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3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回顾了1966至1976年初出版的有关马传染性贫血(以下简称马传贫)的文献,特别是有诊断价值的文献。在此期间两个主要的进展是,1967年报道的马传贫病毒在马白细胞中的培养,以及1970年发展的凝胶扩散试验。这种试验对隐性的和有临床传染性的病马都能确诊,因而已可用检疫和屠宰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控制和根除此病。由于抗原性独特的马传贫病毒株的种类很多,而又缺少有效的自然免疫力,因此,想要发展一种适用的疫苗,看来是靠不住的。  相似文献   
12.
带有抗火鸡疱疹病毒(HVT)和马立克氏病(MD)疱疹病毒母体抗体的3个品系鸡群,在1日龄时用不同剂量的无细胞HVT接种。对这些鸡用MD强毒进行攻击,无论是注射攻毒还是接触感染攻毒,接种鸡都获得了保护,甚至当接种剂量为每只鸡250噬斑形成单位(PFU)这样的小剂量时,结果也是如此。用1,000PFU的真空冻干无细胞HVT疫苗或结合细胞HVT疫苗,对4个品系的肉用鸡和4个品系的白来杭鸡进行接种。在8或21个星期的实验期间内,没有发现MD肉眼病交频率有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2015~2017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绥化市和齐齐哈尔市各马铃薯主产区共采集分离了126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测定交配型、mtDNA单倍型、SSR基因型并进行multi-locus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126株菌株中发现了A1、A2、自育型3种交配型,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88.1%、6.3%和5.6%。126株菌株中共鉴定出Ⅰa和Ⅱa两种mt DNA单倍型,分别占分离菌株总数的17.5%和82.5%。126株菌株中共鉴定出7种SSR基因型,分别为F-01、F-02、F-03、F-05、F-06、D-03和G-02,其中F-01基因型(77.8%)为优势基因型。根据马铃薯晚疫病菌的mt DNA单倍型和SSR基因型,共划分了9种multi-locus基因型,其中multi-locus基因型A(65.1%)是黑龙江省发现的优势基因型。2015~2017年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逐年复杂,绥化市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结构最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13个市县,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主要产区共分离到214株镰孢菌株,其中分离频率最高的是禾谷镰孢菌(58.1%)。镰孢菌株产生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较强生物毒性,对人畜有很强的毒害作用,因此检测作物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是十分必要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分析结果显示,抗-ZEN单克隆抗体与ZEN、α-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结合率分别为100%、188.7%、43.9%和25.6%,而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黄曲霉毒素的结合率则均小于1.0%,由此证明试验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以该单抗为依据建立的ELISA检测法,检测限为0.4 ng/m L,检测区间为0.4~25.00 ng/m L,曲线回归方程y=-0.7673x+3.1318,与相似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1.0%,回收率在79%~112%之间。用ELISA产毒能范围在0.27~1.61μg/L,其中有6株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株具有产毒能力。研究结果说明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玉米赤霉烯酮。  相似文献   
15.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采后番茄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kJ/m2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对采后番茄在14℃贮藏35d主要品质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kJ/m2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能保持番茄果实硬度、延迟转色,同时显著促进了总酚、类黄酮的次生代谢合成,提高了番茄红素含量及抗氧化酶CAT、SOD、APX和GR的活性,从而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的抗氧化能力。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采后番茄的贮藏保鲜及提高总酚、类黄酮和番茄红素等植物营养素的含量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