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播期对冬油菜干物质积累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探索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最佳播期,完善高产配套技术,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油菜越冬率、干物质积累、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期的推迟,越冬率、干物质积累相应降低。株高、茎粗、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都相应减少;不同播期处理间株高、一次分枝、二次分枝、主序有效长度、主序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茎粗、角果长均达到显著水平;单株产量和全株有效角果数存在一定关系,不同播种期间产量存在差异。因此,在乌鲁木齐及其周边地区冬油菜适宜播期在9月5日~15日。  相似文献   
13.
不同冬油菜品种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新疆早寒区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移的可行性.[方法]对10份不同类型和来源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农艺性状、含油率和产量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在新疆旱寒区甘蓝型、白菜型冬油菜均能够越冬,且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在280 d左右,含油率36.77;~41.53;,产量2 307.44~3 010.07kg/hm2.[结论]冬油菜北移进入新疆旱寒区种植能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促进新疆早寒区冬油菜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疆地区不同红花品种经济性状及生育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红花品种产量及生育特性,筛选适于新疆种植的优良红花新品种.[方法]从新疆现有品种资源中筛选出W69、ZY012、13H046、13B001、13B007和新红花4号(对照)6个红花新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测定其干物质、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和品质,测定数据采用DPS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不同红花品种在生育特性、干物质、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产量以及品质方面有显著差异.在42×104株/hm2种植密度及栽培管理的条件下,红花新品种(系)中,131B001表现早熟,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高、叶绿素含量高、叶面积适宜,分枝数、果球数多,单株生产力高,籽粒产量达1 931.9 kg/hm2,较对照增产13;,花丝产量达312.6 kg/hm2,较对照增产72.7;.[结论]红花新品种(系)13B001在产量、生育特性和经济效益方面表现优,可在新疆红花种植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针对银染PAGE实验中常出现的背景颜色深、条带弥散、凝胶变形及条带不整齐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优化方法。【方法】以甘蓝型油菜基因组DNA为研究对象,通过PAGE电泳后银染并调整试剂配方、实验条件,筛选出适合实验的技术体系。【结果】甲醇浓度、电压稳定性、电泳温度、气泡等显著影响实验结果。甲醛浓度过高(1.25%)时,虽所需染色时间短,但凝胶背景深;甲醛浓度过低(0.001 25%)时,背景浅但条带淡,需要长时间染色;电压不稳定会造成条带弥散;电泳温度过高,导致凝胶变形,条带弯曲;凝胶中的气泡会扰乱DNA条带的形状;NaOH浓度在0.875%~1.375%,染色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甲醛用量4 mL(1%)、保持稳定电压、在冰浴中电泳、制胶时及时赶走所有气泡,可得到凝胶背景浅、条带清晰且正常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现代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研究中形成的多项创新成果,在甘蓝型双低春油菜区进行集成创新研究,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双低春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为甘蓝型双低春油菜高效生产提供理论技术支撑,为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基础。目前,新疆双低春油菜栽培存在投入高、效益低的问题,而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则必须改变低效栽培方式。春油菜高效生产需实行"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新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需将春油菜主要栽培措施集中在播种和收获环节中,其他措施只在必要时进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甘蓝型双低春油菜的全程机械化轻简生产,对于双低春油菜生产的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腐植酸水溶肥对新疆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通过3年长期定位试验,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处理下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结果】不同水肥处理下,其中S3全生育期最长,为136 d,较对照长11 d,S1处理下的花针期较对照提前3 d,增长结荚期,与对照生育期相差较小,在干物质增长速率方面,不同处理下对花生的叶片、茎秆、荚果、根系干物质增长速率、根冠比差异较明显,其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形式,S1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速率相当较高,在产量方面处理S1的单株产量(鲜重)、折合667 m2最高,分别是140.33 g、386.69 kg,分别较对照增产21.84%、3.5%,处理S1综合得分最高,处理S1的腐植酸水溶肥N-P-K配比更适合花生的生长。【结论】N-P-K比例为10-40-10水润土腐植酸水溶肥处理(S1)可以促进花生花针期提前,延长结荚期,高P含量促进了茎秆、荚果的干物质增长速率,提高了花生单株产量,较传统的三元复合肥增产117.86%,且S1处理下花生综合性状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8.
杂交油菜新品种新油17号是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配组选育的甘蓝型春油菜三系杂交种,2004年12月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新疆油菜种植区推广种植. 一、特征特性 新油17号属中晚熟春性双低品种,芥酸、硫甙葡萄糖甙含量较低,芥酸含量0.08%,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为15.88毫摩尔/克,生育期111天.幼苗半直立型,生长势强.基叶浓绿色,叶柄较长,叶片较大,叶片与茎秆蜡质,株高154.6厘米,单株角果数284.2个,角果粒数23.5个,种子呈褐色圆球形,千粒重3.6~3.9克,籽粒含油率为42.64%.该品种耐肥抗倒,较抗菌核病、白锈病和霜霉病,适应性强,丰产稳产性好,在2003~2004年自治区油菜品种区试中,平均667米2产量252.08千克,比对照品种新油13号增产15.7%.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三种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响应,对不同种盐、旱胁迫油菜的耐受性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以三种芥菜型油菜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和甘露醇处理,研究其对三种芥菜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 (1)在盐和旱胁迫中,随着NaCl和甘露醇浓度的升高,其种子发芽率、根长和株高均呈下降趋势。NaCl (<150 mmol/L)和甘露醇(<200 mmol/L)时,三种芥菜型油菜种子发芽率跟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NaCl (≥200 mmol/L)和甘露醇(≥300 mmol/L)时,显著抑制了其种子萌发,CBJ004-34油菜保持了78%的发芽率。(2)NaCl (<150mmol/L) 和甘露醇(<100 mmol/L)时, Xinyou9 和CBJ004-34 油菜幼苗的根长跟对照没有显著差异;NaCl (<100 mmol/L)时,促进新油9号油菜幼苗根的伸长。【结论】 新油9号和CBJ004-34油菜种子的耐盐性和耐旱性好,该研究为选育油菜耐盐耐旱材料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新疆旱区不同滴灌频次下春油菜根系生长和产量性状,以新油17号为参试材料,设4个灌水频次(W_1,W_2,W_3,W_4)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频次由W_4(苗期+现蕾期+花后10d+终花期)减少至W_1(不灌水)时生育期相应缩短2~5d;不同滴灌频次对含水率影响W_4W_3W_2W_1,由W_1增加至W_4对0~60cm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大、60~100cm土壤含水率影响较小,0~40cm根干重增加显著,根活力值相对较高,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由W_4减少至W_1油菜产量由3026.5 kg·hm~(-2)降至1219.1 kg·hm~(-2),农艺性状也相应降低,差异显著;W_3处理油菜产量为2749.1 kg·hm~(-2)与W_4无显著差异性。综上,设置现蕾期和花后10d两次滴灌对产量性状及产量影响较小,是目前可行的节水高产的高效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