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5篇
综合类   20篇
园艺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氯化盐和激素对发芽蚕豆中γ-氨基丁酸富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蚕豆(Vicia faba L.)为试材,研究CaCl2、NaCl、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对发芽蚕豆谷氨酸脱羧酶(GAD)、二胺氧化酶(DAO)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影响,以及多胺(PAs)降解对GABA富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低氧胁迫下,除ABA外,CaCl2、NaCl和GA3处理均可提高发芽蚕豆GABA含量;培养液组分中NaCl、CaCl2、GA3浓度分别为37.1 mmol.L-1、7.3 mmol.L-1和27.0μmol.L-1时,发芽蚕豆中GABA富集量(6.14±0.12)mg.g-1是对照的1.58倍;PAs降解对GABA富集的贡献率为37.6%~38.9%。  相似文献   
22.
果品贮藏加工的标准化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品是世界大宗的贸易农产品之一。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均将其列为优势农产品进行开发,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影响油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在黑芥子酶作用下定向转化为异硫氰酸酯的因素,确定最佳酶解条件,探索外加黑芥子酶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产物组分和含量的影响,为油菜籽饼粕的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方法】测定4种反应体系中黑芥子酶活性,确定酶解反应缓冲体系。以油菜籽饼粕中异硫氰酸酯总量为指标,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料液比、时间、温度、pH、抗坏血酸添加量对外加黑芥子酶降解油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转化为异硫氰酸酯的影响,优化工艺参数,获得最佳酶解条件。采用二氯甲烷为提取剂,真空浓缩得到油状降解产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鉴定外加黑芥子酶和内源黑芥子酶酶解产物成分,分析产物相对含量。【结果】4种缓冲体系中,在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中测得黑芥子酶活性最高,在相同条件下,外加黑芥子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内源黑芥子酶活性;外源黑芥子酶添加量大于油菜籽饼粕量的20%,异硫氰酸酯生成量无显著增加,选择外源黑芥子酶添加量为油菜籽饼粕量的20%;正交优化得到最佳酶解条件为:料液比1﹕15,pH为6.0,反应温度为50℃,抗坏血酸添加量为0.005 mg•g-1,反应时间为1 h,异硫氰酸酯含量达到1.799 mg•g-1,是油菜籽饼粕内源黑芥子酶降解硫代葡萄糖苷生成异硫氰酸酯产物总量的7.6倍。外加黑芥子酶生成异硫氰酸酯含量显著高于内源黑芥子酶降解硫苷生成异硫氰酸酯含量,但两者异硫氰酸酯含量随反应条件变化趋势一致。GC-MS鉴定外加黑芥子酶有7种酶解产物,相对含量在产物的67%以上,含有1种腈类,2种噁唑烷酮和4种异硫氰酸酯。产物中异硫氰酸酯为烯丙基异硫氰酸酯、丁烯基异硫氰酸酯、环戊基异硫氰酸酯和苯乙基异硫氰酸酯;其中丁烯基异硫氰酸酯的含量最高,占酶解产物总量的26.77%。腈类产物为苯丙腈;2种噁唑烷酮为致甲状腺肿素和2,1-苯丙噁唑烷酮。内源黑芥子酶降解硫代葡萄糖苷的产物中检测到4种产物且含量相对较少。【结论】外加黑芥子酶能有效增加油菜籽饼粕中异硫氰酸酯生成量,确定了油菜籽饼粕中硫代葡萄糖苷的最佳降解条件。鉴定出降解产物的主要成分,异硫氰酸酯有4种,其中丁烯基异硫氰酸酯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4.
3种非热杀菌方法对菠菜杀菌效果及主要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菠菜分别进行次氯酸钠溶液、超声波及浸入清洗水后通入臭氧3种非热杀菌处理,研究这3种方法对新鲜菠菜的最适杀菌效果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氯酸钠溶液最适作用条件为75 mg·L-1、pH值5.5、作用时间15 min;超声波处理最适作用条件为功率200 W、水温40℃、作用时间20 min;臭氧处理最适作用条件为直接往菠菜清洗水中通人臭氧20 mg·h-1,时间为5 min.3种处理方法对菠菜色泽的影响较小,但均使维生素C含量显著降低(P<0.05).次氯酸钠、臭氧和超声波处理均能显著减少菠菜中的大肠菌群数(P<0.05),减少量为1.1 ~1.2 MPN·100g-1.  相似文献   
25.
外源绿原酸对黑莓汁花色苷的辅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外源绿原酸对黑莓汁中花色苷的辅色稳定作用,本试验采用可见吸收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了绿原酸不同添加浓度、pH值和温度对黑莓汁中花色苷的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吸光度及花色苷组成变化的影响,比较了绿原酸辅色前后花色苷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绿原酸对黑莓汁花色苷产生了增色效应(△Aλmax>0)和红移效应(△λmax>0).辅色效应随绿原酸浓度的增大而增强,最适辅色pH值为3.6,低温有利于绿原酸的辅色.绿原酸辅色后黑莓汁中花色苷的组成不变,花色苷热稳定性增强.表明适量添加绿原酸有助于黑莓汁颜色的稳定.  相似文献   
26.
大孔树脂对紫甘薯色素的静态吸附参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4种大孔树脂(AB-8、S-8、NAK-Ⅱ及NKA-9)吸附紫甘薯色素,研究了大孔树脂吸附过程中的静态吸附动力学和AB-8大孔树脂的静态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是较理想的吸附树脂,其吸附平衡速率常数为每分钟0.0246,吸附过程和Freundlich经验公式拟合较好;当溶液的色素含量为0.992(以A535表示)、吸附温度为40℃、吸附时间为30min时具有最佳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27.
紫甘薯主要物质含量及处理方式对其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不同品种的紫甘薯为研究对象,测定其主要物质含量,探讨不同处理方式对其色素含量和色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蛋白质和色素含量以紫A1为最高,还原糖和氨基态氮含量以川山紫为最高;紫甘薯经冷藏、冷冻后,其色素含量显著降低,经微波处理和煮后冻藏处理,紫甘薯色素含量分别为鲜薯的84.5%和83.3%;50℃热风干制对紫甘薯的色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