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13篇
综合类   3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干旱胁迫下沙棘膜脂过氧化保护体系研究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研究了干旱胁迫下沙棘幼林苗木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与沙棘耐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期轻度及中度干旱胁迫下保护酶系统SOD、POD、CAT活性均高于正常水平,重度干旱下3种酶活性均能在胁迫初期随时间延长而上升;抗氧化物质AsA在轻度、中度干旱下高于对照,GSH含量在轻度干旱下含量与对照接近,中度及重度干旱下前、中期随时间延长趋于增加,而后期降低,表明干旱下自由基清除系统活性高,能有效减轻膜脂过氧化伤害,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不明显.由于沙棘保护酶体系(SOD、POD、CAT)、抗氧化物质(AsA、GSH)、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增加缓慢,重度干旱下也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些物质是构成沙棘强耐旱性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根据调查资料,论述了外来种和乡土树种在土壤水分,林下自然条件下更新等方面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探讨了经济效益,乡土树种的不可替代作用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延安试验研究区造林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体,辅以外来树种"的思路,针对这一思路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14.
詹鹏  韦美膛  徐波  韩蕊莲 《北方园艺》2021,(14):158-164
三七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主要产自云南省文山州及其周边地区,因其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使得越来越多人从事三七的生产与销售.该研究基于产业链的视角概述了我国三七产业链中的种植业、加工业、流通业及科研等产业相关领域发展现状,并对我国三七产业链形成与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三七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蒙古黄芪种子发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电导法在种子发芽活力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14份的蒙古黄芪种子表观形态学特征、吸水率、硬实率、生活力和电导率和发芽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种子的表观形态学特征与种子的发芽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种子吸水率和发芽率呈负相关(r=-0.878 9);种子硬实率和发芽率呈正相关(r=0.723 7);种子生活力与发芽率呈正相关性(r=0.939 6);种子电导率与发芽率之间呈负相关(r=-0.959 4)。种子活力和电导率都与种子发芽率呈较高相关性,但是电导率测定方便快捷,可作为大批蒙古黄芪种子活力水平快速探测的一种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人工林小老树成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土高原地区“小老树”的形成与其生态因子密切相关,其主导因子为缺水,缺肥,热量不足,同时也有春季大风,低温,病虫害等辅助因子的作用。此外,造林中未能根据立地条件选择相应树种,造林密度过大,混交配置盲目等地是形成小老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抗氧化剂对渗透胁迫下沙棘叶片膜脂过氧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沙棘叶片为材料,研究了外源抗氧化物质Vc、VE、β-胡萝卜素等对PEG渗透胁迫下细胞膜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加入外源Vc、β-胡萝卜素能有效保护膜系统,使膜透性和丙二醛在胁迫条件下增加小于对照,尤其在胁迫前期作用明显,而对叶绿素的保护作用在后期表现更突出,使叶绿素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外源VE对防止膜透性增加作用不大,对减低丙二醛含量与保护叶绿素方面有所贡献。同时也证明沙棘叶片内Vc在渗透胁迫下含量下降,而Pro含量显著升高。证明这些物质是构成沙棘抗旱性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土壤干旱对刺槐蒸腾变化及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适宜土壤水分(70%fθ)、中度干旱(50%fθ)和严重干旱(30%fθ)等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黄土高原常见造林树种刺槐(Robin ia p seudoacacia)的蒸腾特性及抗旱适应性。结果表明,刺槐的蒸腾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其总耗水量、总生物量的大小均为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严重干旱,但总WUE在中度干旱下最高,严重干旱下最低;刺槐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是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大气因子对刺槐蒸腾速率的影响主要受土壤水分含量的控制。在干旱条件下刺槐的抗旱性与SOD活性有一定的关系,但与K 含量之间无明显对应关系。刺槐属于耐旱性强的高耗水树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地观测的方法,观测了种植在杨凌的来源于陇西、定西、渭源等17个不同产区的蒙古黄芪的生物学性状,以研究蒙古黄芪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结果发现,蒙古黄芪生长期约215 d,其中播种30 d左右进入出苗期,出苗结束至始花期约25 d,始花期至终花期约25 d,初果期至熟果期约35 d,熟果期至衰老期约100 d;选择观测的20个蒙古黄芪性状中,作为质量性状的4个性状均表现良好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这是由于质量性状是由蒙古黄芪的基因型决定的,变异不大;作为假质量性状的5个性状则表现了相对较好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作为数量性状的11个性状表现较差的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这是由于数量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导致性状变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