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1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61篇
林业   566篇
农学   293篇
基础科学   290篇
  223篇
综合类   2013篇
农作物   419篇
水产渔业   180篇
畜牧兽医   1257篇
园艺   375篇
植物保护   17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44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17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87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8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3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枇杷汁乳酸发酵优良菌株筛选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枇杷汁为原料,以乳酸发酵风味为主要评判指标,采用纯种控温发酵技术,筛选枇杷果汁乳酸发酵的优良乳酸菌,并研究其发酵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枇杷果汁乳酸发酵的最适菌株为植物乳杆菌R23,其次为干酪乳杆菌R35,且2者发酵风格各具特色。发酵温度低于30℃时,菌细胞生长有较长的稳定期。枇杷果汁发酵过程中,总酸先降后升,酸代谢增减速率与发酵温度呈正相关。植物乳杆菌R23最适发酵温度25~30℃,发酵时间2~3 d。原果酸含量对发酵风味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2.
张杂谷3号的解剖学结构与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张杂谷3号具有抗性强、产量高的特征,对其叶片解剖结构、叶表皮特征、茎的解剖结构以及穗分化特性进行综合研究,探讨了张杂谷3号与抗旱性、抗逆性以及高产有关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张杂谷3号为C4植物,叶片具有大维管束、叶绿体浓绿和密集、气孔密度高,叶片表皮毛密集,特化细胞多,气孔内陷的特征。茎具有维管束面积大,穗茎淀粉含量高的特征。谷子穗分化阶段枝梗原基数量多、密集,发育成的谷穗大、穗码密集,以上研究为其抗旱、高产能力的评价以及机理研究提供形态解剖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3.
为切实履行海洋行政执法职责,提高海监执法能力,加强执法装备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针对当前基层海监执法装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4.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除有漫长的18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外,还有14000多公里的岛屿岸线。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6000多座面积超过500m。的岛屿,还有1万多个面积在500m。以下的岛屿。  相似文献   
995.
栽培中赤霉酸处理对葡萄品质和耐藏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试验研究了栽培中不同赤霉酸(GA3)处理次数对葡萄品质和耐藏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赤霉酸处理次数的增多,葡萄的果梗直径、果形指数、单果粒质量、脱粒率、脱粒指数、空腔率、空腔直径、褐变率和腐烂率升高,果刷长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降低,且外观色泽变淡。综合考虑栽培中赤霉酸处理对葡萄品质和耐藏力的影响,建议用10 mg/kg赤霉酸花前10 d处理1次或花前10 d和花后10 d各处理1次来提高葡萄的单果粒质量,保持果实较低的褐变率和腐烂率。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浅山区油用牡丹(Paeonia rockii)栽植成活率和生长量,研究了不同栽植时期不同栽植方法对物候期、成活率、枝条和根系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栽植方法中秋季覆土斜栽的成活率、枝条长度、粗度、叶片数、根系长度和鲜质量最高,分别为98.42%、42.13cm、25.64mm、10.35片/株、45.59cm和216.28g,较最低值春季露头直栽分别提高了60.37%、50.09%、37.85%、64.03%、47.25%和18.13%。建议干旱半干旱浅山区采用秋季覆土斜栽技术来提高油用牡丹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二氢吡啶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动物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肉质等功效,目前已在畜牧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二氢吡啶并不是允许使用的药物饲料添加剂,其在饲料中高水平添加所带来的畜产品中二氢吡啶残留可引起敏感人群严重的低血压反应。