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7篇
农学   24篇
  1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黄淮主推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黄淮麦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遗传规律,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了济麦22、周麦22、矮抗58、西农979等8个小麦新品种9个主要农艺性状(株高、有效穗数、单株生物学产量、穗长、有效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穗重、单株粒重)的遗传力和配合力。结果表明,矮抗58、西农979和郑麦366株高的一般配合力较低,济麦22和矮抗58有效穗数的一般配合力较高,烟农19和郑麦366穗粒数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和济麦22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和烟农19的单株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和单穗重的一般配合力较高,新麦26和周麦22主茎穗长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周麦22/烟农19、济麦22/西农979、济麦22/郑麦366、矮抗58/烟农19四个组合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为正向效应。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差别较大,变化范围为2.83%~97.39%,其中,株高的狭义遗传力最高,达97.39%,其次为主茎穗长(72.07%)、千粒重(40.64%),这三者在杂交育种时以低世代选择效果较好;株高和单株生物学产量受加性效应(24.4、6.8)和显性效应(6.1、14.67)共同作用,株高以加性效应为主,单株生物学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有效小穗数、千粒重和主茎穗长受加性效应(0.22、3.09、0.27)控制,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受显性效应(8.88、6.29)控制。  相似文献   
42.
现代化园林苗圃建设需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玉林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53-154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园林苗圃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已成为一些地区的支柱产业。本文针对社会发展对园林苗圃的需要,提出建设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苗圃,应重视和和制定好苗圃的发展计划,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苗圃类型,选择适宜的苗圃场地和种植的园林植物,并认为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在苗圃的建设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解析小麦耐旱遗传机制,发掘耐旱基因,选育耐旱品种,是减少干旱对中国粮食生产安全威胁最为经济、高效的方式。周8425B是中国黄淮麦区重要的小麦骨干亲本,农艺性状优良,其衍生品种具有较好的耐旱特性。本研究基于68份来自于河南、山东等地的周8425B衍生品种,利用50K SNP芯片对耐旱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GWAS)。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52个显著关联的SNP标记,分布于37个位点上,可解释7.9%~21.5%的表型变异。其中,16个位点与已报道的位点位置部分重叠或一致,其余21个为新的位点。周麦16、矮抗58、郑农21、淮麦28、周麦21、郑麦379、浏虎98和偃展4110共8份品种具有较好的耐旱性,且含有较多的优异等位基因,可应用于下一步遗传育种中。本研究对解析小麦耐旱遗传机制,选育耐旱品种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使用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和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分离株HE03株制备鸡新城疫和产蛋下降综合征二联灭活氢氧化铝胶疫苗。把40只16周龄SPF蛋鸡分成A、B 组,分别是30只、10只。A组接种0.5 mL鸡新城疫和产蛋下降综合征二联灭活氢氧化铝胶疫苗,B组作为对照组,每隔14 d采集血清样本直到接种后第6周。至22周龄时,A组再次分成A1和A2两组。A2组与B组的鸡接受强致病性的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攻击。结果表明,A组在不同时间采集的血清抗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的最高的抗体出现在接种后的第4周,抗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的HI抗体滴度从1∶128到1∶512不等,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11;第4周时,抗鸡新城疫病毒的HI抗体滴度GMT为1∶134。该疫苗能保护鸡抵抗强致病性的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和鸡新城疫病毒的感染,B组在攻毒感染后产蛋率显著下降,出现畸形蛋、软壳蛋和无壳蛋。  相似文献   
45.
围产后期(开始产奶),有部分奶牛会出现挤奶比较困难的现象,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会造成乳房炎、乳头坏死(瞎奶),甚至牛只淘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发生乳头管闭阻的原因是乳头管内壁黏膜下结缔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46.
利用小麦DH群体研究了小麦面粉色泽(白度)的遗传变异,并对面粉色泽(白度)与多酚氧化酶活性、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等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R457白度、L*值、a*值和b*值都表现了较大的变异幅度,在DH群体中呈连续变异,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表现为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控制L*值的多基因间存在重叠作用的互作,控制R457白度、a*值和b*值的多基因间无互作。面粉色泽(白度)与蛋白质含量、籽粒硬度、面粉吸水率和湿面筋含量的相关性呈极显著水平,与面粉多酚氧化酶活性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5种鸢尾属观赏地被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种鸢尾属观赏地被植物的部分形态结构与特性及植物抗旱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再生萌芽成活率所反映的5种鸢尾属植物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德国鸢尾(Iris gemanica)、鸢尾(I.tectorum)、黄菖蒲(I. pseudacaorus)、溪荪(I. sanguinea)和马蔺(I. lacteal var. chinensis),其中德国鸢尾在夏季盆栽干旱胁迫处理48 d后的复水再生萌芽成活率达到73.68%,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而对照马蔺为14.8%;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及茎长、茎直径和根茎含水量等形态及结构特性与植物抗旱能力差异一致,而植物叶表皮角质层及根长差异与抗旱性不完全一致。说明鸢尾属植物的抗旱能力主要决定于植物的保水能力,而茎长、茎粗细(直径)及根茎含水量等结构特性可能与植物抗旱能力有更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矮生优良单株的杂交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个矮生和5个普通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栽培品种为材料,配置5个杂交组合,经杂交试验及矮生优株筛选,选出矮生优良单株8个。试验结果表明:因所选亲本遗传基础的复杂性,其杂种后代出现了花色及株高等主要表型性状的高度分离;在花色性状遗传中,其紫色相对于黄、粉、白和红色具有更强的遗传能力;在株高性状遗传中,杂种后代不同株高个体数由多到少依次为Ⅲ级、Ⅱ级、Ⅳ级、Ⅰ级。以花色为主要观赏指标的鸢尾矮生植株需通过与矮生亲本的反复回交筛选得到。  相似文献   
49.
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7个面筋品质不同的小麦品种(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对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进行了遗传分析。在7个亲本中,新麦18的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均较高,一般配合力好,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周8425B湿面筋含量最高,一般配合力较好,可以较快地提高后代湿面筋含量,但后代面筋指数较差,综合品质不易得到提高。小麦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仅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影响,还存在非等位基因间互作。湿面筋含量的高值受显性基因控制,早代即可表达,容易选择;而面筋指数的高值却受隐性基因控制,早代不宜选择。湿面筋含量狭义遗传力相对较低,而面筋指数狭义遗传力较高,且二者间相关性不强。湿面筋含量和面筋指数具有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快捷、需要样品少等优点,可用于指导优质育种和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50.
多效唑对周麦23号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设计,研究了不同多效唑用量对周麦23号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较好地降低株高,防止小麦倒伏,起到保产、稳产的作用.当多效唑使用量达到1125g/hm2水平时,周麦23号株高可从83.0cm降低到77.3cm,面粉白度均值达到75.6,蛋白质含量保持在标准的范围内,面粉白度和揉混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