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2篇
  5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2 毫秒
51.
【目的】探究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对玉米子粒脱水效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先玉335和鑫鑫2号为试验材料,在蜡熟期喷施噻苯隆和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清水为对照。【结果】经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处理后,先玉335和鑫鑫2号收获期的子粒含水量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6.32%和5.72%;叶片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产量分别达到12 899.15和12 413.77 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3.44%和10.50%;熟期分别提前5和6 d;对玉米的品质均无显著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子粒含水量与产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到-0.87。【结论】本研究表明噻苯隆-乙烯利复配剂能够加快玉米子粒脱水速率,降低玉米收获期子粒含水量,提高产量,而对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2.
完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完善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对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养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本科生科研概念的界定及对科研能力培养现状的分析,可以从社会、院校、学生三个方面明确完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机制的必要性以及相关原则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53.
对WOFOST模型进行了本地化参数校正,并对输入模型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选取出对结果影响较大的几个参数进行调整,建立相应的模型运行数据库,对东北春麦区具有代表性的哈尔滨、绥化、嫩江、呼玛和牙克石地区2012年、2013年春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情况进行了模拟及精度分析,最终评价WOFOST模型在东北地区春小麦生长过程中水分平衡模拟的适应性及准确性。结果表明:WOFOST模型对2012年、2013年各地春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绝对平均误差为2.43%~8.75%,均方根误差RMSE为6.75%~13.75%,模拟性能指数EF为-0.844~0.245,残差聚集指数CRM为-0.272~0.084,一致性系数IoA为0.457~0.789,在可信区间内。从整体看,该模型对土壤水分含量的模拟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利用校正后的模型对2012年、2013年各地春小麦作物蒸腾、土壤蒸发与作物需水量进行了模拟,实现了利用较少参数达到作物蒸腾与土壤蒸发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为探究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以绥玉13(低温敏感型)和郑单958(耐低温型)为试验材料,于三叶一心期叶面喷施20mg/L ALA,在昼/夜温度为14℃/5℃的低温条件下培养48h,恢复常温48h后取样,分析外源ALA对玉米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参数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抑制两个玉米品种幼苗的株高、叶面积、鲜重和干重。低温处理导致幼苗SPAD值下降,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及光化学猝灭系数(qP)水平降低,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升高。外源ALA能够促进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形态建成与物质积累,叶片SPAD值增加。外源ALA能够缓解由低温胁迫导致的叶片Pn、Tr、Gs和Ci下降,提高Fm、Fv/Fm、Fv/Fo及qP水平,降低Fo和NPQ水平。由此可见,外源ALA能够促进叶片光合作用,提高PSⅡ反应活性,促进物质积累,增强玉米苗期的抗低温能力,且对低温敏感型玉米品种的缓解低温伤害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5.
玉米倒伏的影响因素及抗倒伏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解玉米倒伏问题的研究现状,对1984—2019年国内外有关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及汇总,比较总结抗倒伏性鉴定指标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影响玉米倒伏的因素较多,从内在品种的遗传性到外界环境、再到栽培耕作措施等,分别不同程度地影响倒伏,因此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建立和抗倒优质种质创新变得尤为重要。不同抗倒伏鉴定及评价方法所得出的结果准确性不相同,应充分了解各种方法的原理并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目前倒伏模型的建立及智能遥感法在玉米倒伏预测及监测方面取得快速发展。建议未来应以良田、良种和良法为基础,建立数字化倒伏预报预警系统,综合地解决玉米倒伏问题。  相似文献   
56.