央视3.15晚会曝光了部分饲料企业违规使用二氢吡啶、硫酸黏杆菌素、喹乙醇等兽药,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因而亟需建立饲料中二氢吡啶的检测方法,为饲料企业合理用药和政府监管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方法】采用UPLC上常用的BEH C18色谱柱,分别使用甲醇-水、乙腈-水、甲醇-0.1%甲酸、乙腈-0.1%甲酸作为流动相,优化了不同组成和比例流动相对色谱分离和质谱电离的影响。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母离子扫描,确定准分子离子,优化仪器毛细管电压、锥孔电压、雾化气流速等参数;然后进行子离子扫描,优化碰撞能量、驻留时间等参数,以确定丰度较高的两个子离子作为定性离子,并选择其中丰度最高的作为定量离子。比较甲醇、乙腈等不同溶剂对提取效率的影响,以及C18、HLB、MCX和碱性氧化铝等固相萃取柱(SPE)对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较优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优化确定了较佳的前处理方法:采用乙腈超声提取,提取液在60℃下氮气吹干,残余物用乙腈﹕水(1﹕9,v/v)复溶,过HLB固相萃取柱净化,用乙腈﹕水(9﹕1,v/v)洗脱,洗脱液过0.22 μm有机滤膜后上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测定。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二氢吡啶的[M+H]+m/z 254,失去乙氧基(CH3-CH2-O+,46 Da)后产生主要的碎片离子m/z 208,m/z 208脱掉羰基(C=O,28 Da)产生碎片离子m/z 180,m/z 180进一步脱去乙酯基(CO-O-CH2-CH3,73 Da)后得到碎片离子m/z 108,因此本研究以离子对m/z 254>208为定量离子,m/z 254>180为定性离子。以0.1%的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10 min内完成了二氢吡啶的分离,且峰形尖锐,灵敏度高。二氢吡啶在0-500 μg·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 ≥ 0.9992),根据20个空白样品的基线噪音,取其平均值,以信噪比(S/N)=3为检出限(LOD),S/N=10为定量限(LOQ),二氢吡啶的LOD、LOQ分别为10和50μg·kg -1。在10、50和100 μg·kg -1三个添加水平下,二氢吡啶的平均回收率为82.6%-101.0%,日内变异系数为0.8%-6.7%,日间变异系数为4.7%-9.2%。【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稳定,适用于饲料中二氢吡啶的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998.
不同氮敏感性粳稻品种的氮代谢与光合特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探明不同氮敏感性粳稻品种氮代谢与光合特性。以2个氮敏感高产品种淮稻5号和连粳7号, 2个氮钝感品种宁粳1号和扬粳4038为材料, 设置0和200 kg hm-2 2个施氮水平, 研究其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以及地上部生理性状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 在2种施氮水平下, 氮敏感品种的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氮钝感品种。与氮钝感品种相比, 氮敏感品种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氮素积累, 较强的氮代谢酶活性和较高的光合氮素利用效率, 抽穗期茎叶中积累较多的可溶性糖和淀粉, 抽穗至成熟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向籽粒转运率较高。表明氮敏感品种在较低施氮量下具有较高的生理活性和物质生产效率; 这些特征可作为筛选高产氮敏感水稻品种的重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黄土高原生态林耗水深度和深层耗水量,以明确黄土高原生态林的耗水规律。【方法】选取延安地区16年生的侧柏、沙棘和刺槐三种常见的黄土高原生态林种,以土钻法获取不同生态林和草地的土壤水分含量。首先基于年际的土壤水分含量确定生态林的土壤水分活跃层;其次,基于> 25 m深剖面的土壤水分数据来确定三种生态林的耗水深度和深层耗水量,并分析不同土层的耗水速率。【结果】依据年际土壤水分含量变化,2 m土层为该地区土壤水分活跃层。侧柏、沙棘和刺槐的最大耗水深度分别为12.0 m、12.2 m和23.2 m,其16年内耗水总量分别为304 mm、664 mm和1763 mm。刺槐的深层土壤耗水速率最大,为110 mm a-1;其次为沙棘,为42 mm a-1;最小为侧柏,为19mm a-1。在2~10 m土层刺槐的耗水量仅占总耗水量的44%。【结论】探究黄土高原生态林的耗水量需要根据生态林物种的耗水特性选择合适取样土层深度。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近十年从事甘肃省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实践,对现阶段甘肃省无公害畜产品认证现状进行全面阐述,客观分析当前畜产品认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探索出符合甘肃省实际的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