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5篇
  24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野牛草成熟胚植株再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成熟胚为外植体,对外植体灭菌方式及影响成熟胚再生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0%酒精处理60 s,75% NaClO溶液(原溶液含有效氯为7%~10%)处理30 min,污染率最低为0.59%.6-BA 0.1 mg/L,2,4-D浓度增至3 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达最高,为80.27%,但愈伤组织结构疏松、呈水渍状.附加5 mg/L硝酸银(AgNO3)或硫代硫酸银(STS)时,愈伤组织诱导率略有降低,愈伤组织结构紧密且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当AgNO3或 STS浓度为10 mg/L以上时,均不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3/4倍MS大量元素用量、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00 mg/L、维生素C(Vc )200 mg/L及水解酪蛋白(CH) 1 000 mg/L可减轻愈伤组织褐化程度.不同诱导培养基所获得的愈伤组织与其植株再生能力有关,以不加任何植物生长调节剂的MS培养基(MS0)为分化培养基,仅在附加STS的诱导培养基中所得的愈伤组织能够形成再生植株,再生率为10%.  相似文献   
12.
韦善君  孙振元  巨关升  韩蕾  余龙江 《核农学报》2005,19(6):465-468,455,F0003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玉米泛素启动子(Pubi)调控的CBF1基因以及CaMV35启动子调控的GUS基因一起转化烟草,研究了冷诱导基因的转录因子CBF1(CRT/DRE binding factor 1)对植物抗寒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CBF1的组成型表达增强了冷敏感植物的抗寒性;在表型上使植株矮壮,叶片着生密集,叶色深绿,叶厚度增加;促进侧枝生长,延长营养生长期,推迟花期;对植株的结实性无明显影响。植株抗寒能力以及表型变化程度与CBF1的表达强度相关。因此,利用CBF1基因进行植物遗传改良时应根据物种的应用特点采用合适的表达调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植物耐碱机理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碱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植物的耐碱机理、耐碱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分子标记在耐碱基因定位上的运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植物耐碱机理及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同时对植物耐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以盆栽垂柳、苏柳‘J172’及银芽柳为材料,利用MINI-IMAGING-PAM荧光成像测定系统,测定了Cd2+胁迫下柳树叶片叶绿素荧光淬灭特性及各荧光参数的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Cd2+胁迫下柳树叶片初始荧光(F0)与最大荧光(Fm)均显著增大,200mg/LCd2+处理2周时,F0与Fm均达到峰值。并分析了200m...  相似文献   
15.
北海道黄杨叶片解剖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区生长的常绿阔叶植物北海道黄杨为材料,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研究其叶片结构在不同季节的适应性变化。结果表明:叶片上下表皮外覆盖一层厚角质。从新叶期(4月)到休眠期(1、2月),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角质层的厚度逐渐增大,而组织疏松度依次降低,各结构数值不同季节差异显著。新叶期和生长季节,叶绿体内积累...  相似文献   
16.
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家族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烨  韩蕾  董捷  黄家兴  吴杰 《中国农业科学》2017,50(10):1904-1913
【目的】了解兰州熊蜂(Bombus lantschouensis)基因组中气味受体基因(odorant receptors,Ors)情况,为进一步分析气味受体功能提供信息,从而为研究该基因家族在熊蜂觅食、交尾、通讯等行为中的重要功能打下基础。【方法】提取兰州熊蜂胸部基因组DNA,进行Illumina高通量测序,对测序所得原始序列进行质控并拼接获得基因组序列,然后使用本地blast 2.2.28+对构建兰州熊蜂基因组本地数据库,使用已知的地熊蜂(Bombus terrestris)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气味受体蛋白序列作为种子序列搜索数据库获得兰州熊蜂的气味受体序列;使用EMBOSS1.5对气味受体蛋白序列进行基本理化分析,利用GSDS2.0对家族序列的内含子与外显子位置进行分析,然后使用MEME 4.11.2对氨基酸序列进行保守基序分析,最后利用Clusta W 2.1、Trim Al 1.2、Phy ML3.0对兰州熊蜂、地熊蜂和意大利蜜蜂气味受体家族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获得165个兰州熊蜂气味受体基因,包括1个非典型气味受体(olfactory receptor co-receptor,Orco)、5个假基因和159个气味受体。基因结构分析发现,气味受体家族外显子数目从4个到9个不等。其中Or 47—57的序列中外显子数量最少,为4个;Or 128—161中外显子的数量最多,为9个。根据基因结构的不同,将气味受体分为10大类型,每个类型中的序列都有相似的外显子长度与数量。Or 1—38、Or 69—85、Or 128—164这3大类所包含成员数较多(分别为38、17、37),其他7类包含成员个数都约10个,且每个类型中序列在染色体上都呈串联排布,其中Or 1—38中都包含一个较长的第一外显子。保守基序分析发现,在检索的10个保守基序中,除基序5为未知基序外,其他9个基序均包含在其保守结构域(7tm_6 domain)中。Or1—38与Or 39—46多数成员包含全部10个保守基序,基序2、3、4、9广泛存在于该家族成员序列中,这4个基序可能为该家族关键的功能区域。系统发育分析将Ors分为5个亚家族(I—V),其中亚家族II包含2种基因结构类型序列(Bl Or 97—100与Bl Or 69—85),亚家族V包含4种(Bl Or 1—46、47—57、86—95和101—107)。Bl Or 150—155与Am Or 122—139分别聚为两个分支,Bl Or 47—57与Am Or 63—65也发现类似的聚类,这表明在进化中,蜜蜂与熊蜂的Ors出现了特异性的扩张与缺失。在进化树中发现Or 115较早与其他成员分离,位于树的基部,推测该序列可能更接近气味受体家族的祖先序列。【结论】探明了兰州熊蜂的Or基因数量、基因结构及其进化关系;该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部分成员保守基序丢失,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了解Or基因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和植物激素在植物性别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植物的性别表达不稳定。研究发现,植物个体在发育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会改变原定程序的表达,从而引起植物性别分化方向或群体性别比例的变化,甚至使性别分化逆转。文中概述了矿质营养、气体、湿度、光照、温度和创伤等多个方面的环境因子与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细胞分裂素5类植物激素在植物性别表达中的作用,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将来自同一粒种子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品种德比(Derby)的胚性愈伤组织利用神舟7号飞船搭载进行空间诱变处理,采用相同的诱导培养方式获得了搭载和未搭载愈伤组织2个再生株系群体。通过测定再生株系的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片相对含水量、叶宽、单位叶面积鲜重及单位叶面积干重等生长指...  相似文献   
19.
 在前期克隆获得Lp5CS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基础上,采用PCR 扩增技术对多年生黑麦草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的定点突变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对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根据突变位点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使用Pfu高保真DNA 聚合酶和超级感受态细胞DMT,通过PCR 扩增,获得含有所要突变位点的犔狆犘5犆犛F128A,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转化拟南芥验证基因功能。结果表明,预期位点上发生了突变,Lp5CS编码的第128位密码子已由苯丙氨酸残基(Phenylalanine,简称Phe或F)变为丙氨酸残基(Alanine,Ala),证明用PCR 技术已成功地使Lp5CS基因发生定点突变。转基因拟南芥T1 代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获得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拟南芥T2代植株经100 mmol/L NaCl处理7d后,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含量分别为4262和5623μg/gFW,显著高于野生型株系的2581μg/gFW。说明转基因株系能积累更多地脯氨酸。  相似文献   
20.
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孙振元  韩蕾  李银凤 《核农学报》2005,19(6):479-484
本文综述了有关植物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类型、机理、筛选与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在新品种培育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