化控剂对玉米光合、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农253为试验材料,在玉米9叶期喷施密高和KP(主要成分DCPTA和ETH),在玉米5个生育时期测定叶片光合酶活、内源激素及茎秆力学特性参数,并进行测产及相关性分析,探究大田条件下化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密高和KP后叶片SPAD、P_n、RuBPc和PEPc显著提高,增加叶片IAA、GA和ZR含量并降低ABA含量。玉米茎秆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穿刺强度、横折强度和田间致倒伏推力有所增大,降低扁率及子粒含水量,密高和KP处理下玉米产量分别增加6.47%和9.23%。相关性分析表明,除ABA含量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外,光合和其他激素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EPc、SPAD在完熟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RuBPc在乳熟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P_n在灌浆初期与产量相关性最大。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高密度下化学调控和氮肥对玉米光合特性、籽粒灌浆及光热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玉米密植抗逆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哈尔滨区域玉米生长季,在大田高密度种植下(90 000株/hm2),设置3个不同氮肥水平N100(100 kg·hm-2)、N200(200 kg·hm-2)和N300(300 kg·hm-2),7叶期喷施化控剂(玉黄金,30%胺鲜酯·乙烯利水剂),研究化控和氮肥对高密度种植下玉米生长发育和光热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籽粒内源激素含量、灌浆速率、光热水利用效率(RUE、HUE和WUE)及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施氮量200 kg·hm-2下达到最大。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化控和氮肥共同作用显著提高了叶片PnFv/Fm,提高了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和灌浆速率,RUE、HUE和WUE显著提高,使产量得到进一步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灌浆速率与籽粒内源激素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和脱落酸(ABA)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产量与RUE、HUE和WUE显著正相关。【结论】高种植密度下,200 kg·hm-2施氮量和化控显著改善玉米的光合特性,促进了籽粒灌浆进程,提高了光热水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58.
黑龙江玉米主产区不同基因型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选育氮高效品种,减少氮肥施用量,试验以黑龙江省24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在N200 kg·hm~(-2)氮水平下研究抽雄期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总氮含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吸收速率、氮肥利用效率,分析各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氮利用率特性,为黑龙江省氮高效玉米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24个不同基因型品种分为低氮高效型(Ⅰ)、低氮中效型(Ⅱ)和低氮低效型(Ⅲ),分别占12.5%,37.5%和50.0%。Ⅰ型品种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相关分析表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总干重、总氮含量、氮吸收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与总干重呈显著相关,总干重对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59.
伴随着消费升级,鲜食玉米产业已成为我国种植业中具有相当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发展迅速,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本文概述了黑龙江省玉米的产量贡献和区域分布,并从市场需求、种植优势和市场营销角度分析了黑龙江省发展鲜食玉米的优势。总结了当前制约黑龙江省鲜食玉米发展的四大因素,即种植分散,未形成集群优势;种植技术不规范,产品质量不稳定;普通产品多,绿色、有机、知名品牌少;深加工高端产品少,精加工能力不足。研究得出,需要从四个方面来科学规划黑龙江省鲜食玉米产业布局、加快玉米须产业链发展,一是科学布局,扬长避短,做大做强“龙江鲜食玉米”品牌;二是加快推广鲜食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与品质;三是构建药食同源产业链,将玉米须变废为宝;四是加强鲜食玉米“种管收、产加销”联合攻关与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60.
DCPTA和ETH复配剂对玉米茎秆力学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茎秆力学特性的影响以及与产量的关系,以东农253为试材,在玉米9叶期喷施2种外源物质:玉黄金、自配的DCPTA和ETH复配剂(代号KP),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喷施处理后,分别在玉米抽雄前10 d、抽雄期、灌浆初期、乳熟期和完熟期取其茎秆研究力学特性,并在收获期测产。结果表明,与CK相比,喷施KP和玉黄金后,株高分别下降8.87%和6.65%,穗位高分别下降17.79%和4.04%,扁率最高下降45.86%和15.86%;茎秆横折强度、穿刺强度、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节间横截面积及皮厚最高分别提高150.17%、103.56%、215.79%、85.03%、110.48%和115.46%、56.44%、53.33%、76.19%、27.41%。收获期玉黄金处理下籽粒水分含量较CK显著下降4.97%。KP和玉黄金处理下的产量较CK增加9.23%和5.78%。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生长复配剂处理后茎秆的皮厚、穿刺强度、横折强度、横截面积、单位节间长度干物重和田间致倒伏推力与产量呈正相关;株高、穗位高和扁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由此可见,植物生长复配剂可以提高玉米茎秆强度以及籽粒产量。本研究结果为黑龙江玉米化控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