样性最低.系统发育和网络关系分析认为甘肃6个地方绵羊品种有3个母系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